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3-05杨俊勇王剑
杨俊勇 王剑
樟树市人民医院外二科 (江西 樟树 331200)
非创伤性颅内血肿病症出现的典型疾病之一就是高血压的发生,其表现为高血压引起的脑室内出血,当出现因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时其临床表现除了原发病灶的病症、体征外,患者会出现颅脑增压的病症,导致其意识不清、生命体征变化、发热等反应。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不断代替了原本的传统开颅手术,本文就本院近年来收治的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调查研究,针对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手术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满意效果[1],现作出如下分析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调查选取的是本院2012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9例颅内血肿患者,从本院引进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颅内血肿病症的时间为节点分为传统组和内镜组,传统组71例,男性42例,女性2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1.7±5.1)岁,平均病程为(13.4±1.7)d,脑叶出血24例,基底节外侧区出血37例,小脑出血10例;内镜组88例,男性51例,女性37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7.7±6.2)岁,平均病程为(12.9±1.9)d,脑叶出血36例,基底节外侧区出血41例,小脑出血11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和病情状况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均给予两组患者相同术前准备和消毒等处理;②给予传统组传统开颅手术步骤治疗;③给予内镜组神经内镜下清创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血肿位置选择适合体位,行局部麻醉,选适合部位进行手术入路,通过CT影像定位,确定穿刺平面、方向和微创长度,用颅骨钻钻开直径为1.5cm骨孔,后剪开硬脑膜,更换钝圆头针芯缓缓刺入血肿表层,切开脑皮质层,清除局部薄膜,导入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使用导管轻吸血肿处凝血,使用37˚生理盐水边冲洗和吸出凝血边观察血肿状况,发现出血病灶直接进行电凝法止血,血肿清除后,进行术后缝合包扎;④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需保护患者脑组织,避开重要功能区域的大脑皮层[2]。
1.3 准入标准
参照我国第四节脑血管病会议对脑血管病症的诊断标准进行本次调查准入标准的判定:①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高密度影及硬脑膜下有血肿影的;②CT检查发现脑挫裂伤或脑深部出现高密度血肿影的;③CT检查发现脑室扩大,且有高密度凝血影块的;④在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但在二次或以上检查发现血肿的。
1.4 疗效判定
参照我国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公布的关于《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标准综合对本次调查的疗效作出如下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神经性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100%,患者无再出血现象、意识清醒、体征良好;②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患者脑部出血控制良好、意识基本清醒、体征趋于好转;③无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未发生变化或有恶化征兆,继发性出血、意识不清、体征水平无法位置正常范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②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所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所有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传统组患者中显效37例,好转2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1.69%,内镜组患者中显效48例,好转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32%,两组间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1.8±11.4)min,手术中出血量为(297.4±81.3)mL,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9.9±8.1)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24.7±36.8)mL,两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但术后仍有并发症发生,传统组中颅内再出现2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内镜组中颅内再出现1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中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均在通过对症治疗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治愈,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
3.讨论
随着内窥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设备科技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将解决在过去外科医学中的很多难题,内窥镜下的外科手术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病灶,利用先进的技术辅助治疗各种疾病,目前在外科手术的实际应用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本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59例颅内血肿的患者实行分组回顾性调查发现,内镜组的患者在治愈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组的手术疗效,在手术时间上、术中患者出血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也有明显的优势,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脑出血症状的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治疗方式,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5,6]。
[1]蒋新作.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外医疗,2011,30(28):39-39.
[2]汤洪丽,刘红.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095-1096.
[3]陈苏毅,施雪英,蒋鸣坤,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4):457-459.
[4]陈晓鹏,雷坤.神经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19-19.
[5]刘仲涛,刘涛,田继辉,等.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2):147-149.
[6]郭敏,陈来照,GuoMin,等.自发性脑出血经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3):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