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建构思维
2018-03-05贾惠香
贾惠香
摘 要:高中生物被誉为理科中的文科,学习难度小,高考分值少,因而常常不被学生重视。要想让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生物教师就必须在构建高效课堂问题上多做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建构思维
生物學科是高考理综的重要科目,因其学习难度较低,所占分值少,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前读读背背就行。相比之下,学生更愿意把时间用在数学和物理上攻坚克难,生物学科被学生冷落仿佛是情理之中的事。
针对这一现象,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从常规教学方面入手,在教学效率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和打造高效课堂。
一、花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勾联新旧知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设置问题悬念,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还可以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心理距离。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情和学习情境采用多种导入方法。
1.联系学生生活。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来导入。如在学习“血糖调节”前,可以从学生认识的糖尿病人说起。目前我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6000多万。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血糖代谢异常而引发的,从而引出本节学习内容。
2.利用有趣实验。在学习“酶的特性”前,可以先做一个演示实验:试管中加入2毫升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少量的新鲜猪肝脏研磨液,立刻产生了大量气泡,这时将试管放入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就出现了剧烈的复燃现象。这样,在一开课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3.通过模型实物。形象的东西,最容易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将模型、标本、实物、挂图等引入教学,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DNA的分子结构”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和介绍DNA模型来导入。
4.设置问题悬念。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为学生设置悬念,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学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在上个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而这两者究竟哪一个是遗传物质?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做出怎样的设想?又会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你的设想?”类似这样的问题,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为打造高效课堂拉开了序幕。
二、高效教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必须采用高效教法。比如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细化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一个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先通过自主思考,然后展开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最终群策群力,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很多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缺乏生物实验的仪器设备等,多媒体教学技术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同时,生物实验中有很多现实情况下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微观知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时,我们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就比较直观形象。
三、指导学法,引导学生研读课本
研读课本是考试提分的有效方法,因为高考中所有的生物考点都来自课本。
分析全国卷生物试题,大致有三类:一是细节考查题,考查知识点中的细节和易混淆点;二是典型应用题,考查某知识点的典型题型,如光合、呼吸作用的计算,神经—体液调节的分析等;三是材料分析题:材料来自课外,实际上答案源自课本,考查的就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高中生物学科具有知识点多、计算量少的特点,高考中为了体现区分度和灵活性,试题就在基础概念和概念辨析等细节方面做文章。可以说,生物课本里没有一句废话,那些看似“多余”的字眼,恰恰有可能成为考点。比如“大部分”,考试时就考小部分,“通常情况下”,考试就从特殊情况出题,“绝大多数”,出题就容易考极少数。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章节前言、教材主体、插图、小字部分、课后材料、拓展阅读等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考点。
四、建构模型,培育学生思维方式
高中生物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模型方法。这些模型一般有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能够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领悟模型的思维方法。
1.概念模型。就是以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将很多单个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因而我们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将知识贯穿起来,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把握。
2.物理模型。就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比如生物教材中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先让学生分组课外制作,然后各小组展示并讲解制作构想。针对制作中的问题,全班研讨并提出修改建议。这种活动增强了学生对细胞这一微观结构的感性认识,并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3.数学模型。就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酶的活性随pH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等。构建数学模型,能够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生物中的很多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引导学生建构出Nn=2n的数学模型后,再画出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建构理想状态下“J”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通过这种科学与数学的整合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捷性和严密性。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导入,采用探究式的高效教法,指导学生学会研读课本、把握考点、学会建模,为打造高效课堂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史炳辉.对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