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中药处方的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分析

2018-03-05张铭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

张铭玉

中医诊疗中中药饮片是常用的处方药物,集中体现辩证治疗的整体理念。中药处方是临床医师论证治疗的凭证和书面记录,是中药调剂的配药依据和书面通知,也是对患者用药的医疗文书[1],具有双重意义,包括法律与技术。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其疗效可起到直接的影响,而中药处方的规范、正确的开具是中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2]。纵观临床诊疗中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仍存在中药饮片处理、开药不合理和不规范等现象出现,阻碍患者康复进程[3]。因此,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能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很好的监测,促进中医临床对中药饮片的更合理使用。现研究回顾性调查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的2 042张门诊中药处方,分析其合理性及使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和中药房调剂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的门诊中药处方共2 042张,覆盖全院各科室和各级别医生。

1.2 方法

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常用中药分布情况、处方药味分布情况等。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4]《处方管理办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药品管理法》[7]《中药处方规范及应付浅析》[8]等相关规定,对处方书写及用药合理性进行检查,并统计分析不合理处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

2 结果

2.1 处方情况

2.1.1 患者性别差异 2 042张中药处方中,女性占1 011张(49.51%),男性占1 031张(50.49%)。

2.1.2 患者年龄分布 2 042张处方中患者的年龄7~93岁,平均年龄(57.32±6.32)岁,其中占有率最高的为61~70岁,<30岁占有率最低。见表1。

表1 中药处方中患者年龄分布

2.2 药味数分布

2 042中药处方中药味部分为1~55味,平均药味(15.26±2.14)味。其中以16~20味药最为常见,占31.98%,>25味药占有率最低,占7.98%。见表2。

表2 中药处方中药味数分布

2.3 中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前17位分布情况

2 042中药处方中共使用363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中以茯苓、陈皮、法半夏等使用频率最高,生黄芪、茯苓、薏苡仁等使用量最高。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补气药、利水渗湿药、补阴药、消食药等。见表3。

2.4 不合理处方

2 042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有339张(16.60%),合格处方有1 703张(83.40%)。不合格处方以特殊煎法未脚注最为常见,占92.63%,配伍禁忌占有率最少,占0.29%。见表4。

3 讨论

中药处方是医患关系、医药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中药处方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点评中药处方是临床医学研究核心[9]。提高医务人员规范用药、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水平与意识是降低不规范药物发生的关键,不仅能促进药物质量的充分发挥,还能实现中药使用的安全性[10]。

本研究对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 042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有339张(16.60%),合格处方有1 703张(83.40%)。拾倩等[11]学者对6 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合理处方占15.33%(920/6 000)。本研究结果显示,说明我院中药处方基本合理,但仍有不合理处方情况出现,主要体现在未脚注特殊煎法、超剂量用药、重复给药、中医诊断不规范、配伍禁忌、用法不适宜等方面,其中以特殊煎法未脚注最为常见,在不合理处方中占92.63%。中药处方脚注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还能促进药物疗效的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需在药品右上方加括号注明特殊煎法的药材。本研究中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点:(1)未注明后下:一些芳香性药物,如薄荷、砂仁、沉香、檀香等,长时间煎煮易挥发有效成分,使药性降低,需在其他药物煎沸8 min左右后置入。此外,番泻叶、钩藤等虽不属于芳香药,但长时间煎煮也会导致其有效成分被破坏;(2)未注明先煎:部分药物有效成分难以溶于水,如瓦楞子、牡蛎、龟板、龙骨、鳖甲等,应先煎20~30 min,以便析出有效成分,而后与其他药物同煎;(3)未注明烊化:鹿角胶、阿胶等胶类药物与易溶、粘性大药物,易烊化冲服,以防止粘附其他药物或粘锅,影响煎煮;(4)未注明包煎:旋复花、葶苈子、车前子、海金沙、辛夷、蒲黄等带有绒毛、粉末状、粘性强的药物,需采用纱布袋包装好后与其他药物同煎,避免因药液混浊对咽喉产生刺激引起患者咳嗽,或防止药物沉于锅底,在加热时出现糊化或焦化。超剂量用药在不合理处方中占10.91%。有资料表明,有60%左右的中药不良反应是因超剂量用药所致,特别是超剂量使用毒性饮片使用,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相关医务人员须承担法律责任[12]。本研究中超剂量药物使用主要体现在全蝎15 g、细辛10 g、蜈蚣4条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全蝎3~6 g,蜈蚣3~5 g,细辛3 g。重复给药是指有完全相同的2味药同时在一张处方中应用。我院均采用电子处方,通常情况下能避免重复给药现象的出现。而本次研究中重复给药主要以鸡内金、茯苓、仙鹤草、枳壳、麦芽、桔梗、陈皮、炒白术等为常见。中医诊断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诊断与用药不符、未写诊断等。中药配伍禁忌存在“十九畏”、“十八反”。相畏、相反的药物共同使用会导致药物毒性增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将直接对其健康造成危害[13-14]。本研究配伍禁忌有郁金与丁香、甘草与海藻、附子与半夏。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掌握中药的功效、性能、配伍禁忌、用法、适应范围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出现配伍禁忌。合理调剂、医药结合,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本研究中,2 042张中药处方中共使用363种中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补气药、利水渗湿药、补阴药、消食药等,这主要是因为我院妇科、脾胃病科、心肺病科患者较多。脾胃病科常用茯苓、炒白术、陈皮、谷芽、麦芽等,以发挥补中、祛湿健脾和疏肝气舒等作用。妇科主要采用枸杞子、山药、黄芪、炒白术、麦冬等补虚药,以达到益气健脾之效,能有效将机体抗病能力调动起来,利于对其免疫力进行调整。心肺病科常用浙贝母、杏仁、半枝莲、黄芩等,起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我院采用补益药配伍枳壳、陈皮等理气药;薏苡仁、茯苓等利水渗湿药;杏仁、浙贝母等化痰止咳平喘药;蛇舌草、生地、半枝莲、白花、黄芩等清热药,整体调节患者的虚实夹杂、正气不足等情况。因此,我院中药使用中止咳平喘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补虚药使用较多。分析对门诊中药处方使用情况,可对中药房的采购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对常用中药饮片可大量采购,以确保临床用药。

