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Y-GC-MS的沥青VOCs挥发规律研究*

2018-03-05龙永双吴少鹏崔培强周厚贵

关键词:芳烃组分沥青

龙永双 吴少鹏 肖 月 崔培强 周厚贵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 武汉 430070)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2) 武汉 430030) (中国能源建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 北京 100022)

0 引 言

为保证沥青材料的施工和易性,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加热至160 ℃,甚至更高,从而造成了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释放.世界卫生组织将VOCs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 ℃间的有机物.VOCs组分复杂,含有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如萘、茚等,对人体健康有极强的危害[1-2].此外,VOCs组分活性强,在光照条件下与大气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同时生成二次污染物,危害人体及环境健康[3-4].同时沥青VOCs的释放会导致沥青组分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针入度下降,软化点升高,引起沥青材料性能的劣化,缩短路面服役寿命.

科研人员针对沥青VOCs分析表征及释放规律开展了大量研究.肖飞[5]根据玻璃纤维滤纸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采用重量法实现了沥青VOCs的定量分析.余嫚[6]根据朗博-比尔定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改进了沥青VOCs总量分析方法,检测出VOCs中PAHs总量.Cui等[7-8]采用TG和TG-MS分析表征沥青VOCs,通过质谱仪检测m/z实现沥青VOCs组分定性分析,以离子流强度作为定量分析依据.Li等[9]通过采用PY-GC-MS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对沥青VOCs的抑制效果,该方法采用密闭VOCs发生装置解决了沥青VOCs收集困难的问题,同时以丰度值反映了有机蒙脱土对沥青VOCs的抑制效果.

Gasthauer等[10]通过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提出的沥青VOCs收集与分析规范收集了不同温度下的沥青VOCs,并采用GC-MS进行分析研究,随后对沥青VOCs释放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沥青VOCs的释放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受空气湿度与含氧量影响.Chong等[11]采用GC/MSD对现场收集热拌沥青混合料VOC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收集气体浓度低于规定指标,但其对施工人员的危害仍不能忽略.Xu等[12]采用TG-FTIR将沥青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产物为甲醛、四氢呋喃、芳香族化合物等碳氢化合物;第二阶段挥发物种类增多,出现醇、酚等物质;第三阶段发生C—H键与C—O键的断裂,产生大量CO2,CO,H2O.Zanetti等[13]采用GC-MS对橡胶沥青VOCs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沥青VOCs组分取决于沥青和橡胶种类,同时沥青层厚度、大气压等均会对沥青VOCs释放产生影响.

沥青VOCs产生于沥青材料生产、运输、摊铺,以及服役过程中,开放的释放环境增大了收集分析的难度;同时沥青种类、温度、光照等因素均会对沥青VOCs的释放产生影响,释放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沥青VOCs具有组分复杂、释放量极少等特点,这使其检测分析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沥青VOCs的分析表征及其释放规律研究,对于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具有重要意义[14].

基于此,文中选择热裂解装置作为沥青VOCs发生装置,其封闭的环境解决了沥青VOCs释放量少,收集困难的问题.通过GC-MS对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研究了温度及热裂解时间对沥青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为建立沥青VOCs释放模型及相应的行业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1 原材料与实验方案

1.1 原材料

沥青为湖北鄂州产的70#基质沥青,所有指标均符合文献[15]要求,基本性能见表 1.

表1 70#基质沥青性能指标

1.2 实验设备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hermal cracking-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C-GC-MS)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挥发性复杂气体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沥青VOCs受加热温度及时间的共同影响,热裂解装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样品加热至目标温度,消除了沥青升温过程中的累积加热时间,便于更好的研究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沥青VOCs的影响.经由热裂解装置加热产生的沥青VOCs通过载气输送至气相色谱中,色谱柱中含有多种吸附剂,吸附剂与不同VOCs组分间的吸附力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沥青VOCs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流速不同,因此实现了复杂组分的分离.经过不同的保留时间,分离的VOCs组分进入质谱仪,经过高速电子的轰击,气体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电离子,经过偏转磁场的作用,由于质量的不同,带电离子将沿不同曲率半径做圆周运动,利用离子捕捉镜头对带电粒子进行捕捉之后,通过曲率半径的不同得到气体分子的质荷比(m/z),进而得到相应组分信息.TC-GC-MS的原理图见图1.

图1 TC-GC-MS原理图

选用Agilent 6890N/5975型TC-GC-MS对沥青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热裂解装置升温速率为10 ℃/ms;高纯氦气作为VOCs载气,流量为1 mL/min;气相色谱采用Agilent 222-5532LTM色谱柱,其直径和长度分别为0.25和30 mm;色谱分流比1∶10,保留时间35 min;质谱仪选择电子轰击方式电离,电离能量70 eV,Scan扫描方式定性,全扫描模式,质量扫描范围30~1 000 原子质量单位(atmoic mass unit, amu).

