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大师的逻辑实践

2018-03-05孙承先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轩公输宋国

孙承先

【摘要】《公输》一文是墨子“非攻”思想的集中体现,整个止楚攻宋过程都是建立在强有力的逻辑论辩基础之上。墨子先晓之以理,劝阻对方,使得对方自觉理亏。接着又以灵活多变的防御,向楚王及公输展示宋国强大的防守力量。由斗智到斗勇,先礼后兵,有软有硬,最后揭穿对方的幻想,在精神上彻底摧毁敌人。墨子敏捷的思维、睿智的洞察力,在与公输及楚王的斗智中得以脱颖、斗勇中得以验证,在对方“服”与“善哉”的回答中得到最高的肯定。

【关键词】《公输》;逻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墨子听到楚国公输盘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的消息后,“起于鲁,行十日十夜”来到楚国都城郢,想劝阻楚国停止攻打宋国。当时,楚国不但已做好了攻打宋国的思想准备,而且也做好了周密的战斗安排,况且楚强宋弱,楚攻宋易如反掌。墨子此时来止楚攻宋实非易事。然而,正是在这重重困难之中,墨子凭借他的逻辑机智如愿以偿地达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下面让我们用逻辑工具分析一下这场斗智的经过吧!

墨子见到公输,郑重其事地提出送他十金,要他杀人,迫使公输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结论。在这短短的几句话里,墨子把两个逻辑推理摆在公输面前:

其一是:

如果受金杀人,就是不讲道义

公输受金杀人

所以,公输不讲道义

其二是:

如果受金杀人,就是不讲道义

公输讲道义

所以,公输不受金杀人

这是两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大前提一样,它存在于人们固有的道德意识中,墨子与公输都承认其真。墨子提出送金杀人要求,如果公输答应了,也即肯定了大前提的前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就会得出“公输不讲道义”的结论,这就是推理一。公输当然不愿接受,他要拒绝对方的要求,就要否定后件,进而否定前件,这就是推理二。公输不无他的聪明之处,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不受金杀人的原因是“吾义”,堂而皇之地拒绝了墨子的要求。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聪明一世的公输却糊涂于一时,他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墨子的圈套。在老谋深算的墨子面前,“吾义固不杀人”也就堂而皇之地成为他的撒手锏,为他下一步说理提供了推理前提。接着,墨子乘势而进,通过一连串排比,层层推进指出公输所作所为“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气势逼人,力透纸背。他的这“不杀少”而“杀众”的做法本身就是“不义”。这里又是一个推理,由“义不杀人”和“攻宋杀众”,推知其攻宋之不义,这是三段论第二格,其推理式是:

讲义是不能杀人的

攻宋是杀人

所以,攻宋是不义

這样公输自称“吾义”与其所将为的“不义”形成矛盾,由于他已宣扬了“吾义”,那么他就不敢再坚持说要攻宋,故表示口服。

在说服公输中,墨子开始提出的“北方有侮臣者”的前提无疑是假设的,但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墨子要公输受金杀人与楚王让公输造云梯杀人,都是借刀杀人,公输都是被利用的对象。既然楚王叫你公输杀众多的人你都干,为什么我叫你杀一个人你都不干呢?这无疑是对公输的诘难与反驳,墨子责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说明墨子的推理是建立在归谬类比推理的基础之上的,是以类为推的。

为了说服楚王,墨子采用了同样的手法。假言推理的大前提是隐含文中的如果一个人舍去“文轩”“锦绣”“粱肉”,窃“敝舆” “短褐”“糠糟”,那么,他肯定患有偷窃病。在设例中,墨子指出今有人舍“文轩”“锦绣”“粱肉”,窃“敝舆”“短褐”“糠糟”,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这样,根据假言推理的肯定式,楚王必然得出“必有窃疾矣”的结论。其推理公式如下:

