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点评
——王稼军教授在比赛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整理稿

2018-03-05王稼军

物理与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刚体大学物理决赛

王稼军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0871)

2018年8月2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四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在贵阳市贵州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六大赛区的12名选手参加了本届决赛,近200名高校教师参加了现场观摩。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强教授、秘书长王祖源教授等专家组成组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玉鑫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王稼军教授等9名专家担任决赛评委,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顾牡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主任叶沿林教授担任决赛仲裁。

入选决赛的选手男女各6人,性别比例平衡。讲课题目选自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大学物理教指委)制定的大学物理理论课程基本要求A类知识点。12名选手在现场共抽取了12个讲课题目,其中力学2个、热学1个、电磁学3个、光学3个、近代物理3个,全面涵盖大学物理5个分支领域,分布合理。

评委们一致认为,总体来讲参赛选手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展现课堂教学的自信心。每个选手对课程内容的引入、讲授内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授课方法运用、联系前沿或联系生活都有很好的处理。选手讲课时对授课内容运用娴熟,时间把控得好,代表了选手们具有物理授课的高水平。此外,选手们在授课中展现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有的选手借助肢体语言生动展现物理内容,有的用视频展现物理原理,有的用动画保证听众注意力等等。

今年是第三次理论讲课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参赛选手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我们举行的讲课比赛是非常值得的。我们深切地感到比赛对基础物理课程一线的教学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记得第一次在四川大学进行讲课比赛时,有的选手抽到了自己学校教学不要求的题目,对要求讲解的内容尚无教学经历,无奈之下,只能凭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准备讲稿。而本次比赛,没有一个选手感叹这类问题。这说明我们坚持在大学物理教指委制定的大学物理理论课程的基本要求内抽题这样一个决策已经得到了一线老师们的了解,来参赛的选手都能够应付自如,使得基本要求的精神初步落实到了教学第一线。这的确是可喜的。

另外选手们能够从初赛复赛一路走到决赛,都是高手。特别是一些科研一线并且已经获得知名教授职称的高水平教师都加入到青年教师基础课程教学前列,这是值得庆幸的。我们的赛制其实对于参赛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选手们不是平时在大学物理的教学第一线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料和教学经验,要面对从A类74个知识点中随机抽出的题目,且仅允许用一个小时时间备课,他们是不可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的。比赛现场选手们在20分钟里的展现充分显示出平时对教学的投入和积累,体现了教学功底。说句实在话,如果没有一点金刚钻真的不敢来揽这个瓷器活,有些人可能讲过很多轮大学物理课,但不一定敢来参加这个讲课比赛。教学是个良心活,很难定量评价,在教学中,其实教师投入多少只有自己心里有数,要让学生说你这个老师课讲得好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所以应该充分肯定大家的热情,尤其要肯定大家对于教学的投入。

当然这次比赛也不是说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下面就谈谈评委们感受到的一些问题。把一些共性的问题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也是开展讲课比赛的一个目的。谈问题中难免会涉及具体的题目,是为了说明问题,对事不对人,请相关选手理解。

综合所有评委的意见在此谈几点看法。

第一个问题,属于比较共同的问题——审题。选手抽到题目要在20分钟内组织课堂教学,这是命题作业,限时报告。所以选手在抽到题目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读题,针对题目组织20分钟的授课内容。比赛中,个别选手讲的内容没有很好地切合我们所给的题目,而是拿到题目后顺着平时上课的路子讲下去,甚至ppt的题目都没写对,结果讲了很多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最后讲到主题了,时间不够了。比赛的题目并不一定与平时讲课完全一样,比如“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这个题,题目是有点大,选手拿到题目后感到很为难,平常上课时这个题目至少要讲两节课,但是现在给出的是命题作业,选手就要想办法选择讲解的重点。审题是很大的问题,提出来也为今后准备参加比赛的选手提个醒。

第二个问题是内容组织方面。实际上,讲究谋篇布局并且在选材方面要详略得当是关键,否则20分钟怎么讲得完呢?选手要按照要求设置好自己的内容,要把重点难点把握好,这也是考察的重点。例如:“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个题目,一个是要讲洛伦兹力,一个是要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重点是很明确的。估计选手本意希望讲得深入一点,在选材布局上就没有做到详略得当,在宝贵的20分钟里花了不少时间去讲解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而却没有解释清楚洛伦兹力的发现,本身的含义,为什么洛伦兹力不做功,等等。比赛现场选手也来不及举例子讲更多的应用实例。这就是审题和布局都出了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该讲透的地方没有讲透,给人缺少临门一脚的感觉。比如题目“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选手上来做得很好,先回顾了质点和质点系,然后引入刚体,也强调了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但是,在后面讲刚体的角动量的时候,就不强调这个刚体特殊在哪儿,如果没有这个特殊性就不可能得出结果,应该跟学生明确强调刚体上任意两点之间距离是不变的,每一点都是以同一个角速度转动,关键的这两句话选手省了,那么学生就会糊涂,所以关键的话一定要说,一定要说到位,讲得透彻,特别是学生平常特别爱提的问题,不要一带而过,要反复强调,学生才能及时悟到这个内容的关键所在。

第四个问题是有的选手比赛现场讲课时某些物理概念出现有错误,存在这样的现象可能是来自于某些教材。所以,作为老师讲课不能只看一种教材,要同时参考几种同样内容的教材,要考查这么讲是不是对。要找一下不同的书的讲法然后思考一下哪种讲法更科学一些,或者哪种讲法更适合学生。不能采取拿来主义,认为只要出版物就是对的。作为老师应该有这种判断能力,如果老师自己没有判断对,把错误的信息传授给学生,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所以说要把概念讲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五个问题是课堂内容与实际的、科技的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上午的6位选手几乎都没有与实际应用结合,讲课时仅限于课程本身。另外,选手讲课时板书不多,多数选手很少板书,或者干脆一点儿板书都没有。个别选手时间掌握不够好,有提前结束的,也有到时间没讲完的。

综上所述,提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对选手们的否定,而是希望选手们今后发展得更好。教学和科研不同,科研需要爆发力,而教学需要积累和磨练。能够来到决赛现场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经过磨练的,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更上一层楼。我们希望讲课比赛能够起到对一线的基础教学有直接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希望讲课比赛能够健康地发展,越办越好。

最后总结地说,看到那么多年轻的老师能够这样认真而且有热情地投入教学,看到有那么多具有教学潜质的年轻人加入物理基础课教学的队伍里来,这是令人欣慰的。希望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越来越壮大,基础课教学质量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刚体大学物理决赛
挺进决赛
重力式衬砌闸室墙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三线摆测刚体转动惯量误差分析及改进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车载冷发射系统多刚体动力学快速仿真研究
小质量恒星形成理论中的大学物理知识浅析
数学语言精准性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创新平台研究
地震作用下承台刚体假定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