1.3 实验方案

由于沥青VOCs组分复杂,且其释放情况受多种因素耦合影响,不同的分析方法将得到不同的VOCs组分信息.文中采用TC-GC-MS对沥青VOC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研究了沥青VOCs释放规律.实验流程见图2.

图2 实验流程示意图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沥青VOCs表征方法

2.1.1定性分析

将沥青样品称量(约4 mg,精确度0.1 mg)后,放入热裂解装置,设置目标温度180 ℃,热裂解时间15 s,保留时间35 min,质谱全扫描模式,对沥青VOCs进行检测.

图3为沥青试样TC-GC-MS测试离子色谱图,图中横坐标为保留时间,即沥青VOCs产生后,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以及质谱检测到离子信息所经历的时间.纵坐标为离子丰度,即各个峰的高度,与离子数量有关.图中的每一个峰位即代表一种物质,通过NIST 2014 MS library NIST 质谱库对比分析即可得到每种物质的名称,实现对沥青VOCs的定性分析.

图3 TC-GC-MS离子色谱图

由图3可知,图中存在多个峰位,且各峰位丰度不一,这也就反应了沥青VOCs组分复杂的特点.考虑到这一点,在进行定量分析时,规定各峰位匹配度大于90的物质,视为沥青VOCs的有效成分.根据这一规定,沥青VOCs的主要组分见表2.

表2中含有C10~C24的链烃,甲基萘、1H-茚等多环芳烃以及十五烷酸、1-氯十九烷等烃类衍生物.其中多环芳烃类物质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导致皮炎、皮肤癌等疾病.除以上有机物外,在保留时间为8.166 min存在色谱峰,物质分析为2,6-二苯基吡啶;保留时间为21.645 min的2-环己基四氢呋喃,但由于其匹配度分别为32,87,低于物质检测标准,因此并未在表2中指出.而此类物质释放到空气中,极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危害人体和环境健康.

2.1.2定量分析

表2 沥青VOCs主要物质及其释放量

TC-GC-MS通过Network GC system可得到沥青VOCs中各组分的丰度值,计算机系统经过积分计算,可得到各个组分的修正面积,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沥青VOCs各组分见的相对含量关系.由于沥青VOCs释放量与沥青质量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定义单位释放量G*为每1 mg沥青所释放的VOCs或其组分的丰度,G*可由式(1)得到.

G*=Ax/m

式中:Ax为沥青VOCs各组分的修正面积和,无量纲;m为沥青试样质量,mg.单位释放量G*越大,表示该组分的相对含量越大.

图4 沥青VOCs各组分单位释放量

图4为沥青VOCs各组分单位释放量.由图4可知,编号为1,11,13,17,23,25,28,31,33的物质释放量较大,均大于4×105mg-1,根据表 1可得此类物质均为直链烷烃.这是由于沥青来源于石油精炼的副产品,其主要组成为各类碳氢化合物,而其中的烷烃类物质属于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荷分配不均匀,在运动中可以产生瞬时偶极矩,瞬时偶极矩间有相互作用力,而此类分子间引力比化学键作用力小1~2个数量级,因此此类物质的沸点很少较低.因此,沥青VOCs中烃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物质.此外,编号为2,4,7,9,19,21,35,37的物质释放量较小,均小于1×105mg-1,这些物质分别为对异丙基甲苯、双环[3.1.1]庚烷、1H-茚、三甲基萘、2-十二碳烯-琥铂酸酐、二十四烷.这些物质除二十四烷外均含有苯环等环状结构,化学稳定性高于直链脂肪烃,因此其释放量明显低于烷烃类物质.沥青VOCs中此类物质虽然含量较少,但其对人体的毒害性远强于烷烃类物质,其危害性仍不可忽略.

除表2中所检测沥青VOCs组分外,沥青 VOCs及两种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性较大的组分单位释放量见表 3.

表3 沥青VOCs及其危害性组分单位释放量

由表3可得沥青VOCs在180 ℃下产生的单位释放量为1.93×106mg-1.

2.2 沥青VOCs释放规律

沥青VOCs释放因素影响众多,因而如何避免各因素间的耦合作用,实现单因素变量,对研究沥青VOCs的释放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热裂解密封装置,隔离了气压、环境气体等因素对沥青VOCs释放的影响,进而研究了温度与热裂解时间对沥青VOCs的影响规律.

2.2.1沥青VOCs组分分类

沥青VOCs组分复杂,本文根据沥青VOCs组分的化学性质将其分为三类,其组分划分依据见表4.

表4 沥青VOCs组分分类及其特征

2.2.2温度对沥青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

图5为不同温度下沥青VOCs的离子色谱图.不同温度下沥青样品用量分别为:4.6,4.5,4.6,3.8,3.6 mg.

不同温度下沥青VOCs释放情况见图6.

