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2018-03-04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中心学校钱朝勇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中心学校 钱朝勇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积累了一些关于如何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经验。现择其重点做一小结,和广大教育同仁交流。
一、指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等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一般都比较直观形象,结构比较单一,条理也较清晰。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之前,帮助学生熟悉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之分。不懂课文的结构、层次,没有一定的条理,背诵课文时脑中模糊一片,千丝万缕,靠的就是机械识记,是死记硬背,这样背诵起来不仅感觉吃力,而且就算当时背下了,也容易忘却。而在指导了学生熟悉了课文,明白了意义之后再背,效果就好得多。此时,学生头脑清醒了,条理清楚了,背诵起来便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述:“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自然段介绍杨梅树,为介绍杨梅果做准备。第三自然段顺势来了个过渡段,从杨梅树自然地过渡到杨梅果,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第四、五、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分别介绍了杨梅果的形、色、味。纵观全文,第一、三自然段简洁明了,极易背诵。第二和第四、五、六两大部分分别介绍杨梅的树和果实,两部分并列在全文中,是背诵的重点及难点,儿果实这部分则是重中之重。笔者在指导此文的背诵时,整篇文章的结构分析透彻,使学生思路明晰。实践证明,学生的背诵效果很好。
总之,在指导背诵之前先指导熟悉课文,是不可缺少的,是整个背诵环节的起始环节。
二、教给学生一些背诵方法
背诵课文,方法很重要。笔者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教学实践中,在原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1.大胆尝试法
翻开书读十遍,不如合起书来尝试背一遍。部分学生在背诵课文时,对自己没有信心,只顾着捧起书本朗读,不敢尝试一背,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佳。只有大胆尝试,才能在尝试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下一次背诵时才会加以注意和改进。万一尝试背诵失败,再打开书看看也不迟。在尝试中,可以充分调动脑细胞的活动积极性,使效果事半功倍。所以不要怕失败,多失败几次,文章也就背得差不多了。这种大胆尝试法曾经在笔者的读书时代就加以应用,不仅效果好,而且是背诵速度加快。笔者认为,值得交给学生。
2.“隔三差五”背诵法
何为“隔三差五”呢?举例子来说。今天早晨要背课文《火烧云》,早自习学生就开始进行(当然,在此之前,教师已经指导学生对《火烧云》的结构作了详细的分析),先把课文朗读熟练之后,就可以用大胆尝试法进行背诵了。等到中自习时(或放学、上学的路上)再把文章在心里尝试背一背,背不好时翻书再看,如此反复1-2遍即可。傍晚放学回家,再尝试背诵1-2遍;晚上临睡时,睡在床上背一次,然后闭眼睡觉;一觉醒来,若头脑清醒,仍可再背一次;第二天醒来,再背一遍。经过如此“折腾”,保证第二天到校,即使一遍不背,也照样在老师或小组长检查之时,能笑脸面对,顺利过关。当然,有个前提是你每次试背时都能较完整地背下来,最后几遍已经很熟练。这种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课文背下之后不易遗忘,持久性较好。因其需不定时背诵,且时间次数较多,故美其名曰“隔三差五”法。此背诵法已得到笔者所带班级学生们的一致认可,都说效果很好。
3.集体背、分角色背、“开火车”轮流背等多种形式
在学生基本上能背诵课文之后,在课堂上,教师指导运用集体背,男女生分角色逐段或逐句背,小组同学“开火车”“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进行背诵,能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一些背诵不熟练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也会背得熟练起来。分角色逐句背效果更好,此法可让参与的学生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但适宜一些长句子较多的课文,如《海底世界》《李时珍》《燕子》等。
三、给学生创设具体情境,辅助背诵
去年笔者在指导学生背诵叶圣陶先生的美文《荷花》时,就曾采用此法。因为当时已至立夏。偏巧,学校附近农户家的池塘里的荷花正在盛开,一片片荷叶碧绿肥厚,美不胜收,清风习习,清香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使笔者忽生感悟,何不放同学们回归大自然,来欣赏欣赏这片荷塘美色。于是,在《荷花》学习完的第二天清晨,我便带领同学们来到荷塘边,要求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照课文,背诵课文。同学们兴奋极了!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伴随着眼前美丽的荷塘,同学们陶醉了!背诵的效果非常好。
当然,并不是所有课文都能创设情境,要视情形而定;另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指导好,明确任务。否则,学生只顾着欣赏美景,而忘了背课文,那就完不成任务,得不偿失了。
四、“背”而时习之
严格来说,这一环节已不是什么方法之谈。但是,这也是背诵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学生背过的东西,不可能永远不会忘记。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复习,才能使学过的,背过的东西历久弥新!
笔者以上所述几点,在教学实践之中,经过检验,切实可行,且效果均不错。广大同仁不妨一试,让学生背诵时有方法可依,不致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