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
2018-03-05张明海
张明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9~68岁,平均(49.08±3.29)岁。在25例脑胶质瘤术后(MRT确诊)疑复发患者中,21例复发患者,4例放射性坏死患者。
1.2 方法
64层双源CT第二代双源CT进行头部常规扫描,基线以耳毗线为参照,采取横断扫描方式,管电流、管电压分别为200 mAs、120 kV,主要扫描颅底至头顶区域[1]。在确定病变范围后,以病变最大层为基线,在患者肘静脉处,采用CT自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 ml,随后以4~5 ml/s流速续20 ml生理盐水[2]。此外,在团注对比剂时,实施动态扫描程序,管电流、管电压、层厚、矩阵分别为140 mAs、80 kV、5 mm、512×512,并采用CT灌注检查(厚度4 cm),扫描大约50 s ,获得图像200帧。完成灌注扫描,再行常规颅脑轴位加强扫描,对比剂无需再注射,与平扫方式保持一致[3]。
1.3 疗效标准
将CT灌注原始图像输送至处理工作站,利用去卷积灌注软件得到CBV、MTT、CBF、ps数值,并分析核算rCBV、rMTT、rCBF、rPS 比值[4]。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25例脑胶质瘤术后(MRT确诊)疑复发患者中,21例复发患者,4例放射性坏死患者,详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相比较,rPS、rCBF、rCBV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2结合表1可知:放射性坏死组CBV、PS、CBF提高,而MTT有7例略降低,14例略提高。两组患者相比较,CBF、CBV数值差异(P<0.001)与PS数值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而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放射性坏死组与复发组术后CT灌注参数值统计
表2 脑组织正常区域和复发组的术后CT灌注参数值统计
表3 脑组织正常区域和放射性坏死组术后CT灌注值统计
由表3分析得知:放射性坏死组CBV、CBF数值降低,PS、MTT数值稍提高4例。表3中两组相比较,CBF、CBV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S、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患者日益增加,由于此疾病造成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也在逐年递增[5-8]。而在临床诊治上,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辨别性存在一定的模糊度,这是由于两者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极度相似,甚至连影学像都难以分辨。因此,正确鉴别二者区别才能更好地开展临床选择。将CT灌注成像引入临床医学,用以分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或放射性坏死意义重大。
经研究表明,放射性坏死组CBV、CBF数值低,是因为放疗造成脑白质坏死,血管闭塞等因素,而复发组、放射性坏死组和脑组织正常区域CBF、CBV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肿瘤术后病变区血供状况可以有效通过CT灌注成像反映。综上所述,CT灌注成像具备辨别脑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坏死的功能。
[1] 韩松.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34-36.
[2] 汤俊,田为中.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0540-10544.
[3] 刘刚,崔国胜,孙宝山,等.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61-62.
[4] 刘炜,宋会双,张换立,等. PETCT与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患者分型与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4):389-391.
[5] 朱晓晖. 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研究现状观察[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9):74.
[6] 王伟,罗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9):673-675.
[7] 杜成利,梁新强,刘克勤,等. 128层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的应用价值[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4):150-151.
[8] 向清国,郭鹏,陈林.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2015,21(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