由图5~6可知,沥青VOCs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不同组分对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链烃(多环芳烃(烃类衍生物.同时多环芳烃与烃类衍生物的挥发存在能垒,当外界提高的能量低于该能垒时,该两种物质释放量相对较小;当提高的能力超过该能垒时,多环芳烃与烃类衍生物的释放量明显增大.

2.2.3热裂解时间对沥青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

图7为热裂解时间分别为15,20,30 s的沥青VOCs离子色谱图,其沥青样品用量分别为4.3,3.9,4.3 mg.

图5 不同温度下沥青VOCs离子色谱图

图6 不同温度下沥青VOCs释放规律

图7 不同热裂解时间沥青VOCs离子色谱图

图8为不同热裂解时间条件下沥青VOCs释放规律示意图.

图8 不同热裂解时间沥青VOCs释放规律

由图7~8可知,沥青VOCs会随着热裂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其释放量仍受制于沥青质量.随热裂解时间的增加,沥青VOCs各组分释放量增量存在差异,链烃类物质作为沥青VOCs主要释放物,其增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这是由于沥青中的长链物质发生断裂导致的;多环芳烃的释放量仅与沥青本身含有的多环芳烃量相关,随着热裂解时间的延长,沥青中并不会发生多环芳烃的反应,因此沥青种类是制约沥青VOCs中多环芳烃的主要因素;烃类衍生物释放量随着热裂解时间的增加先增大而后趋于平稳,这是由于沥青分子经历了一定的保温时间后,分子活性增强,其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因而其释放量先增加,但是热裂解时间的无限延长并不会无限的增大此反应发生的几率,因此烃类衍生物的释放量趋于平稳.

3 结 论

1) 沥青VOCs中主要含有烷烃、烯烃、甲基萘、茚、烷酸等物质,其中烷烃含量最高,甲基萘、茚对人体毒害性最强;同时沥青VOCs组分并不仅局限于此几种物质,还含有吡啶、呋喃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2) 定义单位释放量为1 mg沥青样品所释放沥青VOCs及其组分的丰度,表征沥青VOCs相对含量,本研究采用沥青样品在180 ℃时单位释放量为1.93×106mg-1.

3) 随温度的升高,沥青VOCs释放总量增大,但不同组分增量存在差异,其中链烃类物质增量平稳,多环芳烃与烃类衍生物释放量存在能垒.

4) 沥青VOCs会随着热裂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其释放量仍受制于沥青质量,同时链烃释放量与热裂解时间成正相关关系,多环芳烃释放量主要取决于沥青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沥青会随热裂解时间延长产生烃类衍生物,但不是无限增长.

[1] CHRISTOPHE B, CATHERINE J, BENOIT T. Impact of oxidation process 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content in bitumen[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Hygiene,2013,10(8):435-440.

[2] BOTTIN M C, GATE L, RIHN B, et al. Genotoxic effects of bitumen fumes in big blue transgenic rat lung[J]. 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2006,596(1):91-105.

[3] 才洪美,李朝霞,李静,等.沥青烟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性评价[J].新型建筑材料,2014,41(8):47-50.

[4] SU J F, SCHLANGEN E. Synthesi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gh compact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rejuvenator applied in asphalt[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2(2):289-300.

[5] 肖飞.新型沥青烟气抑制剂及其抑烟效果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6] 余嫚.沥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释放及其对沥青性能的影响[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7] CUI P Q, WU S P, XIAO Y, et al. Study on the deteriorations of bituminous binder resulted from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ssion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4,68:644-649.

[8] CUI P Q, ZHOU H G, LI C,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to reduce the VOCs from bituminous material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6,123:69-77.

[9] LI L P, WU S P, LIU G, et al. Effect of organo-montmorillonite nanoclay on VOCs inhibition of bitumen[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7,146:429-435.

[10] GASTHAUER E, MAZé M, MARCHAND J P,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sphalt fume composition by GC/MS and effect of temperature[J]. Fuel,2008,87(7):1428-1434.

[11] CHONG D, WANG Y H, GUO H, et 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generated in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ir health effects on worker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3,140(2):401-406.

[12] XU T, HUANG X M. Study on combustion mechanism of asphalt binder by using TG-FTIR technique[J]. Fuel,2010,89(9):2185-2190.

[13] ZANETTI M C, FIORE S, RUFFINO B, et al. Assessment of gaseous emissions produced on site by bituminous mixtures containing crumb rubber[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4,67: 291-296.

[14] 吴少鹏,余嫚,陈美祝.沥青挥发物的研究进展[J].石油沥青,2011,25(3):1-6.

[15]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芳烃组分沥青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第九章 沥青湖
关于重芳烃轻质化与分离的若干思考
◆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金雀花中黄酮苷类组分鉴定及2种成分测定
轮胎填充油中8种多环芳烃的检测
高芳烃环保橡胶填充油量产
环保型橡胶填充油中芳烃及多环芳烃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