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核心
2018-03-05林东诏
林东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信息技术也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促进了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善,提升了教学效果,我国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改革。面对高中物理教学方面的改革,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进行相应的整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而使我国教育事业工作质量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此外,新课改也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针对目前的情况来讲,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发展还不成熟,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目前物理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任务。所以,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物理学科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和学习氛围,学生更不容易接受,甚至会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为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物理学科的知识通过动画、声音及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创设一个有效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从而将枯燥的语言材料变成生动的语境,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行星的运动》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行星的理解比较困难,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总是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行星运动的轨迹做成视频,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行星的运动,学生就明白了行星不是那么遥远,不是那么不可触摸。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对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更有帮助。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使用图形、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来模拟抽象的物理知识,从而有效补充了学生的感知知识及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现象。在高中教学中,由于高中学生所具有的生活阅历及生活经验不足,而物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涉及线速度和角速度以及转动等概念,這几者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将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案例分析方式加小实验的方式创建教学活动,尤其是小实验过程中物理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进行不同的分工和合作,实践教师教会学生物理理论,然后做实验总结,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安全操作以及技术使用。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都能够得到实现。
三、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高中物理也是需要实验的一门科目。物理课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验有着紧密联系,高中物理更是如此。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时候,如何使之与实验教学有效地进行整合,发挥出技术对实验的提升作用,是广大物理教师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技术的分析和验收来深入了解物理实验的本质,并理解实验中所涵盖的物理知识。比如,在学习《电场中导体静电感应》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软件提前设计出静电感应的动画模型及效果,用演示导体在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的全过程。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实时讲解和补充,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一实验可以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简化物理实验的步骤及程序,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总的来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推动我国高中物理学科不断发展和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虽然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是其发展还无法满足学科发展需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讲,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国珩,孙登照.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30):179-180.
[2]宓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鲁晓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J]. 新课程(下),201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