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型浮式坞门的新型坞口底板结构
2018-03-05黄丹苹马勇陈良志
黄丹苹,马勇,陈良志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型沉管隧道项目的发展,“工厂法”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生产工艺,逐步应用于沉管预制。与传统的“干坞法”预制沉管不同,“工厂法”采用类似于盾构隧道管片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利用多级船闸的工作原理,设两级坞池(浅坞区和深坞区)实现管节的检漏、舾装和出坞,可不影响预制厂房内的沉管预制工作,实现全天候、流水线作业,使得各道工序的质量更有保证[1]。但是,“工厂法”也对深坞坞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干船坞为抽空坞内水,提供干地作业条件,坞门承受坞外侧的水压力,水压呈三角形分布,水压相对较小;而“工厂法”中需坞内蓄水(坞内水位高于坞外),以实现沉管管节由浅坞区到深坞区的浮运平移,此时坞门承受的水压力呈梯形分布,其水压力约是传统干坞门的3倍。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坞门坐底就位时的底部支撑结构,坞口底板设计面临以下问题:
1)蓄水工作时,坞门内外存在较大的水头差,坞口底板需抵抗作用在坞门上的巨大水平向静水压力;同时,需确保坞口底板与坞门之间的有效止水、以及坞口底板与地基之间的可靠防渗。
2)浮坞门体量大,坐底就位时需确保安装就位的精确度,以免坞门损坏。
3)浮坞门和坞口底板均为大尺寸刚性构件,其表面的平整度偏差难以避免,若两者直接接触,势必存在接触不均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因而产生极大的压应力,可能导致坞门的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结合港珠澳大桥桂山沉管预制厂项目的成功经验,介绍一种适用于大型浮式坞门的坞口底板结构。
1 工程背景
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是全球第二次、国内首次采用“工厂法”预制沉管管节。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厄勒海峡工程成功应用“工厂法”预制沉管,能查询到的厄勒海峡沉管预制厂的相关设计资料极为有限,同时国内没有相似的工程可以参考,设计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难题。
为满足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沉管的技术要求,现场设置了深坞和浅坞两个功能区,其中深坞坞口是沉管出坞的咽喉,为适应坞内蓄水和管节出坞的需求,深坞坞口处设置了具备反复启闭功能的浮坞门结构,其典型断面见图1。浮坞门选用钢筋混凝土沉箱结构,长59 m、宽25.2 m、高29.1 m,总重量约为13 600 t[2]。蓄水工作时,浮坞门内外最大水头差为15.87 m。庞大的结构尺寸、巨大的水压荷载、多次浮运启闭的功能需求等客观条件,使得坞口底板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地设计了一种具有导向和承压功能的坞口底板结构。
图1 深坞浮坞门典型断面图(蓄水工作状态)Fig.1 Typical section of floating gate(water storage working condition)
2 结构方案
深坞坞口底板包括防渗混凝土基梁(深坞内侧)、抗剪混凝土基梁(海侧)和3条支撑混凝土基梁,5条混凝土基梁之间采用混凝土连系板或连系梁连接[2],具体结构详见图2。
为满足坞口底板的功能需求,采取以下措施:
1)浮坞门的坐底支撑基础
在对应浮坞门沉箱纵向隔板位置设置支撑基梁,两端的支撑基梁由防渗基梁和抗剪基梁兼顾;为保证5条梁的整体性,彼此之间采用连系板或连系梁连接。
为了适应浮坞门底面和坞口底板的不平整度,消除两者之间因接触不均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在基梁顶部对应浮坞门纵横隔板交叉处设置缓冲垫,每个缓冲垫由多个0.5 m伊0.5 m伊0.09 m的橡胶垫组成,橡胶垫的布置见图3。
图2 坞口底板典型断面图Fig.2 Typical section of base plate of dock entrance
图3 橡胶垫布置图Fig.3 General arrangement of rubber buffer
根据现有的预制工艺条件,平整度偏差可控制在5 mm以内,考虑到橡胶的抗压强度约为10 MPa,设计要求橡胶垫的压缩变形能力需满足以下条件:5 MPa面压作用下压缩变形在20 mm左右[3]。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橡胶垫与浮坞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作用在橡胶垫上的最大面压为2.53 MPa[3],考虑浮坞门底板存在5 mm的平整度偏差,则作用在橡胶垫上的最大面压为:
橡胶垫平均压应力限值:滓c=10 MPa>滓=3.76 MPa,满足设计要求。
C4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19.5 MPa>滓=3.76 MPa,满足设计要求。
2)抵抗坞内蓄水工作时作用在浮坞门上的水平向静水压力
在坞内蓄水工作状态,浮坞门承受巨大的水平向静水压力,抵抗该荷载仅靠浮坞门与坞口底板之间的摩擦力难以实现,因此在海侧设置了抗剪基梁,其顶部设置抗剪牛腿,高0.59 m,沿坞口纵向通长布置(长61 m)。浮坞门受力时与抗剪牛腿贴紧,将水平向静水压力传递给坞口底板。
为了确保坞口底板的抗滑能力,抗剪基梁底部设置抗剪凸榫,嵌入微风化岩层,凸榫高1.5 m。同时,在抗剪基梁、支撑基梁及连系板底部设置12排准32锚杆,一端锚入基础底板,一端嵌入基岩中,沿坞口纵向间距为1 m,沿坞口横向间距为1.5 m,在基岩中的锚固长度为2.5 m,从而将底板锚固在基岩上,用于增强坞口底板的抗滑能力。
抗剪基梁顶部抗剪牛腿按照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第10.8条规定进行设计,相关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抗剪牛腿强度复核Table 1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strength of shear corbel
坞口底板的抗滑稳定性按照JTS 167-2—2009《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5]第2.5条相关规定进行验算,见表2。
