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茹云:冷暖由他若等闲

2018-03-05白云

当代人 2017年6期
关键词:化疗诗词

白云

白茹云。生于1977年,河北省南和县郝桥乡一位普通农民。2011年确诊为淋巴癌,在病床上与诗词结缘。2017年2月6日,白茹云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获得了285的高分。她以务农为生、家境清贫、病痛折磨,却始终过着“诗意的人生”。

2月6日,《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白茹云火了。她的火,不是因为拿了冠军,也不是对诗词见解独特。

邢台市南和县郝桥镇的侯西村,狗吠和鸡鸣相闻,农舍和麦田相映,一位40岁的平凡农妇,有着最不可能和诗词产生关联的身份。白茹云从这里,最远只到过北京,她的生活里一度苟且满地,却因为诗而有了远方。

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就医路上,在历经7期化疗1期放疗的治疗期间,在人生最困顿的低谷,通过读诗,白茹云开始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并最终用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和感悟,打动了所有人。

这一切的力量,也许本来就来自她对自己平凡生命的认可和执着。

希望在忍受中延长

坐北朝南的正房,三间。光地基就有一米来高。左边的鸡舍咯咯咯,隔壁的羊圈去年底空了。

太阳斜斜铺进院子,斑驳的光影穿过枯树,投在前来开门的白茹云身上。右边的工棚曾一度加工锯木条,如今也是空的。白茹云笑笑:“从我得了病,这就停了。”

停下来的还有这栋结婚时公婆给盖的砖房。

房间里的一切摆设和装修,跟1999年白茹云新婚时没有太大变化。门框边的灯绳,浸透着时光的尘埃,黝黑而僵硬;21寸的电视机,塑料壳布满创伤;沙发的扶手摁一下便发出脆裂的动静……

这一度停摆的生活,以及后来她与诗的真正结缘,都始于2011年麦收前从北京打来的一个电话:在经历了一年多四处求诊、反复检查后,北京的医院电话通知,白茹云的病理切片确诊为淋巴癌。

对于如此改变命运的一天,白茹云并没有记住确切的日期,也没有急着去医院,而是等忙完麦收,播下玉米种子,为下一季收成布置停当之后才去。“检查了一年多,心里也有点准备。得病了就治病,谁还不得病。”白茹云轻描淡写地说。

说起7期化疗和1期放疗,白茹云却笑了:“谁得病都会挨过去,我的病友们都那样,不是我有多坚强。”可每次化疗后反应达到顶峰时,眼球几乎凸出眼眶,恶心和呕吐一波波来袭,胸口堵得恨不得伸只手进去。这些可能我们都能想到,而我们想不到的,是白茹云的8期漫长且痛苦的放化疗过程中,没有一个陪床的家属。

“多一个人还得多打一份饭,花不起。”看着邻床病友亲朋围绕,她并不是不羡慕。可要治下去,得腾出丈夫去挣钱。

于是,她一个人挂号,一个人打饭,一个人拿药,一个人化疗……

我们常在医院里和那些紧捂口袋、满面愁容、风尘仆仆的人擦肩而过,白茹云便是其中一个。对发生过的事儿,她用了“人穷志短”四个字,眼含泪珠却摆着手连说三个“都过去了”。

“有新农合报销一部分,家里兄弟姐妹添了一部分,借了一部分,凑齐了下一次化疗的费用就再去。日子还能过,总得活下去。”

1999年,她和邻村“老潘家的三小子”潘信革结了婚,结婚时那件一百多块钱的外套,是她至今穿过的最贵的衣服。

当地有加工木条的副业,婚后白茹云和丈夫也买了一台锯子,收来废旧桌椅板凳,拆去钉子二次加工。工棚,就是这个期间盖的。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收入,还有3亩多地种口粮,就算2007年添了二丫头,日子也算能过,“那会儿特别喜欢的衣服,贵十块钱也会买的,反正还能挣嘛。”可自从得病后,村里明明有只需45块钱就能直达石家庄的大巴车,白茹云却为省下24元,早晨5点起床,步行一里地到乡里,坐头班公交到縣城,再一路倒车由邢台汽车站、火车站到石家庄,到省四院。

诗词给予她自由

白茹云的茶几上,放着一本《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夹在其中的书签是1997年,她代课的毕业班合照。翻得多了,书角卷了,封皮也皱了,和旁边的《杜甫诗集》比,它旧得有些夸张。每当有媒体来采访,这本书都会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和主人一起配合拍照。

每个人对在特殊时期陪伴过自己的物件都有特殊的感情。

化疗一个周期,十五天上下,两次极端反应,漫长且痛苦。稍有空隙,白茹云就溜出医院转转。在医院附近的一家书店,她买到了这本几近翻烂的《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原计划是买给孩子看的,化疗的间隙,自己先翻翻。”

医院住院部有一个天井小院,每次拔掉针头,她就往那儿溜达,天井里休息、抽烟的病患家属,个个愁云密布,白茹云却穿着病号服读诗。

“看苏轼写的那些诗,比如‘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一开始看不懂,看注释,才知道这个人生活动荡,被贬过很多次,但人家还是豁达开朗。我就安慰自己,人家能行,我也行。”

没成家的时候,白茹云满村借着看琼瑶和金庸,也读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这些词句她信手拈来,“那时候喜欢女词人的婉约和细腻。”生病后,她更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气魄。

出名后,很多人打来电话总会问同一个问题:诗歌是如何帮她战胜病魔的?

