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路上惊喜与风险并存
2018-03-05
未知的事物充满挑战,也充满坎坷。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文化金融的结合,就像人脑加电脑,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存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可借鉴的案例。到底哪一种路径或方案能够获得成功,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银行是伯乐也是千里马
《经济》记者梳理银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发现,电影领域的文化金融应用相对比较成熟。众筹、版权质押等都是常见的方式。
银行对文化企业的选择,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一个企业不管有什么样的概念,都要回归主营业务,说到底得有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杭州银行北京分行行长陈岚对《经济》记者表示,杭州银行在选择文化产业服务对象时,首先是看它是否拥有具有文化、精神内涵的作品。另一方面,产品有没有竞争力还得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大方向上,影视娱乐中的网络综艺、剧集行业,文化旅游行业和科技相关的消费升级领域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专营机构成银行主攻方向
文化金融的发展状况可以从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衡量。广度方面,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在投资融资方面的需求,均属于文化金融领域;深度方面,表现在金融服务在文化相关产业提供资金融通支持的力度与比重。至今,仅A股文化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有58家,其中包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录音、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业等,总市值7127.35亿元人民币。
2012年底,中国银监会制定了《中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监管指引》,明确指出专营机构是指中资商业银行针对本行某一特定领域业务所设立的、有别于传统分支行的机构,需要同时具备“针对某一业务单元或服务对象设立、独立面向社会公众或交易对手开展经营活动、经总行授权,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考核、经营资源调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等方面独立于本行经营部门或当地分支行”三个条件。此外,专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应当申领金融许可证,并在工商、税务等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从近期银行的动作方向来看,成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成为各大银行的重要着力点。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金巍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作为文化金融市场很重要的金融机构,在机构设置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是有引领作用的。专营机构的设立,可以形成对团队或者支行从事其他行业的限制,需要一定的时期才能形成比较好的盈利模式。”
同时,也应注意到,银行成立专营机构服务于文化产业,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最主要是很难让金融机构放弃高收益来从事低收益的业务。
“从银监会的态度来看,整体上对银行做文化金融是支持的。”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能在细分行业,需要区别对待。2018年,应该是在强监管的情况下,加强适度的创新。
文化产业基金成主要抓手
华夏银行于2017年底成立400亿产业基金搭建首都文创资本新平台,重点搭建“文化艺术产业基金”“新闻出版产业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基金”“艺术品交易产业基金”四大板块。近日,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在纷纷设立文化产业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以及推动市场化产业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是从文化金融到文化资本的转变,是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走向成熟必经的分水岭。虽然文化金融目前整体而言还是未能脱离债券融资的藩篱,而目前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主流已变为以产业基金为代表的股权及混合融资方向。换言之,狭义上的文化金融,将日益式微。
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尚震宇认为,银行成立文化产业基金,通常都是银行出产业基金的优先份额,上市公司或其他企业出产业基金的劣后份额,劣后份额为优先份额提供固定收益保障,劣后份额自身承担投资收益的风险。银行这样做,投资方面存在流动性风险、再投资风险等,但总体上风险可控,只要银行资产符合MPA指标考核要求即可。此举涉及银行的转型升级,受巴塞尔协议III影响,息差收入空间缩小,银行业务转型要尽可能地拓展服务领域和中间业务收入,文化金融领域,是银行拓展金融服务的一个方面,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文化企业在未来可能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经济》记者称,如果仅仅是采用银行单一的信贷模式风险比较高,和银行本身的风险收益也不匹配,在此情况下,文化企业上市之后银行也只能拿固定的贷款收益。但如果银行以基金的方式来做股权投资,将来一旦企业能够上市,银行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和回报。
招商银行曾宣布2018年的两大业务重点是投行业务以及资管计划,这两项都是向股权方向发展。作为债权融资领域的重要的主力机构,招行的这一表态可谓意味深长。这同样也显示,我国2018年文化产业领域的最大特色可能就是产业基金的异军突起,并引领我国的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2016年,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14号)也可窥探银监会的态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贷模式是商业银行参与产业基金项目投资中非常好的模式,即在产业基金运作中,一方面银行以發放贷款模式成为项目的债权人,同时银行也通过投行资金的形式成为项目的股东,获得股息收入,同时参与项目的管理运作,利用自身在资金、渠道、客户方面的协同整合优势,推动产业基金的良好运作。如果仅仅是银行传统的业务领域,可能相对业务的品种还是比较单一,仅限于存贷方面的业务支持。”
