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故事情境,演绎“酵母菌的故事”
2018-03-04秦海峰
秦海峰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25-03
1故事呈现
酵母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在史前时期,酵母菌就帮助人类的祖先酿酒,人类才开始有甘润醇香的美酒享用。约在6000年前,酵母菌开始帮助人类发面,人类开始有松软的馒头、面包享用。
突然有一天,酵母菌有了灵性,会开口说话了。他遇到了人类,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酵母菌种类很多,本故事的主角是面包酵母)。
1.1场景1——有氧呼吸
深吸一口氧气,酵母菌非常惬意,它感叹道:“有氧的生活真好呀!”说完,它又长吁了一口二氧化碳:“亲爱的人类,你们知道,我在干什么吗?”
人有些愕然,心想:是谁在说话?他四下张望,没有人。再瞪大了眼睛,仔细寻找,还是没找到。于是他找来了显微镜,终于看清楚了。原来是酵母菌!他非常吃惊:酵母菌也会说话!
“哎,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亲爱的人类!”酵母菌催促道。
人终于反应过来,“呃,呃,不知道。”人摇了摇头回答道。
酵母菌:“我在进行有氧呼吸呢!就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我们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维持生命。当然,你们人也能这样。”
1.2场景2——酵母菌的大小、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应用
人终于醒悟过来:“看来我们人类和你们菌类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酵母菌:“嗯,当然我们酵母菌活着,也是为了帮助人类。”
人不屑一顾:“你宽不过5μm,长不过30μm。这么小,而且还是单细胞的生物,你们也能帮助我们?”
酵母菌不服气道:“哼,你们人类一向以貌取人,但可别以‘小取‘菌。虽然我们是单细胞的生物,但我们是个大家族,已知的种类就有1000多种。虽然我们个小,但是繁殖速度快,条件允许时,大概每两个小时就能繁殖一代。所以你们人类1d,我们酵母菌都好几代同堂了,并且我们有好多好多的兄弟姐妹。我们也不像细菌那样,连个细胞核都没有,有真正的细胞核哟,可是真核生物。”
人:“嗯,看来真不可小看你们酵母菌,那你说说你们怎么帮助我们人类的?”
酵母菌狡黠一笑:“先别说我们是怎么帮助你们人类的,先说说我们喜欢吃什么?”
人:“你们也要吃东西?”
酵母菌:“当然了,我们又不是神仙。”
人:“那你们喜欢吃什么呀?”
酵母菌:“我们呀,特别喜欢吃糖。”
人:“糖,你们怎么和人类的小孩一样,那你们喜欢吃什么糖,棒棒糖吗?”
酵母菌:“什么糖我们都喜欢吃。但我说的糖是指糖类,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还有一些名称里不带‘糖字的糖,如淀粉等。怎么样,我们爱好广泛吧!”
人:“你们又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糖类。那你们吃的糖来自哪儿的?”
酵母菌有点羞涩地说:“起初,哪里有糖,如水果、蔬菜、花蜜以及植物叶子,我们就去哪里。我们四处游荡,就是个‘要饭的。后来,你们人类也给我们一些糖,所以我们的一些兄弟姐妹就不用再要饭了。有了糖,我的生活甜蜜无比!”
人:“那你们还记得第一次吃到人类给的糖是什么时候?”
酵母菌:“时间好久好久了,听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数不清了,算算也有好几千年了。小菌我在这里代表我们菌类谢谢你们的祖先了。当然我们不只是光嘴上说说的,还有实际行动表示衷心感谢。我们会利用你们给的糖类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使面团体积膨大,结构疏松。这样面包、馒头的风味就大大改善了,吃起来特别松软。同时,我体内的酶能催化面团中的各种有机物发生反应,将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物质變成结构简单、相对分子量较低、易为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而且我们浑身是宝,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维生素,会增加面包、馒头的营养价值。怎么样?你们给我们的糖没白吃吧!”
人:“确实,经过你们做出来的馒头确实松软香甜,我们挺喜欢吃的。”
1.3场景3——无氧呼吸
酵母菌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们对你们人类这么好,你们却无情将我们关了起来。那里密不透风,氧气越来越少,呼吸越来越急促,我们快要不能吸气了。最后,我们只剩下呼气的份了。我们只有一息尚存,以为生命到了尽头,难受极了,心想:这下完了。所幸,还有糖吃,虽然心是拔凉拔凉的,但是身体却是暖暖和和的。我们在痛苦中煎熬着。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掐了一下自己:嗯,还活着。我们好像从死亡线上捡了一条命,可是身体却产生了一种毒素。据说,这种毒素能使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还能使水稻等植物的根腐烂,想想都怕。经历了这件事,我们终于认识到没有氧气也能活。正因为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我们都能生存,因此你们人类叫我们兼性厌氧菌。虽然还活着,我却觉得活得一点价值也没有。就这样,我们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继续煎熬着,一天又一天,也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突然有一天,我觉得不那么闷了,好像我又能畅快地吸入氧气了。原来有人打开了容器,他闻到我身体产生的毒素的味道,大喊好香啊,又舀了我身边的水,尝了尝,大叫好醇啊!于是,他不停地喝着我身边的水,如痴如醉。嘴里还在不停的念叨:今朝有酒今朝醉。我心想:人类真是好奇怪呀,也不怕被毒死!后来才知道,你们把我们身体产生的毒素,也就是水里的成分叫做酒精。有人喝了它,诗百篇;有人喝了它,酿大祸。看来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个度。”
人:“你终于明白了,把你们关起来,是为了让你们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当然,最关键的是要产生酒精。因为酒精对我们人类很重要,聚会也喝、送别也喝,开心也喝、失恋也喝,结婚要喝喜酒、扫墓要斟祭酒。你说重不重要?”
酵母菌又得意洋洋起来:“嗯,我们又重新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了。不和你聊了,我们要去工作了。再见,亲爱的人类。”
人:“再见,亲爱的酵母菌。”
于是,酵母菌一代又一代,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为人类工作。在各个领域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所求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它们的付出是多么的尽心尽力。
2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酵母菌的知识
教师展示图1,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结构②是___________。
(2)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_______(“细”或“真”)菌,常用于酿酒和发面。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_____(“原”或“真”)核生物。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菌。
(3)在同化作用方面,酵母菌_______(“能”或“不能”)利用無机物制造有机物,属于异养型微生物。
(4)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酿酒历史悠久。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请写出酵母菌酿酒产生酒精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鉴定有无酒精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用生物学核心素养中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完成生物学知识的建构。
3故事教学的特点
3.1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
对于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从成分、分类、结构、功能、生活习性、应用等方面进行。这样往往形成了一种套路,同时无形之中使生物学知识变得更为枯燥。由于故事情节的需要打破了教材的逻辑结构,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同时还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利用故事进行教学,避免了单纯讲述知识的做法,将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
3.2教学情境的生动创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基于一定情境下,结合原有知识经验,通过社会文化互动而形成的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建构理解的过程。所以教师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生物知识的故事化,无疑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手段,因为故事具有天然的“情境性”,往往能吸引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其中。
3.2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生物学家都带着对生物浓厚的兴趣,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如法布尔因对昆虫浓厚兴趣,数十年如一日,头顶烈日,冒着寒风,起早熬夜,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所以有了《昆虫记》。教师变教科书式的教学为故事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