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艺术的丛林中
2018-03-05董春霖
董春霖
不知不觉间,在廊坊已工作生活了30多年,亲身目睹和经历了这座离北京最近的城市的变迁,从一座仅有县城规模且土模土样的小镇,逐渐变成一座高楼林立、树木葱茏且不乏亮点的新兴城市。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岁月的更迭会使年长者生出很多感慨,而年轻人更多的会追求未来,一个城市的生机与活力由此而生。
毫无疑问,廊坊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以往的岁月没有给她留下多少痕迹,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廊坊没有多少历史文化,因为她不像很多城市那样,随处可見古代留下的庙宇古刹和亭台楼阁,在浩若烟海的古诗词中也难觅她的踪影,其实,细细考究起来,廊坊还是有一些历史文化的。比如毛泽东主席生前常常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古诗评价叶剑英元帅。吕端就是廊坊人,他是宋朝的宰相,据说“廊坊”地名的由来就和他的家族有关;西晋大文豪张华、元代宰相史天泽、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也是廊坊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也曾在文安做过主簿,等等。千年古刹隆福寺已经复建完成,其留存的珍贵文物长明灯楼足以说明远在唐代这里就是香火很旺的地域。有关廊坊的历史文化,我的老领导齐浩东曾做过深入的考证,发表过很多颇具见地的观点,特别是他关于廊坊“龙凤文化”的考据与阐释,是对廊坊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为廊坊增添了美好而神秘的色彩。2013年,廊坊市文联在市委领导的倡导下,着眼于挖掘整理历史文化,曾组织近百人历时一年,编辑出版了一套6卷本的《廊坊历史文化丛书》,面世后受到廊坊人的热爱,人们徜徉其间,既可领略3000张珍贵的图片,也可从文化名人、文物古迹、龙凤文化、文学名作、书画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视角来了解和审视廊坊的历史文化,这套丛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近120万字。她的问世凝结着众多热爱廊坊又具一定学术功底的同仁的心血,孙卫东、刘继东、周俊田、张玉华、苏静懿、李铮、张洪英及其他近百名学者构思体例,披阅资料,严谨求实,夙兴夜寐,终于完成了这部印制精美且史料详实,图文并茂且饶有兴味的专著,填补了廊坊的空白,使廊坊这座屹立于京津之间的美丽城市又增加了历史文化的注解。
常常有朋友这样问我,文联是千什么的,我说文联是抓文学艺术创作的,这是最简单的回答。其实,文联职责的外延还是比较宽泛的,比如研究和整理历史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艺术平台的搭建等等,似乎都应该是文联职责的题中应有之意。那么,言归正传,我们编辑出版的这本《廊坊艺术之旅》一书,其中所展示的就是陆续出现在这片热土之上的名人和艺术品的艺术馆和纪念馆,包括廊坊书法艺术馆、浩然文学纪念馆、刘凌沧郭慕熙艺术馆、李少春纪念馆、李兰亭纪念馆、贾广健艺术馆和廊坊非遗作品陈列馆,以上七个馆有的是市县文联直接组织筹建的,有的是间接推动的,还有的是参与了一些资料收集和布展工作,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在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完成的。这本书的书名叫《廊坊艺术之旅》,意思是通过阅读这本图文共赏的书,就好像走进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领略他们所创作和创造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也就是做了一次艺术的旅行,进而从中可以感受到廊坊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知道这里曾经或正在孕育出众多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作家和艺术家,看完之后你会觉得廊坊原来是很有人文气息和艺术感的一座城市。一代伟人毛泽东学识渊博,他视察大江南北,每到一地都会翻阅当地的地方志,或向当地人问及这里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古迹,借以加深对地方的印象。其实,不独毛泽东,很多学问家和政治家都有这个习惯,古人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这说明,历史文化对于一个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文脉传承,风物犹存,会使人生出很多联想。
