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方程学习的困境及对策
2018-03-05张蕊蕊
张蕊蕊
摘要:方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及应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方程学习的困境,并探究了有效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方程学习 困境 对策
方程对以形象思维为特点的小学生来讲,学习难度较大。而小学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初始阶段,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与代数相关的知识,对学生深入学习方程相关知识,以及应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方程学习的困境及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小学数学方程学习困境
方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模型,只有确保小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些解答简易方程的方法,才能使他们轻松解决很多问题。但当前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方程时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比如,一名小学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两根水管,一根长100米,另一根长148米,剪去同等长度之后,第二根水管的剩余长度为第一根水管剩余长度的3倍,请計算一下,被剪掉了多少米?”这是现实中常见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以至于不能列出正确的方程。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习惯了用数学思想处理有关问题,在列方程的时候不能突破思维定式,这使得他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总想把未知数与已知数分离,从而在运用代数法时出现了思路混乱的情况。
虽然对小学生解答方程题目未提出很高要求,通常只需要他们理清等式关系,可解决类似6+x=12的题目即可,但是很多小学生仍旧不会解答方程的题目。比如,在解答“x+24=49”这一方程时,学生的答案是:①49-24=25;②x+24-24=49-24=25。解法①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恰当地掌握方程的等式基本性质,仍旧借助传统算法进行解题。解法②出错的原因,是学生虽然运用了等式性质,但是用等号把方程的各个步骤连在一起,属于格式错误。
二、突破小学数学方程学习困境的对策
1.引导学生明确方程法应用优势
当学生从算数法逐渐过渡到方程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规范格式,并将方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优势展示给学生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实例,让学生通过常规方法、方程法分别进行解答,使得他们在对比中发现方程解法的便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方程的兴趣。
2.指导学生找出最适合解题的方法
小学生解答方程问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的步骤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努力自主找出。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获得解答方程的经验与技巧,最终找到最适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解题方法。
3.及时启发与点拨学生
在方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维方式。因此,数学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还是参与者。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洞察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情况,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启发与点拨,使学生能够在获得方程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数学思维的同步发展。
4.恰当设计题目供学生训练
在方程学习活动中,做习题训练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或设计题目,确保题目的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并且结合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特点,设计多元化的训练内容,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能提升方程解答能力。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方程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授学生使用方程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应用能力,最终成功突破学习方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林庭旭.小学方程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D].锦州:渤海大学,2017.
[2]牛爱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探究[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11).
(作者单位: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