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植学生多元思维

2018-03-05于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

于伟

[摘 要]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意识和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这是比较有创新的意识。小学生阅读基础有限,难以形成深度挖掘,展开多元思维阅读操作难度较大。学生多元思维培养需要有多重视角,教师发动课堂辩论,并给出具体引导,帮助学生快速启动多元思维,为学生语文素质成长创造良好机会。

[关键词] 小学阅读;培植;质疑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入多元思维,这无疑属于阅读教学创新之举。小学生阅读基础较低,学生能不能展开质疑阅读,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都有个性思维,只要教师发动角度正确,学生会自觉展开多元性阅读,并在不断质疑、批评、辨析中逐渐达成对学习的崭新认知。

一、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话被广泛提及,但在具体操作时常常沦为口号,学生在展开自主阅读学习時,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落实。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引导不科学,监督不到位,应该是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意识和能力,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如果有可能,教师可以展示自己批注阅读范例,也可以让学优生发挥示范作用。学生知道如何操作,才能将批注阅读顺利推进下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给出批注阅读要求:自行阅读课文,用笔划出生字词,划出最为精彩的描写,并给出简短评语,每一个段落阅读后,用简洁语言进行段意总结。学生进入批注阅读操作,教师巡视全班,发现表现比较突出的,将其批注展示出来,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生批注阅读结束后,教师逐一检查,找出典型操作进行展示表扬。如段意总结,有学生用短语进行标注:第一段,儿童多行处;第二段,混入儿童群体;第三段,感受儿童热情;第四段,体验儿童情趣……有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符号批注,教师让其讲解,学生讲得很有清楚:这着重号是代表重要内容;圆圈是代表认同;三角形是代表有歧义;问号是存在疑问和不解;五角星是代表特别欣赏的意思。教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了针对性评价,也指出其不太规范的操作,让学生对批注阅读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教师设计学生批注阅读,树立学习榜样,并及时检查总结,整个教学设计呈现系统化。学生批注阅读行为自然展开,批注体现了个性观点,也有质疑的意味,其操作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果教师能够坚持这样操作,会让学生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批注方法。小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不可缺位,跟进引导监督,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这是阅读教学比较常见的做法。质疑是有疑而问,这是最为普遍的理解。学生阅读学习时,遇到生字词要质疑,对句子意思不理解也要质疑,很显然,这样的质疑含金量不高。教师要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分析,从文本主题要义、作者情感、人物分析、情境描写、情节转换、文本结构等方面多做推敲,以提升质疑问题的价值度。质疑问题是重要教学资源,为下一步阅读教学提供重要突破口,也为学生创新思维成长创造契机。

质疑阅读发动时,教师要对学生思维基础有一定预判,避免出现太多引导偏差。如学习《郑和远航》时,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要求展开质疑学习:郑和是传奇人物,七次远航,在航海史上是罕见的,为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做出巨大贡献。认真阅读课文,针对郑和这个人物、航海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内容展开思考,给出质疑问题,看谁给出的问题更具有研讨价值。学生听说有比赛性操作任务,都投入巨大热情展开质疑学习。问题源源不断提交到教师那里,经过一番筛选,最后形成班级质疑经典问题: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作“宝船”?郑和远航与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远航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郑和七次远航,课文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呢?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整合后,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释疑行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直至圆满解决所有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共识。

学生质疑热情很高,说明教师教学发动是非常成功的。学生质疑问题很多,如果评价其含金量,很多问题的设计都是令人满意的。这是学生深入研讨的结果。综合评估其品质,其中不乏研讨价值很高的问题设计。质疑不是目的,通过质疑升级学习认知,这样的质疑才是我们的共同追索。

三、激活学生求异思维

所谓批判阅读,其表面意思是指以找“毛病”“挑刺”的方式,对文本展开的阅读探究,其实质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思考,从不同方向不同维度展开阅读思考,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体悟的过程中完成阅读思维构建。教材文本在学生心中有权威性,教师不可硬性引导学生找“毛病”,不妨从类比角度展开探索,在认同性质疑阅读中形成求异思维。

批判阅读引导时,教师需要给出明确的提示,让学生对教材文本情节安排、情感抒发、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内容进行延伸性思考。如《月光启蒙》学习时,教师给出阅读要求:课文中写妈妈给作者唱童谣、讲故事,作者在月光中获得了启蒙教育,你感觉这样设计合理吗?给出你的个性理解。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作者的妈妈是农村妇女,能够用童谣故事来教育孩子,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虽然童谣和故事都非常简单,却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教育孩子只靠唱唱童谣讲讲故事是不行的,作者是从一个角度介绍妈妈的教育行为,还不是很全面,其说服力也不够强。”“作者妈妈给孩子唱童谣讲故事,这是最为生动的教育形式。我们的爸妈都不会用这样的形式教育我们,读过课文,让我们产生亲切感。”教师给出总结:家庭教育方式呈现多样性,特别要注意时代的局限。作者小时候有特殊历史背景,教师不能用现代标准来衡量。因此,教师要关注情境设计的合理性,找到质疑的合理角度。

教师给出讨论问题,给学生带来一定启发,学生从不同视角展开讨论。不管学生持什么样的见解,其批判意识都呈现出来了,有的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这是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运用。批判是思维的拓展,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激活学生多向思维。教师的总结,给学生带来认知澄清,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塑造学生辨析思维

辩论阅读是合作学习形式,是学生以集体阅读争辩形式展开的学习行为。辩论阅读运行关键在于教师的话题设计,学生对话题有不同见解时,自然要发起辩论活动。教师占据认知和信息制高点,针对教材内容给出辩论话题,其操作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俗话说“理不辨不明”,通过激烈思维交锋,学生在争辩中达成学习共识,这是教师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海伦·凯勒》是一篇非常感人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海伦的精神,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辩论活动,给出话题设计: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这样残酷的遭遇给她带来致命的打击,也促使她成为身残志坚的英雄,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人只有在遭遇不幸才能有努力的动力,最终成为一名成功者?学生出现了不同意见,教师依照不同意见给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自行展开小组辩论。教师参与小组辩论活动,给出必要的引导。有些小组辩论气氛热烈。正方观点:“海伦是身残志坚的典范人物,而且像海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张海迪、霍金等,这充分说明,人只有在遭遇不幸时,才能激发生命潜力。正所谓‘逆境出人才。”反方观点:“海伦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成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无可争议的,但不能说成功人士都需要遭遇一些挫折,甚至是伤残。虽然困难能够锻炼人的意志,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经历身残才能成功的。”

教师给学生辩论话题,学生展开辩论,不管辩论结果如何,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实现了认知成长,这是不争的事实。培养学生多元性思维,需要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学发动才是成功的。学生多元思维培养需要有多重视角,教师发动课堂辩论,选取角度良好,训练成效突出。

参考文献

[1]刘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

[2]张丽.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07).

[3]叶多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12).

责任编辑 周正旺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策略漫谈
如何上好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性
抓关键 提高小学阅读质量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三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