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感

2018-03-05张少锋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层次性社会科学整体

张少锋

(兰州大学 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背景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云计算系统和以全球一体化为背景的紧密分工协作体系的形成,使得“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层面上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系统性的原因所导致的。

二、科学方法论概述

《墨子·天志》篇把以“规”度量圆形之法称为圆法,以“矩”度量方形之法称之为方法。妇孺皆知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话语就来自这里。而在西方文化中,“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认为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强调我们应运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社会并改造社会。而世界万物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以静止的或者片面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强调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以发展的眼光和联系的视角看待各类社会现象。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纷繁复杂的各类社会现象也是矛盾在推动其变化、发展的,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社会形态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作为不可逆转和不可抗拒的客观发展潮流,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异在的因素主动或被动的被同化于全球系统之中,并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所造就的所谓全新社会形态只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社会。而高新技术所反映的是科技发展的水平,体现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深度和广度。单凭物质技术基础是无法正确地判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全球化发展所呈现出的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客观态势正在印证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揭示和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道路的多样性、历史选择性的辩证思考。

四、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又称真实性,指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掺杂个人主观的性质。按照人类社会演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各类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在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时,就要求我们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其自身发展的各种规律,避免以个人的主观偏见来认识事物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

2.结构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解释任何现象时,注重分析构成某一现象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寻找和描述其结构,通过揭示一些实际现象背后的系统结构,论述个别成份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价值。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大量事实表明,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构成系统的要素,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结构。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只有通过合理化的结构,才能实现系统的功能优化。

3.层次性原则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的层次性原则在现代系统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而系统的层次性原则是与简化还原论相对立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坚持系统的层次性原则,重点在于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进而揭示出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共有规律和各个层次上的特有规律。

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社会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层次分析,他反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简化还原论和社会原子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反对忽略社会系统的层次性,把社会高层次系统的属性和规律简单归结为社会低层次系统的属性和规律。在进行社会系统层次分析的时候,需要重点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一般的运行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不同物品之间质的差异性,进而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相对于封闭性来说的,如果说一部作品具有开放性,那就意味着其是允许我们介入的,给我们预留了相当的空间去思考和探讨,进而达到对作品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要求我们在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过程中先要解放思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学术的研究。开放则导致有序,封闭则导致无序,开放是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必要条件。强调法制系统在动态反馈中达到内平衡,以及与环境互动中的协调和适应[2]。因此,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以至于使自己有更加开阔的研究视野和学术方法。

五、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运用

如果一个对象集合中至少有两个可以区分的对象,所有对象按照可以辨认的特有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就称该集合为一个系统[3]。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应用和体现,也是解决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和发展唯物辨证思维方法在当下的重要途径。

1.整体分析方法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深刻揭示了系统的整体性。他在研究城市功能时指出:“城市本身的单纯存在与仅仅是众多的独立家庭不同。在这里,整体并不是由它的各个部分组成。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4]系统之所以能构成系统,首先就必须具有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表明,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部分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体。

整体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尤其是在考察社会历史运动时,应当首先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只有从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念出发,以整体的视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更不能以部分取代整体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而应将某一事物看作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进行分析和论证,进而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

2.层次分析方法

系统的层次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的层次性原则重点在于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进而揭示出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共有规律和各个层次上的特有规律。

系统论认为,事物的整体总是呈现出高低、前后的不同层次,因而作为整体的历史系统,也是分别作为若干层次而存在的。我们研究事物发展的历史脉络或者历史中事物发展的大体趋势,就应当把整体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然后进行逐层次的分析和论证,通过系统科学的考察不同层次的特点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出社会历史整体系统的全过程,并实现认识事物作为整体在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3.环境分析法

环境分析方法就是要我们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推断分析对事物或者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外围的系统性解剖,进而来得到相应的数据。通过各种形式的模型设计,据此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估,并对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较为科学的预测。

社会系统分析方法不但着眼于社会历史过程的整体以及整体与结构之间的分析,更注重整体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考察社会历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分析社会历史在环境中所维持的重要平衡作用,以及当一种平衡被破坏后的恢复事宜。通过环境分析方法更便于考察社会历史过程的多变性和方向性,以及对社会上出现问题的决策和事物运动、发展总趋势的预判。

4.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是对事物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客观分析,其中就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以及这些变量在变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动态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为考虑时间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并将社会现象的变化当做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资本复归到它的出发点的现象,一般说,乃是资本在其总循环内的特征运动。这不是生息资本所持有的。”[4]资本在其总循环内的特征性运动就能很好的阐释动态分析的方法对某一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能用静止或孤立的视角进行,只有以动态的观念,才能理解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和趋势。

六、总结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其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形态历史演变和系统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指出,系统“只能通过自己的广义的内聚力即通过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之所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其不断揭示复杂系统运动的客观规律,通过研究和应用它的一般原理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6.

[2]熊继宁.系统法学导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22.

[3]陈禹,钟佳桂.系统科学与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0.

猜你喜欢

层次性社会科学整体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