多层次投融资结构还需加强
“传统商业银行,通常更加侧重于规模化、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比如通过经营政府平台、房地产等大项目获得快速盈利。”陈岚认为,文化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较为显著、项目不可预知性很强、细分行业专业性较高,再加上轻资产以及知识产权价值难以评估与变现等特征,不确定性较高。endprint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告诉《经济》记者,金融机构服务文化产业的风险分两类,一是传统金融方式来服务,和文化产业的特性没有关系,比如用房屋抵押贷款;另外,任何产业有无形资产评估、商业模式评估来做金融估值,这些新的金融工具的开发是有风险的,大家都在探索风险管控、评估等问题,比如版权质押。“文化金融最怕出现两张皮的问题。两者真正融合的核心关键还在于金融,即金融的估值方式、投资方式和业务方式如何能够契合文化产业。”
不容忽略的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金融还需关注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是否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有如此才能将文化产业融入到价值链当中,创造出价值。而且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必定是市场化、消费场景化以及落地化的,它的发展潜力,在于一个产业情境中不断以创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具体而微的消费需求;而产业投融资的落地,也必然要与这样的企业结合起来。
“债权性资金不可多用,股权性资本,尤其是成熟的、长期的股权性资本,才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的主要支柱。”郭田勇告诉《经济》记者,在国外,以产业巨头、保险资本、投行、养老及退休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发展的重要助力,大型的、长期的股权性资本对于稳定文化产业的融资结构及确保风险收益平衡,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未来,将会有更多多层次的融资结构与模式来适应我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
连平也提到,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为产业基金提供良好的金融资源,拓宽传统银行业务的渠道,在银行业大资管时代来临、金融自由化前景可期的情况下,银行也可以通过非银行业务更深程度地参与到产业基金项目中来,通过理财、私人银行、投行、资管等形式直接投资于产业基金项目,同时可以通过参与项目规划、为项目提供咨询顾问等形式深入参与基金,从传统的信贷服务机构转变成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商。但有四个痛点需要注意:一是文化产业融资的基础性制度不健全;二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成熟;三是金融机构还受制于传统风险文化的制约,比如“重抵押”“重财务报表”等;四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
人才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
陈岚也在实践中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一些担忧,她告诉《经济》记者,第一,文创客户个体差异大、风险评估难度大。在国民经济分类中,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九大行业,30多个子行业,每个行业的经营特点完全不同,客户个体差异非差大,很难有通用的评估标准,并且文创客户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业务发展对私营企业主依赖度较大,信用度难以确定,银行风控难度大。
第二,文创客户缺少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文创客户具有轻资产的特性,大部分没有可用于抵质押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难以评估与变现,缺少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一旦发生风险,银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文创业务收益和风险不对等。开展文创业务,需要银行有“投行”的眼光,承担“类投资”的风险,却只能获得贷款的收益,这类业务的收益和风险存在明显不对等的情况。
第四,文创业务单个客户创效值较低,贷后管理成本高。由于文创客户以中小客户为主,单个客户的创效较少,银行付出的人力、物力、资本成本较高,客户经理工作量较大,贷前、贷后管理的成本较高,与传统业务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银行经营成本高,较难获得规模效益。
相对而言,华夏银行進场比较晚,在和其内部人士沟通时,他们也表示,找到同时懂文化又懂金融的人才的确很难。“对于看得准的领域,会从华夏银行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上进行投资,而对于看不准的领域,则会选择与相应行业的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金融事业的发展。”
连平认为金融活动中存在风险是一定的,关键是如何把控风险,银行端需要调控好自己的风险容忍度,然后针对风险的识别、管控等方面来探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创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和事业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同样,文创产业的经营方式与银行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进行风险控制的话,对风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都很高,这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普通银行人员难以具备的。银行层面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人”。
陈岚也表示:“人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在发展文化金融业务时,改变传统思路,倾向于服务中小微企业、更了解文化产业的迭代更新、解决更深层的融资难问题、创造更高的单位产出。为此,杭州银行发布了专门为北京地区文化人才提供的金融服务方案,向符合北京地区“3+3+X”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范围内的人才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解决其包括融资、理财、投融资对接、政策解读等需求。目前已有多位文化类人才,包括池宇峰、李东田、柏群、陈昊芝等在杭州银行获得个人授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