表3 两组中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前17位分布情况

表4 两组不合理处方分布[n(%)]

药味偏多为用药超量的特殊表现。2 042张中药处方中平均药味(15.26±2.14)味。提示我院中药处方药味数比较合理,但>25味药仍占7.98%。中医临床应根据中医理论实施对症下药,不能依靠“拉大网”多味药组方实施治疗,不仅会导致药物间相互牵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降低临床疗效,还会引起中药资源浪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伤寒论》中记载113方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为4味药,药味<7味的在总方数中占>70%,组方大多配伍精当、严谨,疗效显著[15]。故临床应避免出现“拉大网”多味组方,提倡严谨组方。本研究中可见,处方不合理情况多为主观可控。医院应对医务人员的中药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并建立处方安全检测平台、制定制度约束等降低中药处方中不合理情况的出现,加强医师和药师的沟通,以提高中药处方的规范性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中药处方中以用补气、利水渗湿、补阴、消食等中药较为常用,处方基本合理,但仍有不合理处方情况出现,需予以重视。医院应加强医师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定期监督检查处方,促进药师与医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处方质量。

[1] 黎进平,钟红. 某院9538张门诊中药处方调查与分析[J]. 中国药业,2015,24(16): 99-102.

[2] 丘穗珊,薛莲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中药处方调查与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6,23(5): 716-718.

[3] 年华,马明华,徐熠,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及分析[J]. 中国药师,2016,19(2):319-322.

[4] 卫医管法[2010]28号.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 2010.

[5] 杨冬梅,蒋磊. 新《处方管理办法》与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比较[J]. 安徽医药,2007,11(11): 1036-1037.

[6]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1.

[7] 宏伟,王平.《对完善我国《药品管理法》有关条款的几点建议[J].安徽医药,2007,11(2):188.

[8] 段弘. 中药处方规范及应付浅析[J]. 山东医药工业,200l,20(6):40-41.

[9] 王华,刘玥欣,叶豆丹. 中药处方中反药配伍宜忌[J]. 吉林中医药,2017,37(4): 393-396.

[10] 王馨. 浅谈门诊中药手写处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z1): 408-409.

[11] 拾倩,于丹. 从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存在的问题分析临床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J]. 江苏中医药,2016,48(3): 75-77.

[12] 常馨予,郭桂明,范峥. 肿瘤患者中药处方用药的回顾性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 256-259.

[13] 钱芳,顾艳,徐敏,等.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指标多中心现场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5): 1316-1319.

[14] 董先红,朱江. 近两年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分析[J]. 中国药业,2016,25(21): 68-71.

[15] 朱江,董先红. 9600张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6,16(6): 460-463.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