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8-03-05朱加萌
【摘要】板书就是用简洁精练的文字语言,搭配合适恰当的符号图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
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板书设计中,应遵循梳理文本的脉络、体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精练书写语言等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板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板书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板书呢?即运用简洁精练的文字语言,搭配合适、恰当的符号图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形式。而语文板书也是如此。它一直是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好的板书是一份优秀的微型教案,它能帮助学生直观地认清文章的脉络、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的能力。”它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板书设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板书设计也遵循一些原则。
一、梳理文章脉络,具有形式美
板书以简单的文字符号,搭建文章的框架,梳理文章的脉络,就像一个说明书一样,准确地指示每一个步骤,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线索和结构。
梁衡的《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历代文人写了很多赞美四季的作品,却很少赞美夏天,而梁衡却独辟蹊径,大声赞美夏天。他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以上的板书设计,先点出夏天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季节,进而点出夏天的特点,一一标出。然后引发对金黄和黄金的讨论,勾出文章的线索,脉络清晰。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中这样评价他:梁衡很谦虚;梁衡待人诚恳;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也就是梁衡对于劳动者的关注,是在他的作品中一再表现的主题。最后,将板书整体性地写成一个人字的形状。
而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文章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针对这样一篇课文,以水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水罐是空的,有了水,水罐变成银的,水罐变成金的,进而跳出钻石,涌出一股水流。一步步勾画出水罐的形状,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点出变化的原因用红字标出,让学生对文章的框架一目了然。
这样的板书既理清了文章的内容,又巧妙地利用文中的水罐。如果绘画功底较好,还能展现出一个美丽神奇的水罐,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二、体现教学目标,具有逻辑性
教师除了借助课堂上师生双方的口头活动来落实其教学目标之外,也可以借助精心设计的板书来体现其教学目标,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板书更具整体性和逻辑性。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是一篇文质兼美又充满哲思的散文,是有关“文革”时被毁的一株藤萝而引发的思考。文章先写了幽径之美,用幽径之美引出藤萝。这株顽强向上、自由潇洒、不张扬、充满含蓄美的被砍前的藤萝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它给作者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勇气,藤萝已成了他患难与共的知己。即板书左半边的内容,分析藤萝之美,被砍前的样子,它是真善美的化身。
但如何将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分析被砍后的藤萝,藤萝之毁的悲剧给了作者莫大的冲击。联系此课的课时目标,体会藤萝悲剧的含义而设计成一个悲字。将两节课的板书与教学目标有效连接成一个悲字,既具揭示文章主旨的逻辑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深刻去体会悲字的内涵。
再如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是向读者介绍克隆的相关知识的,分为四个部分。文章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学生本身对文章的框架就一目了然。那这样的文章板书就不能简单地处理成理清文章的思路,而是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提炼成一个词语,即含义、实验和好处,再结合人们对于克隆的态度形成一个大大的问号。并与教学目标相联系,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对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质疑和辨析。这样的板书更具有逻辑性和整体性。
三、丰富板书颜色,突出重难点
板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如果在颜色上与一般内容和非重点部分相区别,那么重要内容就能从其他内容中突现出来,成为鲜明的感知对象,这也是有心理学感知依据的。
《孔乙己》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它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孔乙己。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却也心地善良。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摧残了他的肉体,更毒害了他的灵魂。以上板书以“笑”为线索,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并最终表明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因为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揭示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这篇课文教学重难点,所以在设计板书时,用红色的线条画出“迂腐”“善良”“麻木”三个词,着重强调孔乙己的形象特征;用红色粉笔书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八个字,重点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精练书写语言,有非自由美
“非自由美应理解成为双重目的服务的东西,即超审美的目的和审美的目的;仿佛第一个目的限制并妨碍第二个目的,所产生的美的东西被视为‘非自由的美。”如果只是抛开内容,為了形式而形式,那样的板书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不能称为真正的有意义的板书。在为内容服务的同时也应精练板书书写的语言,如果过于冗长繁杂,在课堂上既耽误教学时间,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适当简写,这也是科学的板书设计所需要的。
高尔基的《海燕》这篇散文诗是通过描写三个时段高傲勇敢飞翔的海燕,深刻地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精神。如上的板书设计完全立足于文章的三个时段的主要内容,避免了形式上的哗众取宠。同时精练每一个时段的语言,提取关键性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让学生清晰明了地获得海燕的主要形象。
王松泉先生曾言:“教学板书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应该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给学生以审美的感受。”因为板书犹如课堂的“镜子”一样,是学生进入文本的钥匙,也是一堂课的灵魂。它要最大限度地梳理文本的脉络,体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更要易于学生接受,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而如何将板书的这种科学化和艺术化相结合,这是语文老师阅读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育板书学[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0.
[2]张信佳.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3]张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浅谈[J].教育科学周刊,2012(10).
作者简介:朱加萌,女,1990年生,江苏淮安人,中学语文教师,扬州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