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性质的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2018-03-05聂仁仕
[摘 要]课程建设品质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西南石油大学对渗流物理基础课程进行了建设与改革。该研究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该课程的开课背景及跨专业属性;基于该课程的开课现状研究了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利用达成度指标对3年以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该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规定的毕业要求。该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可为其他类似的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渗流物理;资源勘查工程;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080-03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西南石油大学建校之初的石油地质勘探四年制本科专业。1999年根据国家教委专业目录调整要求,专业更名为“资源勘查工程”。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本专业年招生162名,在校生793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在石油与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2013年该专业开始开设油层物理、地下油气渗流力学等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毕业后有能力从事油气田开发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根据学科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需进行有目的的取舍,做到科学合理、有机综合、删繁就简、重点突出、重于实用、增强复合型功能[1-3]。考虑到与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学习要求有差异,结合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际,将油层物理和地下油气渗流力学这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即渗流物理基础。该课程由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相关教师授课及负责课程建设,具有跨专业性质。本文通过展示3年来渗流物理基础的课程建设状况、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试图为国内其他兄弟高校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或者其他类似的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借鉴。
一、课程简况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开课时间为每年秋季的9、10月份,授课对象为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48个学时(含4个学时实验课),3个学分。使用的教材为何更生、唐海主编的《油层物理(第二版)》[4]和李晓平主编的《地下油气渗流力学(第一版)》[5]两本教材。开设的实验课程为“岩石孔隙度测定实验”和“岩石渗透率测定实验”。每年授课3个班,学生人数约250人,其中包括部分转专业学生、专升本学生、修双学位的学生及重修生。截至目前,已对资源勘查工程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学生开过渗流物理基础课程。
二、课程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课程教学存在较大困难
1.缺乏合适的专业教材
能调研到的渗流物理教材有1987年由陈亘贤编著的《油藏渗流物理基础》[6]和2013年6月由陈军斌等编著的《渗流力学与渗流物理》[7]。《油藏渗流物理基础》教材是针对石油技工学校学生课程编写的,内容少,理论基础不够,不能满足本科层次教学需要。《渗流力学与渗流物理》实际上是一本渗流力学专著(见表1),书名中的“渗流物理”指的是油气渗流的物理过程,而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渗流物理基础课程中的“渗流物理”不仅包括油气渗流的物理过程,还包括储层岩石、储层流体的基本物理特性,即涵盖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这两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此外,从《渗流力学与渗流物理》教材内容来看,其渗流力学理论知识偏多、偏难,适合于石油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不适合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教学。
2.面临“上课难”和“听课难”的两难困境
首先,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根据渗流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掌握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这两门课程的基础知識,导致教学教材信息量与48学时的课堂教学学时严重不匹配。其次,学生前期基础知识薄弱。此课之前,学生未学过石油工程概论及工程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均不知“油井、气井”“黏度”等为何物,许多学生以为石油和煤一样是被挖出来的。当任课教师试图讲解许多不该本课程讲的基本概念以及试图拓展更多知识时,发现无法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再次,未实行小班上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渗流物理基础课程教学面临教师“上课难”和学生“听课难”的两难困境:讲太快,学生听不懂;讲太慢,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讲太浅,教师担心知识传授不到位;讲太深,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授课对象的意见反馈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了开课学生对渗流物理基础课程的看法、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接触到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喜欢这门课程。例如,某学生甲说:“大一时转专业考试未考进石油工程专业,没想到大三时还能学到石油工程的相关课程”。还有些学生学完渗流物理基础这门课程后,对油气藏如何开发与开采仍然存在许多好奇与疑问,通过交流发现其实他们很想学习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这些石油工程主干课程的相关知识,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课程名字而已。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这门课程,主要是因为之前没有学过石油工程概论、工程流体力学等相关课程,许多学生听得似懂非懂,于是就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另外,还有个别学生表示只喜欢油层物理课程,不喜欢渗流力学课程。例如某学生乙说:“高中时我都不喜欢力学,看到渗流力学教材上全是公式与偏微分方程,深感困难。”每年上课初期,大多数学生虽然都说想学好渗流物理基础这门课程,也表现出对该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当面对382页的《油层物理》教材和181页的《地下油气渗流力学》教材时,就对如何能学好这门课程有焦虑感。
(三)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措施
1.加快《渗流物理基础》新教材的编写与出版endprint
2013年渗流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各班任课教师总结上课心得体会,邀请学校资深离退休教授共同讨论课程建设规划与改革。2014年春季启动《渗流物理基础》新教材的编写计划,成立教材编写小组,由4位教师分工合作,2015年完成了教材初稿合稿,2016年春季学期完成了教材统一格式编排和校对工作,接着提交主管部门审批,并交付校内印刷厂印刷。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2014年和2015年的课程教学情况,教材编写小组成员实时交流、调整教材内容。新编教材围绕油气渗流的岩石物理基础、流体物理基础、力学基础、数学基础及油藏工程基础等几个基础知识点,优化教学内容,精简化设计教材总章数目及各章题目名称,着重体现基础性的教学内容。新编的《渗流物理基础》教材(见表2)共分6章,各章节在内容篇幅上对《油层物理(第二版)》和《地下油气渗流力学(第一版)》两本教材做了精心的整合与修改,特别在教材难度和深度上进行了精简设计,着重讲解基本的物理背景、概念、原理及工程应用意义,以利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根据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因未专门开设油藏工程基础课程,在新编教材中增加了一章“油藏工程基础”内容(见表2),将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学习的“最终应用”落到实处,同时也能回答学生经常提出的“不知学了有什么用”的问题。此外,新增了附录章,讲解两个基本的教学实验内容。考虑到岩石孔隙度测定实验相对简单,将“岩石孔隙度测定实验”替换为“不可压缩液体平面径向流实验”。
