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牛奶可乐经济学》学理财
2018-03-04劳新颖
劳新颖
投资中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特别是在资金量有限的时候,必须面对项目选择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只去赚那些自己看得明白的钱。衡量机会成本的大小,才能避免陷入“猴子掰玉米”式的投资误区。
和不少理财书籍不同的是,《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雏形产生于课堂。与传统印象里的高深莫测的经济学类书籍不同,这本书对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理解经济学原理,而是如何拓展思维。以下三种思维,对读者的投资理财就极具学习价值。
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成本效益是《牛奶可乐经济学》阐述的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原则是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唯有每个人的行动所带来的效益大于成本时,才会真正的去实行。
听起来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假如你想在小区楼下买一个闹钟,价格20元,而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超市只要10元,进城车费为2元钱,你会去哪里买闹钟?如果你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楼下小区的价格是2510元,而城里的电脑城售价是2500美元,你又该如何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去城里买闹钟,在小区楼下买电脑。理性的做法是计算进城购买的成本与节省10元之间的关系,假如二者的进城成本是一样的,那么做出的抉择也该一样。
投资理财需要付出多少成本?金钱和时间。所以在做任何投资前,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投入成本、预期收益率以及能够为此花费的时间。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才算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
决策前考虑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中,作者指出生活中的机会成本是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解释机会成本:假设你赢了一张明星A演唱会的免费票,不可转售。另一歌星B也在同一时间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B演唱会的门票是40美元,去看A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B的演唱会。不去看B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B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B的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A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A。要不然,就去看B的演唱会。
投资中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特别是在资金量有限的时候,必须面对项目选择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只去赚那些自己看得明白的钱。衡量机会成本的大小,才能避免陷入“猴子掰玉米”式的投资误区。
不要对沉没成本耿耿于怀
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人会对沉没成本耿耿于怀。這种情形在投资中屡见不鲜,比如实际交易当中,人们总是将获利良好的品种卖出,而保留那些亏损的基金或股票。一只股票或者一只基金,如果它已经让你亏损太多,而且短期内基本面没有改善的迹象,那与其盲目追加,不如选择割肉,及时止损,以便能积攒经验,开始更好的投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