白茹云不知道这话怎么接,“诗歌怎么会帮我战胜病魔?要是诗歌可以,我天天看,得省多少钱?诗词并不能战胜病魔,但是诗歌能帮我看到我看不到的东西。古人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能我一辈子也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但谁也不能阻止我想象。”

诗歌给了她内心以自由,在人最难面对的物质面前,她也自由了。

坐在面前的白茹云,穿着咖啡色羽绒服,是妹妹穿不下送给她的。2014年去河北电视台录节目时,穿的就是这件,2016年12月去北京录制《中国诗词大会》,还是这一件。

去央视录节目,对最远也就到过北京的白茹云来说,是趟远门,按说怎么也得多带点钱,添置几件漂亮衣服。但白茹云只把女儿淘汰的旧书包缝了缝,装了几件贴身衣服、一件本来是买给女儿的棉外套和100元现金。endprint

2月6日播出的镜头中,其他选手都是春秋装,还有人穿着短袖,白茹云穿的却是棉服,套着毛衣。“第一天也穿着薄衣服,录制大厅太冷,咱身体不行,不能光顾美,得顾命。”

白茹云扯着身上的弹力裤,“像这个,都不知道是谁给的,能穿就凑合穿。”白茹云又指指脚上,“这双鞋可贵哩,是在邢台买的,40多(元)呢。”

“苏轼不是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嘛,现在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白茹云拽拽羽绒服,“我现在想的就是怎么活下去,不再计较其他,什么都能一笑了之。”说着话,她眼里的泪水习惯性溢出,在这汪泪水的映射下,眼睛格外透亮。

她在诗中找到了平等

采访间隙,白茹云的电话不断响起,媒体约访、邀约讲课、鼓励求经,“这几天的电话,比我前半辈子接的都多。”

白茹云家里电视坏了,手机也不能上网,还是邻居告诉她,网上都是她的新闻。白茹云说,她并没有想出名,去报名参加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节目,是担心自己命不久矣,想给孩子们留个影像,没成想成了村里的“诗人”,有村民见了就问她:你和赵忠祥握手了?

相对治病借钱“人穷志短”的感受,白茹云有了一种新的体验。

主持人王凯看白茹云冷,让工作人员给她拿了一件羽绒服;喻恩泰考虑到她的身体,提出替她掉下舞台;在节目中担任“大学士”的赵忠祥等明星主动站起来和她握手……白茹云那双被赵忠祥特意握过的“有质感”的手,不过是一双农村再常见不过,因终年劳作而长满了茧子的坚硬大手。

没人知道,去参加比赛前,她是如何学诗的:唯一的一本诗歌集,做饭时、喂鸡时、放羊时,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反复地背。看到别人家的书上有好诗词,就抄回来背。小女儿的语文作业本,正面是老师的红对勾,背面是白茹云抄写的一首首诗词,双面书写的纸,像被錾刻过,凹凸不平,如同她的手。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在家闲着找点爱好,就像有人好打麻将,我喜欢看诗而已。”

但是,这样的她已经把很多人感动了。

录完《中华好诗词》,节目组送了她一套《中华传统诗词经典》,省扶贫基金会给她送来一台电脑,还给接通了网线。有观众通过栏目组,资助了她几千元钱,还送了她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白茹云再也不用去邻居家电脑上抄诗看。现在,读不懂杜牧《赤壁》的时候,她能在网上搜索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合历史去揣摩诗人的情怀。

“好心人还是多。”白茹云擦擦眼角。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握手中,白茹云同样强烈感受到的,还有诗词带给她的“平等”。

按照最初的设想,白茹云只是想通过节目见见诗友,参与一下就好,可“上了台就有好胜心”,她一路打到了擂台上。

诗词大会播出之后,白茹云火了。但她相信,生活还会像原来那样继续:丈夫潘信革每天早上7点就要骑电车去县里上班,家里养的羊已经卖了。而她自己,照样要喂鸡、送孩子、去医院。“我就是个普通人,现在老有人打电话说向我学习,没什么好学的,谁遇到事儿都会想办法解决,我就是个普通人。”

采访时时被打断。她不太理解那些陌生人,老是打电话,但电话响起,她会接起每一个号码,很客气地回答问题,说谢谢、再见,等对方不说话了,挂断。一些人噼里啪啦地拍照,“最后一张啊,朝这朝这,笑一点,对……”咔嚓一声后,她马上跑了,“我不喜欢别人摆弄我。”

不喜欢被人摆弄的白茹云,也不喜欢命运的摆弄。她在诗词的世界,找到了农村单调重复的劳动生活里,一抹亮色的调剂。对于她而言,诗就像食物里的糖,没有,生活也能继续,有了,滋味更层次分明。

背了那么多诗,问她最喜欢哪一首,这时候,她的精神头儿才显得格外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她站起身来,用了朗诵的调子,还专门拉拉衣服的下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她说她喜欢这首诗里的豪放,对生活的快意。

白茹云的世界是简单的,“活一天就高兴一天”,她在诗词中找到了令她愉悦的东西,却被我们误认为是灵丹妙药,可以化解苦难。从《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后,纷至沓来的我们,是否真的能明白白茹云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的安宁?可能我们都误读了她。

她从沙发角落里拽出一个“开花儿”的旧书包,拍打拍打上面的灰,这是她的老伙计,还要陪她继续走接下来的路。毕竟,喧嚣过后,谁也替不了她,听力下降、眼睛淌泪以及身体里埋藏的“定时炸弹”,面对这一切的还是她自己。

白茹云写过一首这样的诗:“胸有佳肴盛万种,心头酸辣味千般。人間捧腹俱欢笑,冷暖由他若等闲。”她还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句话:只想安安静静做个草根,劈柴喂马,种地养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疗诗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序贯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