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教育的探索

2018-03-05李奎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大学生

李奎刚,陈 宝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近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学校关心和大学生最为关切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高校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对高校的就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高校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就业制度改革的挑战,目前高校对就业教育普遍较为重视,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以及就业压力较大,很多高校尚未开展经常性的正规的就业教育工作,更未形成校、系及各部门齐心协力,制度化、经常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的有效格局,并且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1.1 就业教育目的和过程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轻视实践教育

这是一个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形式主义倾向往往基于对就业教育目的的错误认识,不认为就业教育的必要性来自学生的需要,而是把它看成教育行政机关的要求,看成向上级总结汇报、应付上级检查的需要。就业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有工作计划,但缺乏具体的落实措施,也没有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一阵风”式地突击性教育,缺乏经常性的教育途径;仅面向全体毕业生大范围宣讲,缺乏针对性的个体教育;过分注重教育形式的新颖性,而不求教育的实际效果等。这样的就业教育不仅难以收到实效,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高校就业教育停留在形式上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负责就业教育的教师对就业教育工作调查研究得不够深入,没有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变化等方面去认真调查研究,仅就自己的经验以及报刊和网络上的资料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只是给学生传授一些书本中的东西,理论性虽然极强,但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没有实践的机会,不能对就业形成正确的认识,也不能形成实际的就业技巧,因而在面临就业时茫然不知所措。实际上,作为一门指导性和时间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传授,必须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就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系统、科学和规范

一些高校开展就业教育不够系统、科学和规范,对就业教育工作研究得不够深入,没有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社会对毕业生需求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等方面去调查研究;也没有深入探讨就业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工作机制等问题;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就业教育没有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时至今日,就业教育课程在绝大部分高校中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部分高校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也未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就业教育往往只安排在大四的短短几周内,几乎就是在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而实际上,就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讲座、咨询活动,其教学内容必须力求完整、全面、系统,且应当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分层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尽早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1.3 对就业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大

就业教育机构不够完善,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就业教育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规划,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对此投入的不足。

1.3.1 思想认识不足 对就业是学校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窗口以及对就业率高低对学校影响的敏感度认识不够,一些高校重视招生,忽视就业,盲目扩大规模,忽视社会需求。

1.3.2 就业教育所需经费短缺 专业的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上几堂课或者搞几个讲座,而是需要有专门的场地、设备开展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如培养、培训专业人员,购置相关测评设备、仪器和软件,组织教学研讨以及开展个性就业指导咨询等。尽管教育部曾多次发文要求各校加大就业指导人员及就业经费的投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专项拨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1.3.3 就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方面,就业教育专业人员偏少,并且组成结构单一,大多由学校就业教育工作人员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兼职,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导致就业教育人员理论知识先天不足,难以承担诸如职业设计、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就业研究效率和水平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就业教育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支持。这使得就业指导被弱化,达不到预期效果。

2 改进高校就业教育的对策

2.1 重新确立就业教育目标,加强社会实践

从就业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就业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可分为3个层次。(1)高校就业教育的最初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即尽可能使学生顺利转为职业人,避免毕业即失业,我们称之为了结式就业。(2)高校就业教育的中级目标是帮助学生寻求匹配度较高的工作,可称之为和谐性就业。(3)高校就业教育的高级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理念及能力,以图其长远的职业发展,可称为发展性就业。

上述高校就业教育的三个目标,呈现逐级递进的特点。其中了结性就业是基础,追求的是人与职业的结合,和谐性就业追求的是人与职业的暂时平衡,发展性就业追求的是人与职业的长期平衡。而各个层级的目标蕴含的任务、要求不同,实现的条件也不同,呈现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一就业教育目标确立下来,将促进就业教育的开展。再就业教育中要增加社会实践,如增加参观考察、就业实训、见习等实践环节,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交流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能够很好地审视自己的就业目标及规划。

2.2 系统设置就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就业教育是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的一门复杂课程,要求高校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做到系统性、全程性、发展性和全员性。首先,要将就业课程纳入培养计划,成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保证大学生就业教育真正得以落实。其次,要系统规划就业教育课程内容,将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教育、择业心理教育、创业教育等内容纳入其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提高其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最后,要按年级、分层次将就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年级结合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养成教育等,对其进行就业形式认知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唤醒其就业意识,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和三年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能力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必要的就业准备;四年级毕业班进行形势政策、职业道德和择业心理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做好心理调适,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3 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健全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体系

各个高校对就业教育要加大投入,就业教育经费要充分保障,以利于就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就业工作人员及任课教师必须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并且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和各院系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应该参加职业指导师的培训,争取做到持证上岗。把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的重要工作,建立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做到机构、人员、工作经费和就业指导场所“四到位”。定期讨论和执行学校的就业工作,抓好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实现资源共享的毕业生远程面试和网上初选,加强与校外市场、基层用人单位以及校际的联系与合作。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既要对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给予积极的指导与服务,又要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引进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鉴定合格的学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为学生就业打开方便之门。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职业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