廊坊是一座书法之城,因此有了“廊坊书法艺术馆”。2013年1月10日,廊坊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在考察廊坊时,考察组组长、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的聂成文先生说,廊坊应该是中国书法城,因为这里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别的地方不好比。大意如此。经历了廊坊书法成长历程的人都会深切感到,聂先生是一语中的。廊坊荣获“中国书法城”称号,在全国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全国有几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云集廊坊开发区新绎贵宾楼,我记得有一位来自北京书法网的记者同我私下聊天,给我印象很深,他对廊坊十几位书法家都很熟悉,对每个人擅长的书体、书风和在全国书法界的地位和影响了如指掌,看得出他是一位行家里手;我还接待过一位曾多次获得过“韬奋新闻奖”的资深记者,他同我谈到,他到廊坊来的目的就是采访这里的书法家,每采访一位就写一长文进行报道,形成系列。我同他后来再未谋面,也不知他这个想法完成与否。在众多媒体报道中,有两个题目至今还记得,一个是“廊坊荣膺中国书法城,书法品牌唱响全国”,另一个是“廊坊荣获中国书法城实至名归”。其实,廊坊能够获此殊荣经历了十几年艰辛发展的历程,廊坊书法团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众多书法家在全国摘金夺银,有其历史必然性。我们曾用“讲团结、重学术、出人才、出成果”来概括廊坊书法现象。说起廊坊书法事业的崛起,书法人才的成长、习练书法的故事,其中的艰辛与汗水、拼搏与苦恼、泪水与喜悦可以写一个大部头,我们曾想请人写一部解读廊坊书法现象的长篇报告文学,题目是《俱怀逸兴壮思飞》,可惜至今未能如愿,殊为遗憾。《书法导报》曾用两个整版报道廊坊书法成果,通栏大字标题为“廊坊:一艘年轻的书法航母”,刊载了王厚祥撰写的长文《解读廊坊书法现象》,写得很生动,很有文采,有兴趣的不妨找来一读。
廊坊书法事业的成长从内部讲是十几年执着追求的结果,刘以忠、尚林德、张纬东等几代书协主席以强烈的责任感带队伍,育人才,搞活动,抓培训。坚持十多年之久的“书法沙龙”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浓厚的气氛,团结的精神,对传统的敬畏与追求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从外部讲,要感谢全国的专家老师对廊坊书法的厚爱,旭宇、张旭光、胡抗美、刘金凯等多次到廊坊讲学,是廊坊书法人的良师益友。廊坊书法团队始终秉承尊师重教的作风,凭借地利之优势,遍访京城名师,“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种对传统的继承,对老师的虚心求教,日积月累,潜化于心,这也是廊坊众多书法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书协顾问、原河北省书协主席旭宇先生对廊坊的书法事业可谓关怀备至,积极支持廊坊申创“中国书法城”,在命名仪式上,他亲自带领河北省各市书协主席前来助阵,并召开全省推广“廊坊书法现象”现场交流会。他在为《廊坊书法进京展作品集》所作的序言中说“展览行为本身是短暂的,但她的精神内涵和意义却是令人咀嚼和耐人寻味的”。2005年他在为《廊坊书法大系》所作序言中满怀激情地指出:“阳光照耀着廊坊的书法事业和廊坊的书家群体,我以满腔的热情期冀他们的辉煌。”换个角度说,廊坊书法事业的辉煌浸透着全国、全省众多艺术前辈和专家老师辛勤的汗水,对此,我们是始终怀有感恩之情的。endprint
“廊坊书法艺术馆”所展示陈列的就是创建“中国书法城”的历程、中国历代书法发展历程、全国和廊坊书法家的木刻楹联以及创作的草行楷隶各种书体的作品,整座艺术馆为仿古四合院,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与古色古香的建筑园林融为一体,加之自然公园茂密森林的映衬,更显其文化魅力,正如其中一幅楹联所言:曲径通幽绿掩一处书法圣地翰墨传承滋养千载文化精神。
坐落于三河的“浩然文学纪念馆”是三河市文联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建成的,三河市文联主席刘树滋在筹办中倾注了全部心血,付出了巨大努力,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说起来,我和浩然还是很有缘分的,我们的老家都是蓟县,那是个底蕴深厚、山清水秀的地方,被称为古渔阳。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写的“渔阳鼙鼓动地来”中所说的渔阳,据考证即是指现在的蓟县。这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盘山、独乐寺、黄崖关长城、翠屏山等。历史记载,乾隆皇帝26次游览盘山,入住静寂山庄,写下了几千首诗,可见其钟爱程度。浩然生于斯长于斯,终其一生均是以正直淳朴厚道为本,这是他给我们所有人的印象。记得大约是2001年,我去三河看望他,在他的家里聊了很长时间,那时他虽年事已高,但精神很好,他说正在写自己的自传体小说,准备写三部曲。这以后,他的《乐土》《活泉》《圆梦》终于完成出版,并送给我一套他亲笔签名的作品,令我很是感动。浩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作家,他熟悉农村,热爱农民,与农民结下了一生的情缘。他的作品《艳阳天》《喜鹊登枝》《杨柳风》《苍生》都是写农民的,他所塑造的萧长春、焦淑红等形象成为时代的印记。