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高县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试验

2018-03-05陈清黄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

陈清黄

摘要 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17年引入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秧机,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田间试验。以博Ⅱ优225杂交水稻制种为试验对象,比较了人工插秧与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比手捅母本长0.5~0.8叶.成穗率低3.5%,但其最高苗数比手插母本多42~45万/hm2,有效穗数比手插多21万/hm2,而且机插方式的产量比手插方式高0.0126 kg/m2;二者每平方米总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综合考量制种成本,杂交水稻制种机械育插秧比传统的人工插央每亩节约成本227元,效率提高15~17倍。因此,本研究认为,该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技术更具有省工、高效、低成本、产量稳的优势,具有在临高县内进行推广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临高县;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

农业是国泰民安的基础。中国人口众多,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随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倒逼着杂交水稻制种必须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1-4]。通过调研发现,临高县每年水稻制种面积约2000hm2。杂交水稻制种移栽时,临高县没有办法聘请到足够的相关从业人员,缺乏相应劳动力,严重制约了临高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的永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试验,以期为临高县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母本为博ⅡA,父本为R225。

插秧机为宁波协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机动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型号为XL22-10。该机作业行数10行,行距18 cm,株距16 cm。

试验在海南省临高县进行,分别选择3个点开展杂交水稻制种的机插秧、手插秧大田比较试验。

1.2 方法

1.2.1 种植方法父本栽培方式

与常规法[5]制种相同。父本相邻行距均为30 cm。

母本机插方式:选择10行高性能插秧机械。1月22日播机插母本,比手插早播2~3 d。取苗量4~5棵,确保母本每667 m2插足1.4万~1.5万穴,每667 m2基本苗6.0~7.5万株;插深0.5~1 cm。制种大田用种30 kg/hm2。父母本行比1:5,父母本行间距24 cm.厢宽210 cm。试验示范面积0.4 hm2

母本手插方式:1月25日播手插母本。制种大田用种22.5 kg/hm2。父母本行比1.5,父母本行间距24 cm,厢宽210 cm。试验示范面积0.4hm2

1.2.2 田间管理方法肥料用量

制种大田每667m2施尿素36~37 kg,N:P2O5:K2O=1:0.4:0.7.機械插秧制种氮肥用作基肥(占40%, 15-16 kg).分蘖占30%(11.5-12 kg),父本偏施氮肥15%(5 kg).平衡肥十促花肥10%(4 kg)+抽肥5%(2~2.5 kg).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9.5~10 kg)作基肥.50%(9. 5~10 kg)作穗肥。分孽肥分2次施用,返青667m2施用氮肥7~7.5 kg,即在母本均插后4~5d施第一次分蘖肥6~6.5 kg/667 m2,隔2~3 d对父本人工条施氮肥5 kg/667 m2。母本插后10~13 d施第二次分蘖肥,施氮6~6.5 kg/667 m2,结合施用平衡肥,在倒4叶出生期看苗施用氮肥4~5 kg/667 m2,钾肥9.5~10 kg/667 m2,抽穗前2~3 d施氮肥2~2.5 kg/667 m2

水浆管理:插秧时,水层深度1-2 cm,插后2~3d灌寸水护苗活棵,水层深度2~3 cm,持续至插后4~6d,以露田为主;插5-7d即活棵后,灌水深度3~4 cm,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

杂草防除:母本栽插当天或第2天喷施扫特2支/667m2,兑水30 kg,待田水自然落干,第4~5天回水施肥。

1.3 数据处理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制表,用SPSS19.0进行数据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特性

父本栽培技术与常规法制种相同,且生育期稳定,但机插母本的生育期发生了改变。因此,为了实现父母本花期相遇,首先得改变父母本播错期。依照临高县制种基地常年对春制机插秧母本的记录发现,在生育期方面.跟手插母本相比,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要长0. 5~0.8叶,故机插母本播种要比手插早播2~3 d,如2017年博Ⅱ优225播错期:1月2日播Ⅰ期父本,1月12日播Ⅱ期父本,Ⅰ期父本叶龄1.8叶。1月22日播机插母本,Ⅰ期父本叶龄3.5叶,Ⅱ期父本叶龄1.8叶。1月25日播手插母本,Ⅰ期父本叶龄4.2叶,Ⅱ期父本叶龄2.7叶,2月19日插机插母本的父本,2月21日插机插母本,3月1日插手插父本,3月6日插手插母本,4月23日手插机插同一天喷“920”,5月16日收割母本(表1)。

2.2 母本苗数、穗粒构成及抽穗开花情况

机插方式与手插方式相比.其母本的最高苗数要多42万~45万/hm2,有效穗数较手插方式多21万/hm2,但是成穗率为74.5%,比手插方式低3.5%(表2)。进一步比较2种母本栽培方式下抽穗开花情况发现,机插秧和手插秧的抽穗历期和盛花期是一样的天数。在抽穗高峰日抽穗率的表现上,手插秧比机插秧要高5%;在开花历期的表现上,机插能稍微延长历期时间(表3)。

