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3-05段发光
段发光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的运用能力。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通过做实验增加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宗旨,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课标对高中教学提出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的教学要求。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科目,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只重视高考科目的教学,忽视了物理实验的教学。学习物理,不能一味地记忆他人总结出的理论,而是要抱有质疑、创新、探索的态度,提出个性化的理论和观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下面笔者就将提出几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一、课堂实验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生活。有一些物理原理若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引课,则会大大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动力。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这样的实验:将泥鳅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徒手抓泥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泥鳅身体光滑,很难抓起,此时要求他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戴上带有颗粒的橡胶手套捉泥鳅,还可以在泥鳅的身体上洒一些细碎的木屑。学生想出的方法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此时教师再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还体现了摩擦力的知识点,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以独到的角度来审视物理问题,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待生活问题。
二、把学生当做实验学习的主体
往常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模仿教师的物理实验步骤。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氛围下,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在学习和实验。由于没有把学生当做学习和实验的主体,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没有被发挥出来,当然更不会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实验和学习的主体,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创新。例如在“导体的电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问: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导体的电阻与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分别进行实验找寻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来探索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和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相应的结论,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系统地掌握物理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
三、为学生创新提供轻松的实验环境
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的理念也比较传统,大多是按照教学教材单向地向学生传授和演示实验的步骤、方法和原理,较为机械和刻板,学生的思路和操作都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的,造成学生课堂上什么都会下课就什么都忘了,没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插上自由的翅膀。例如在“磁场和磁性材料”的学习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介绍磁场的相关原理和磁性材料各自的特点,之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道具,例如:磁铁,线圈、铁制品等等,让学生使用自己选择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创新。教师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和自由的实验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自主实验自主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课外科技小活动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适当指引学生多多参加课外科技小活动,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知识,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没有用处。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例如上课学习了光的知识之后,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光的知识制作照相机,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学习了有关力学知识之后,要求学生自制能夠测量力的工具,测量自己的头发所能接受的力和一根橡皮筋所能接受的力。鼓励学生多看有关科技知识的课外书、视频,主动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这些课外小活动,很好地让学生复习了书本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是有趣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给予学生支持。
参考文献:
[1]冯建红.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启发[J].考试周刊,2017(1).
[2]王海龙.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思想的可行性教学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BY[2018]G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