从八十年代起,浩然离开北京来到三河生活和创作,一直到去世,和廊坊、三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热心培育文学青年,创办《苍生》文学期刊,组建三河市文联,并创作出了长篇小说《苍生》和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为这里的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浩然文学纪念馆”的建立是对这位一生写农民、为农民写的作家的最好纪念,这里浓缩了作家一生的经历,展品内容非常丰富,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深切感受到这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作家的质朴风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浩然为农民所做的一切将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坐落于固安的“刘凌沧郭慕熙艺术馆”是张永红先生自己搞起来的,时任县文联主席武振东多次和我谈及此事,热心玉成,功不可没。此馆得到县里的关怀和支持,后任文联主席王素英、史增尚等均以此为平台谋划组织了一系列艺术活动,一时间该艺术馆在京津一带声名鹊起,引人注目。刘凌沧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画家,在国画领域特别是美术教育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大约在2011年,“百年凌沧”回顾展成功举办,王明明、史国良等国内众多名家云集固安,共同纪念这位老艺术家的创作成就。“李少春纪念馆”“李兰亭纪念馆”“贾广健艺术馆”坐落于霸州和永清,李少春和李兰亭是著名戏剧艺术家,贾广健是活跃于当代的著名花鸟画家,这三个馆风格各异,各具特色,都是当地标志性的文化亮点,为提升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廊坊市区的西侧,座落着一处颇具特色的温室休闲谷,里面遍布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热带植物,文化街区,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和人文气息。“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就坐落于此。这里也是市文联所属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活动基地。市群艺馆的工作人员王晓燕女士是该陈列馆的主要创办人。据市民协的负责人跟我说,王晓燕为了这个馆的建成呕心沥血,为廊坊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做了一件大事。走进沿街的每个展室,我们立即会被每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精品所吸引,会使我们深切感到民间艺术在廊坊可谓土壤肥沃,绚丽多姿,大城的古典家具、固安的屈家营古乐、永清的秸秆扎刻、大厂的花丝镶嵌、固安的焦式脸谱、胜芳的花灯、香河的中幡、广阳的烙画艺术等,均在国内享有盛誉。这里是民间智慧的舞台,“高手在民间”在这里得到充分印证。随着设施的完善、展品的丰富,这个陈列馆定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成为廊坊文化的一大亮点。我衷心地祝愿民间艺术在廊坊薪火相传,长盛不衰,愿廊坊民间艺术之光更加璀璨夺目。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对故乡的依恋恐怕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廊坊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热爱她,赞美她,希望她变得更妖娆,更富有神采和魅力。我想,一座城市的美,既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她必须具有引人入胜的文化内涵。我曾在《廊坊书法晋京展作品集》的后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把建筑比作城市的躯体,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说的是杭州的自然之美,而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更增添了她的人文之美;‘烟花三月下扬州所聚焦的古城扬州,除自然景色迷人外,还有‘扬州八怪的艺术气息令人品味至今;九朝古都洛阳不仅因其歷代为都而知名,更因举世无双的唐三彩和钧瓷艺术而声名远扬。一座城市,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因为他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静心审视国内和世界上很多著名城市,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她独特的人文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廊坊虽然还略显年轻和稚嫩,但文化和艺术上的特色已露端倪,愿这种特色如春雨后的禾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变得更加绚丽夺目。
编辑:刘亚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