表2 坞口底板抗滑复核Table 2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sliding stability of base plate
3)与基岩之间完全嵌固止水
在坞口内侧设置防渗基梁,其底部设置1.0 m高的混凝土凸榫,嵌入底部微风化岩层,用于增加坞口底部的渗径长度,减小渗水量,满足结构的防渗要求。
防渗基梁与相邻支撑基梁之间设置11条连系梁,用于将二者连成整体,连系梁长4.195 m,宽2 m,高0.91 m(顶标高-13.39 m);同时,连系梁之间设置倒滤井,用于消散渗透水压,减小扬压力对坞口底板的不利影响。
4)与浮坞门紧密接触,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止水
坞门与坞口底板之间采用赘止水橡胶进行止水,赘止水橡胶设置于靠坞内侧的防渗基梁顶部,沿坞口纵向通长铺设,两端延伸至坞门墩两侧与坞口侧止水结构密封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止水面。因蓄水工作时坞内水位高于外侧,底止水橡胶应尽量布置在靠坞内侧,使作用在坞口底板上的扬压力主要由坞外侧水位引起,从而减小浮托力,增加坞门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设计要求赘止水橡胶高出橡胶垫3 cm[2],保证就位坐底时坞门底板与止水橡胶压紧密封止水,同时,橡胶垫的布设,可确保止水橡胶不会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避免其损坏。
图4 深坞坞口底止水断面图Fig.4 Typical section of bottom water-sealing for entrance of deep-water dock
5)导向功能
为保证坞门安装就位的精确度,防渗基梁、抗剪基梁与支撑基梁上分别设置导向槛;防渗基梁与抗剪基梁上的导向槛沿坞口纵向通长布置,抗剪基梁上的导向槛由抗剪凸榫兼顾;支撑基梁上的导向槛在靠近坞门墩的两侧沿坞口横向布置。各导向槛上的导向面倾斜向下,坡度为2颐1,相对的导向面呈倒八字布置;同时,在坞门底板的四周边沿进行削角,形成与导向槛倾斜度一致的斜面,在坞门坐底安装时,只要坞门定位在导向槛围成的楔形凹槽上方,即可按导向面自动滑至安装位置,此措施可将坞门的定位偏差放宽至50 cm,在保证安装精准度的同时,降低了操作的难度。
3 使用效果
桂山沉管预制厂自交工投产以来,使用状况良好,运行高效,有力地保证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实施。至今坞内蓄水、浮坞门启闭共计20余次,浮坞门和坞口底板的使用一切正常,启闭操作简便高效,结构牢固、止水效果良好,已圆满完成全部沉管(共计33节)的出坞任务。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新型坞口底板结构,对大型浮动式坞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最大的结构优点是选用橡胶垫作为承压缓冲装置,可有效地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刚性接触;导向槛的巧妙设计,化拙为巧,即可保证安装精度又可降低操作难度;同时,防渗基梁和抗剪基梁的设计,可有效保证防渗效果和抗滑稳定性[6]。在港珠澳大桥桂山沉管预制厂的使用效果良好,充分验证了这种坞口底板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大型浮动式坞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1]“工厂法”沉管预制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R].广州: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Research of key technologies on construction of casting yard for tunnelelementswithfactory-methodpattern[R].Guangzhou:CCCCFHDI Engineering Co.,Ltd.,2012.
[2]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桂山沉管预制厂工程水工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R].广州: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Detail design statement of marine structure of castingyard for tunnel elements in Guishan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island andtunnelproject[R].Guangzhou:CCCC-FHDIEngineeringCo.,Ltd.,2011.
[3] 马勇,黄丹苹,陈良志.用于大型浮式坞门的橡胶垫结构设计[J].中国港湾建设,2017,37(8):60-63.MA Yong,HUANG Dan-ping,CHEN Liang-zhi.Structural design of rubber buffer for large-scale floating gate[J].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2017,37(8):60-63.
[4]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GB 50010—2002,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S].
[5]JTS 167-2—2009,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S].JTS 167-2—2009,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de for gravity quay[S].
[6] 卢永昌,梁桁,陈良志.具有导向和承压功能的坞口底板:中国,ZL 2013 2 0775708.5[P].2014-07-09.LU Yong-chang,LIANG Heng,CHEN Liang-zhi.Base plate of dock entrance with functions of guidance and supporting:China,ZL 2013 2 0775708.5[P].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