新编的《渗流物理基础》教材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经过几年的校内试用,不断修改、完善后方能出版和推广使用。
2.加强渗流物理基础课程的管理与调控
2013年为渗流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工作首次实践年,课程建设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教学大纲导致各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教学进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2014年初为了加强渗流物理基础课程的管理与调控,确定了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主要负责联系学生课代表、各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及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汇总及传递信息,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2014年春季学期确定了教学大纲,统一了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深度与教学进度。根据2014年的课程教学情况,2015年又在教学深度和考试难度上做了一些调整,在能保证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2016年春季,根据新编教材内容,重新拟定了新的教学大纲。
3.探索了一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除了使用一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8-9]教学方法和手段外,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及时与学生交流,着重强调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减少他们的学习困惑与畏难心理,倡导自主式的学习风气。根据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强化第二课堂的学习。例如要求学生必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周定时定点安排课后答疑与辅导;学生随时预约任课教师,到教师办公室答疑。
综上,针对渗流物理基础课程的开课特点,通过不断努力,已解决了该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了课程建设质量。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效果评价
在上渗流物理基础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了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及普通岩石学等地质专业课程,为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学习打下了地质专业基础,但是学生对地层岩石的认识处于一个“静的状态”,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却给学生一个“动的感觉”。可以说,渗流物理基础课程打开了学生认识储层岩石微孔孔隙结构特性,孔隙内油、气、水流体特性以及地下多孔介质储层渗流特性的“眼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
2016年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申请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渗流物理基础课程支撑毕業要求2.2指标点“掌握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基础知识”,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由渗流物理基础、钻井与完井工程基础和采油工程基础三门课支撑,支撑权重分别为0.4、0.3和0.3。因此,渗流物理基础课程支撑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重系数最高,亦即达成度目标值最高。根据认证评估的课程达成度[10-11]指标计算结果(见表3):2013年课程建设达成度为0.281,达到达成目标值的70.25%;2014年课程建设达成度为0.33,达到达成目标值的82.5%;2015年课程建设达成度为0.304,达到达成目标值的76%。2013年为第一次开设渗流物理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状况、授课进度、重难点讲解取舍等处于探索阶段,表现为课程达成度计算结果偏低。2014年因加强了课程管理与调控,课程建设达成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15年达成度又较2014年低的原因是在2014年教学效果明显改善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增加了教学深度和考题难度。总之,3年的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建设均达到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年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表明,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已获得了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各年级学生的认可,也获得了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教学发展规划与评估处、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各级领导及相关专家的认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科发展已离不开渗流物理基础的课程建设。
四、结语
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将该课程打造成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12-13],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净红,杨明玲,张燕霞.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石油教育,2016(1):28-30.
[2] 冯佐海,缪秉魁,王葆华,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21-23.
[3] 张树明,孙占学,姜勇标,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以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02-108.
[4] 何更生,唐海主编.油层物理(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5] 李晓平.地下油气渗流力学(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6] 陈亘贤.油藏渗流物理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7] 陈军斌,王冰,张国强.渗流力学与渗流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8] 韩时琳.注重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高教研究,2003(4):90-91.
[9] 卞小强,孙博文.油层物理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措施探讨[J].石油教育,2016(1):34-38.
[10] 熊振海,薛斌.目标达成度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43-45.
[11] 包斌,吴文惠,张朝燕,等.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4(16):53-55.
[12] 聂仁仕,范翔宇.高等理工科院校应注重培养外向型人才[J].教育进展,2012(2):24-29.
[13] 聂仁仕,范翔宇.高校学生差异化特征的量化评分方法研究[J].大学教育,2013(10):115-120.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