2.3 制种结实情况及产量

手插秧的结实率比机插秧的多2.5%。对照3个制种点的产量发现,机插秧与手插秧相比,在每m2总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但机插产量比手插产量高0. 012 6kg/m2(表4)。

2.4 效益分析

2017年临高县手插秧667m2制种(博Ⅱ优225)成本:父母本亲本83元,化肥200元,土地租金500元,水田机耕120元,父母本育秧100元,插父本秧70元,插母本秧350元,农药80元,920为40元,田间除杂10元,排灌水10元,喷药60元,赶花粉70元,收割父本50元,机收母本80元,母本晒干及运输120元,合计:1943元。经临高县农业局县农机中心、县农业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手插3个点及机插3个点进行验收,结果显示,手插3个点制种平均产量225 kg/667m2(221.5、219、234.5 kg/667 m2),机插3个点制种平均产量231.5 kg/667m2 (230.0、227.5、237 kg/667m2)。机插产量较手插产量略高。母本机插及运秧费80元/667 m2,补插20元/667m2,种子用量0.5 kg/667 m2(即23元/亩),其他13项成本相同,合计比手插节约227元/667 m2(表5)。临高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以每年2 000hm2计,可节省成本680万元。跟传统手插方式相比,采用高速四轮驱动插秧机插母本效率提高了15~17倍,产量略高。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要成功进行杂交水稻制种,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花期的相遇。母本的播种历期和抽穗的齐整性决定了制种产量的高低[6]。同时,确保母本群体的主导地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7]。本研究发现,机插方式母本播种要比手插早播2~3d;且在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花粉充足的条件下,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为90d,手插秧的母本播始历期为87d,前者比后者要长3d,这与丁国霞等[8]的试验结果相似,表明机插对播种历期的影响不大[9]。机插主要影响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而对水稻的生殖生长阶段没什么影响[10]。在本次试验中,比较机插秧和手插秧的抽穗开花情况发现,二者水稻秧苗的抽穗历期、抽穗高峰日抽穗率、开花历期和盛花期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且二者在每平方米总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上也并无显著性差异。单纯考虑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机插秧和手插秧之间并没有差别,但是在数量上,机插方式的产量比手插方式的要高0. 0126 kg/m2

在以往的讨论[11-15]中,机械化制种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如存在漏秧率高、水稻播始历期延长、父母本播种差期需调整等问题。但根据2017年的研究发现,父母本行比1:5,父母本行间距24 cm,廂宽210 cm,选择10行高性能插秧机械,其在母本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上要优于传统的人工插秧,在每平方米总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上与手插秧表现持平。尽管手插秧的成穗率和结实率都高于机插秧,但机插秧的产量仍高出0. 0126kg/m2。从经济成本上分析,机插秧性价比更高。

3.2 结论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杂交水稻制种机械育插秧技术具有省工、高效、成本低、产量稳等优势[16],而且这既能解决临高县制种母本插秧用工紧缺、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难题,又能促进杂交水稻制种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全程机械化发展。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熟,适于在临高地区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雪生,查军民,黄英,等.杂交水稻母本机捅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农机服务,2015,32 (11):13,6.

[2]王跃星,葛露方,朱旭东,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杂交水稻,2011,26(4):5-7, 47.

[3]刘爱民,廖翠猛,杨文星.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临的问题与技术创新[J].杂交水稻,2010 (S1):459-461.

[4]谭长乐,王宝和,薛良鹏,等.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现状与技术思路[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 (6):98-100.

[5]陈大洲,肖叶青,赵社香,等,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关键技术[J].城乡致富,1995 (4):1-3.

[6]杨永标,刘爱民,张海清,等,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群体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7, 31(4):342-348.

[7]刘爱民,肖层林,超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2.

[8]丁国霞,何善成,陈川.水稻机插秧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7 (17):5,7.

[9]陈勇,张海清,刘爱民,等.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7,31(4):355-359.

[10]李泽华,马旭,谢俊锋,等.双季稻区杂交稻机插秧低播量精密育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4, 30(6):17-27.

[11]梅凯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 (10):2 250-2 253.

[12]漆光伦.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17 (12):10.

[13]吴兰英,李育生,余启发,等,川谷优T16机械化制种现状与技术探索[J].农技服务,2017,34(5):154-155.

[14]刘爱民,肖层林,龙和平,等.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初步进展[J].杂交水稻,2014, 29(2):6-8.

[15]陈熙才.水稻秧田管水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1, 19(2):32-32.

[16]姜思权.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2):194-195.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
广西桂北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551在吉安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综述
不同杂交水稻播始历期与结实期对播期的反应差异研究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齐优1068高产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