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05蔡林林
蔡林林
[摘 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能够从风景园林栽培与养护课程中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教学活动的分析与设计,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改革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法,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达成,从而为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改革;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 C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067-03
许昌学院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5年成为首家省市共建的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并入选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许昌学院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致力于以内涵提升和创新引领为核心的转型发展,融入地方办学,强化内涵提升,突出特色建设,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011年,风景园林学由二级学科(080714S)升至一级学科(0834),学科调整后的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下包括6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技术科学。[1]成为一级学科既是风景园林学的空前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来源于5个方面:人类文明生态转向、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全球化和本土化、快速城市化、物欲膨胀下的精神需求。风景园林学如果能够敏捷、系统而创造性地回应时代的呼唤,在为人类文明、生态(自然)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将有潜力成为21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领导性学科之一。[2]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新建风景园林学四年制本科专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从时间跨度上来看,风景园林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一直伴随着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性大学宗旨的贯彻。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来看,风景园林专业较传统的园林专业,其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类别的课程较少,尤其是与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相关的课程,如植物保护、草坪学、苗圃学等相关课程未设置。[3]因此,如何在仅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的情况下,使学生全面养成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方面的能力是本门课程在学校办学宗旨以及当代风景园林学发展的综合要求下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结合近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际,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探索了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如何与模块式教学、项目教学、自主研习等教学方式有效结合,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从而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理论教学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1.践行学校办学宗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是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其主要内容包括苗木的生产,一般乔灌木的移植,大树移植技术,特殊立地环境的绿化栽植,园林植物的土壤、水分、肥料等的管理,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等。同样,园林植物物候期的掌握对景观设计来说也是必需的,只有熟练掌握植物物候特點的季相变化,才能在景观设计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材料去表达特定的意境。这就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
在传统的园林专业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从事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需要。[4]而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有从事上述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从事风景区规划、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工作的能力。风景园林专业的就业面较宽,因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但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将更倾向于掌握植物的色彩变化、功能作用,而对养护管理能力要求不高;而从事工程施工等工作的则更看重施工方案的编制、定点、放线,乔灌木、大树等的保活栽植能力;未来从事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对能力要求又有所侧重。因此,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针对特定模块对不同小组进行加强学习。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角色
教师如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那他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不单单是讲授,而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学习前的指导、 引导或学习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检查、评估。
4.学生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过程相似,学生仍然要聆听、识记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但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进行学习的组织、准备,甚至是自己讲上一部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课堂上要付出努力,课外同样要花许多功夫来学习。
(二)理论教学体系分析
如果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教师就需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来开展教学。我们实施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内容体系可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栽培理论基础”包括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等)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园林植物的选择与生态配置。
第二部分“园林植物苗木培育技术”包括园林苗圃地的设计与建设、园林植物的种子繁殖、园林植物的营养繁殖、园林植物的容器栽植等。
第三部分“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包括一般乔灌木的栽植、大树移植、绿篱色块的栽植、花坛花境的栽植、水生植物栽植、竹类植物栽植、园林植物的反季节栽植、铺装地面的绿化栽植、屋顶花园的绿化栽植、垂直绿化栽植、无土岩石和边坡的绿化栽植等。endprint
第四部分“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包括园林植物的土壤、水分和营养管理,园林植物的树体保护,园林植物的常见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的整形与修剪以及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
第一部分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的重点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教学,并设置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第二、第三、第四部分是理论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内容,探索实施模块式教学方法。
二、模块式教学的实施
(一)模块式教学概述
模块式教学法(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国际劳工组织(ILO)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主要针对职业教育的一种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连贯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模块式教学法引入中国后,在职业教育中得以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并在高等教育中逐步应用,教学效果良好。[5]
(二)教学模块构成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以及对教学理论改革出发点的分析,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的模块构成见表1。
(三)教学模块的完成方式
教学模块的完成方式主要有讲授、自学、汇报和试验,具体模块分配见表2。其中讲授分教师讲授和学生讲授,采用多媒体方式。每个模块的总论以及难度较大的分论由教师讲授;难度较小的放给学生讲授,以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的能力。另外,为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课内自学,由教师组织、收集相关学习材料,打印、装订好后分发给学生,从而明确每个阶段(或学习周期内)的学习任务。学生可提前在课外自学,阶段结束时立即安排开卷考试,并针对考试结果,再合理安排课内自习,直至疑点、难点问题全部解决。阶段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同时,为了凸显学生个性,兼顾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分组汇报的方式完成部分模块的教学。比如苗木培育中的模块一和模块二以及栽培技术中的模块九和模块十很适合用来做分组汇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分组,自行选题,设计并完成工作流程。理论教学中安排的体验式试验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个学期不间断地对模块一也就是种子繁殖进行体验,学期开始时教师准备好常见花卉的种子、各类基质、简易花盆、栽培工具等相关物品后分发给学生,并对栽培养护注意事项进行简要介绍,学生自主把握基质消毒、播种的时机并进行必要的养护管理,学期即将结束时根据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学习到的系统性知识,反思自己栽培养护的得与失并进行汇报。总之,本门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措施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程学习。
三、课程评价
在本课程理论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从重知识轻能力转变为同时重视能力与知识的共同完善。面对多样化的课程实现方式,学生难免会出现畏缩不前的行为;甚至有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产生懒惰抵抗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新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从而减少学生上述情绪的产生与蔓延。本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期末考试外还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法:不只是评价结果的优劣,更要注重项目实践整个过程的评价,不只是评出分数,更应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与比较,使学生在点评中得到提高。[6-8]这种方式常用于项目教学法的评价中,但在本课程理论学习中,将其用于分组汇报以及体验式试验效果也很好,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鼓励了能力较差的学生反复进行尝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水平。过程评价法侧重于评价学生能力的提升程度。
成果导向评价法:采用汇报和试验的模块,在最终的考核中以学生的研习成果(汇报演示文稿的内容,试验的最终成果)作为评价依据。此方法更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对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分段式考评法:教师可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教育的分段式模块化教学评价方式。[9-10]即完成阶段(某一模块)教学工作后立即进行考核,使学生的学、练、考有机结合,以考促学,加强学生时间紧迫感,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对风景园林栽培与养护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与设计,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引入模块式教学法。对于不同的模块,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自学、汇报和试验等教学方法,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则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达成。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任务与目标的顺利达成。但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工具等的不足,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杨锐,张凌.关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的5个问题[J].景观设计学,2013(4):88-92.
[2] 杨锐.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园林,2011(5):18-19.
[3] 严贤春,肖淋.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改革之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66-370.
[4] 潘利.基于工作工程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5(5):217-218.
[5] 舒美英,张万荣,胥家辉.《园林管理》课程模块式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9):329-330+33.
[6] 杨逢玉,隋云吉.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9):39-41.
[7] 林宏.基于项目教学法视角下的园林花卉栽培管理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3(20):336-337.
[8] 趙丽艳,汪殿蓓,李国元.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214-215.
[9] 阳卫文.分段式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54-155.
[10] 陈云霞,王军宇,梅雪.分段式教学法和整体式教学法在基础生命支持培训中的比较[J].中国病案,2015(10):72-74.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