如果一个人舍“文轩”……窃“敝舆”……,那么,此人一定患有偷窃病

今有人舍“文轩”……窃“敝舆”……

所以,此人必有窃疾矣

从心理角度来说,楚王肯定此人患有窃疾带有浓厚的贬义色 彩,当然也就认为自己不会干这种蠢事,绝不会患有偷窃病的,也就是说,他否定了别人,同时也就肯定了自己。抓住了这点,墨子接下来运用类比论证,说明楚攻宋的做法犹如设例中的人一样,是舍“文轩”“锦绣”“粱肉”,窃“敝舆”“短褐”“糠糟”,从而肯定了前件,当然也就推出“王之攻宋也,与此同类”的结论,委婉指出楚王自身也患有偷窃病,同样也将楚王推进了矛盾的旋涡之中而不能自救。如果他承认患有窃疾,有伤大雅;否认之,则必须停止攻宋,但他又不情愿,尴尬之中,他只得口称“善哉”,以之搪塞掩饰。

但必须指出,墨子在类比论证时也不免牵强,他试图通过比喻来说明楚有“文轩”“锦绣”“粱肉”,宋只有“敝舆”“短褐”“糠糟”,肯定楚攻宋就是舍“文轩”“锦绣”“粱肉”,窃“敝舆”“短褐”“糠糟”,从而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得出“与此同类”的结论。墨子的失误在于:楚有“文轩”“粱肉”“锦绣”,仍继续发动战争掠夺宋国的“敝舆”“短褐”“糠糟”是为了扩充它的领土、人口和财富,增强楚国的实力,实现它称雄的野心,而不是掠得了宋的领土、人口和财富,就放弃了楚国固有的领土、人口和财富。墨子把楚攻宋与设例这两种不同类的事物说成同类,以假乱真,蒙蔽楚王,说明墨子在说理时有诡辩的一面。但墨子以此作为阻止战争的武器,其目的是善的,用诡辩来制服愚而贪的楚王,恰是他聪明和机智之处。

综上所述可知,墨子说服公输与楚王的方法是:先诱使对方说出不利于自己的观点,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而无法争辩。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也极富有雄辩性。

战争是以强有力的军事为后盾的,要想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同样得有军事实力作后盾。墨子虽凭借他的机智、勇敢和非凡的论辩口才,在理论上先后击败了公输及楚王,使得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遭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但楚王虽口称“善哉”,却又说:“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与公输展开军事上的较量。“公输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以致公输“攻械尽”,而墨子却“守圉有余”。墨子又以他高超的军事才能获胜,从而向楚国显示出宋的军事力量,至此楚该放弃攻宋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公输又生他计,密谋杀害墨子,故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也心知肚明,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回击。愚蠢的楚王对双方的暗语不解,“问其故”,墨子才以“欲杀之”揭穿,并明确地告诉公输盘及楚王,宋国已做好了迎战的充分准备,“虽杀臣,不能绝也”,以铁的事实说明:楚攻宋,战必败。在这场斗智斗勇中,公输的如意算盘是:

当且仅当墨子在宋指挥,楚必不得胜

楚要必胜

所以,楚要杀墨子

公输视墨子是这场战斗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他在,楚不得胜,无他在,楚必胜,结论只能是杀墨子。公输虽“不言”,但他想的是什么,用了何推理,全在墨子意料之中,知彼如此准确,亦推理之必然,他完全猜中了公输的心思,成竹在胸,并粉碎了他的阴谋。原来墨子早训练好弟子,且在宋城待楚,“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无他在,楚亦不能胜宋。从逻辑上说,墨子不是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即必要条件,而公输视之为充要条件又错了。这才使公输与楚王攻占宋国的幻想彻底破灭。黔驴技穷,万般无奈之下,楚王不得不说“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纵观全文可见,墨子的止楚过程是:先晓之以理,以理劝阻对方,使得对方自觉理亏。接着又以灵活多变的防御,向楚王及公输展示了宋国强大的防守力量。由斗智到斗勇,先礼后兵,有软有硬,最后揭穿对方幻想,在精神上彻底摧毁敌人。墨子敏捷的思维、睿智的洞察力,在与公输及楚王的斗智中得以脱颖、斗勇中得以验证,在对方“服”与“善哉”的回答中得到最高的肯定。

通过以上逻辑分析,可见墨子的论辩说理逻辑严密,他不愧为中国逻辑史上一流大逻辑学家。他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理论,更善于巧妙运用,解决时代的大难题,的确是一座时代的丰碑!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文轩公输宋国
皎皎孤月无纤尘
墨子·公输
鞭长莫及
墨子智救宋国
梧桐
公输刻凤
鞭长莫及
颜氏家训千古传
公输刻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