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策略研究
2018-03-05樊春天
樊春天
摘 要: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中大量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抽象性、逻辑性,对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中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就更大了,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学科难学、学习效果提升困难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不积极、与教师互动不明显、与教师对话不深入的行为大量出现。在此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策略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给当今世界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无穷的发展动力,推动着整个时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迈进。“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为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使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广泛提升,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高度激发,同时能够有效扩大教学内容涵盖的宽度与广度,保证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互动,开展积极的对话,保证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在此我们探讨一下“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策略,为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拓宽师生对话广度
高中数学是一门学习难度极大的学科,知识的深度大、覆盖范围广,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学习效果提升困难,所以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情绪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课堂氛围极度压抑,学生失去了和教师进行对话的兴趣。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的生动性,拓宽师生对话的广度。例如,在讲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直线的斜率、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内容进行了探究,此时有的学生已经明显感到迷惑,和老师的互动也不积极,对话热情越来越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中调取了一个动画形式的小资料:一个魔术师带着一块长为2.1米、宽为0.8米的魔毯找到了裁缝,要他做成面积为1.69平方米的正方形,你认为裁缝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吗?学生顿时叫喊起来:“原来的魔毯面积是1.68平方米,怎么可能做完后面积是1.69平方米?”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知识进行分析,慢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终于成功做出了1.69平方米的魔毯。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密切、频繁,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更大提高。
二、拓宽教学内容覆盖面,激活学生对话热情
三、互联网沟通形式多样化,加大师生对话深度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更加深入的层次开展。例如,教师首先在微信当中创建了一个讨论群,组织所有的学生加群,平时在群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对话,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可以是学习方法的交流,可以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难进行解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了对话的深层次开展。在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的过程中,学生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群中向教师请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活动效果异常理想,同时实现了师生对话的深入开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把课堂教学和多种信息技术密切结合于一身,用互联网技术来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多种思维,实现学生同教师之间对话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突破。
参考文献:
[1]刘亚飞.高中数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开展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32).
[2]蒋辉.在深度对话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效[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
[3]赵丽云.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