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03-04刘金泉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新课改有效性

□ 刘金泉(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体育专业教学虽然在多年发展中有所改善,能够为学生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运动习惯等方面的学习成长提供支持,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教学弊端。诸如:学时不足的限制、知识层面的缺陷、授课方式趣味性不足等等,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基于此,需要从新课改角度分析当前体育教学设计方面的缺失,补充关键教育要素,支持体育课程质量的大幅提升。为此,本文结合部分研究文献的主体路径,提出了增强体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措施和革新方向。现做如下分析。

1、影响体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关联因素

1.1、学时限制训练效果

学时是保障体育教学训练量的基础条件,然而学时不足的情况严重限制了体育锻炼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各地区体育课程安排的时间每周均低于3课时,且每课时仅为45min。在课程时间安排来看,极为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并无法完成更多的训练内容拓展。以本校3年级两个班级2018年3月份体育测试为例,男同学达标率仅为(19/35)54.29%,女同学达标率仅为(12/45)26.67%。体质训练本身需要较强的连贯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但课时不足的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因此,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学时限制,且表现在训练效果方面。

1.2、知识限制授课维度

体育专业教学的知识展现,是学生获取体育运动技能、运动损伤预防、合理运动规划、多中体育运动项目技巧等方面的学科知识维度。然而受限于体育教师对于多种体育项目本身的知识领域匮乏,导致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讲授相对有限。以往时期体育教学并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垒,而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中,社会体育资源大量覆盖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从课外获取的体育专项技能反而更多,诸如:游泳、滑雪、瑜伽、跆拳道、动感单车等等,体育项目的多元化趋势尤为突出。然而学生向体育教师请教某项体育专项知识点时,如教师并不具备相关经验,则难以为学生答疑解惑。因而,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维度不足也是限制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另一种制约。

1.3、方式限制课堂趣味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很难脱离田径项目的制约,多数体育课程沿袭了传统运动项目的授课方式。其教学效果本身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并无法深深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由于兴趣度不足,或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或体育知识的学习主动性皆有弱化趋势。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与商业模式下的健俱乐部形成鲜明反差,因而学生家长才会为学生报名各种兴趣班。从中也能够发现,体育课程本身并未就学生兴趣进行深度发掘,在教学模式上容易出现僵化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

2、新课改对于体育专业教学的全新要求解析

2.1、训练效果层面

新课改的目标是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在微观层面上,需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增强学生体质,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在此方面,需体育专业教学进行一定的训练强度调整,对学生行之有效的专项训练才能摆脱活动量不足的体育教学时间规划弊端。如无法扩增体育教学时间,则需要在每一节课程中增加小范围高强度训练,否则对于学生体质训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

2.2、体育知识层面

学生终身体育训练习惯的培养,是新课改对于体育专业教学的另一项要求。在宏观层面上,学生是否能够形成体育运动意识,是否能够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均与体育知识传授有效性存在必然联系。以本校二年级某位学生为例,该名学生体质较弱,但酷爱篮球运动项目,弹跳、速度、身体协调性均有不足。在课内外活动中均受到体能优越的学生排斥,逐渐丧失了对于篮球项目的兴趣。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下,阅读了大量篮球比赛知识,而后经常为其他同学的篮球课余比赛充当裁判,也受到了其他同学的欢迎和崇拜。这种从体育知识层面上获得的学习动力,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加强对于体育运动及其知识维度的探索热情。故而,知识层面的累积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同等重要,可支持新课改体育专业教学目标的达成。

2.3、活动参与层面

新课改立足于阳光体育事业的宏伟蓝图,在本质上要求体育专业教学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如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所有体育课程活动都具备了较强的被动心理,则体育知识的积累和运动技能的培养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有效性。因而,克服体育专业教学单一性训练内容的乏味感,突破体育专业教学传统授课模式的枯燥感,成为体育专业教学的必要发展路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活动组织形式等方面,补充体育专业教学的趣味性,才能更为有效的吸引学生关注度和参与性,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心态。

3、新课改背景下增强体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积极策略

3.1、扩增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化,可由学生需求而定。但教学大纲规划的课时规划并不适合全部调整,如过渡调整和更改,也容易丧失体育课程教学主路径的契合度。因而,需利用课余时间补充体育锻炼占比。这种教学时间的延展也可视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利用。教师可依据学生兴趣为划分学习小组,针对其个性化发展设置体育俱乐部。每一小组依据小组兴趣选择训练方式,以及相应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可在并不喜好高强度训练的女同学中选取体能较为优越的同学组建 “瑜伽俱乐部”。俱乐部组建之后,可合理安排不同班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的空闲期,开展瑜伽专项训练。体育教师可传授学生关于柔韧性、协调性、力量性的训练方式,在学生兴趣爱好范围之内讲授专业度更强的体育知识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开发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3.2、加强单课时体育训练强度

在体育课程时间规划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加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并不能降低。可行性更高的教学方案是加强单课时体育训练强度。在调整训练强度前期,需重新测试学生的各项体能,包括肺活量、体脂量、肌耐力、爆发力等等。依据学生测试成绩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训练小组。初级小组主要开展体能训练,可采取低频次有氧训练、运动技巧训练,待学生体能得以强化之后再开展中高强度的训练内容。中级小组可适当提高训练强度,有氧训练延长时间比重,力量训练增加单项频次,技巧训练增加技术难度,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训练指导。高级小组可采取训练量更为集中的高强度内容,诸如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内容:波比跳、立卧撑、跪姿俯卧撑、俯撑交替提膝、凳上反屈伸、深蹲跳、仰卧卷腹、仰卧挺髋、后箭步蹲等等。在训练强度上依据学生体能适应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运动潜力,方能发挥出体育专业教学的适应性,为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供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3.3、拓展体育知识多维度平台

知识维度的拓展,是增强体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虽然体育教师可能受限于对某种体育专项内容了解程度不足的弊端,但可借助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关键知识点。在智能手机不断拓展出多种APP软件功能后,运动健身APP软件也具备了多种体育知识维度延展和补充功能。诸如:KEEP、Fit Time、悦跑圈、每日瑜伽、小米运动、Feel、薄荷健身等APP软件,在使用功能上均定期发布了大量健身知识。这些知识可作为体育专业教学的一种资源补充,体育教师可建立本班微信群,定期发布关于体育健身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尽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体育知识,集中性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形成双向时间的互补性,发挥出体育知识虚拟平台的有效性。这样一来,既能够不定期补充大量体育知识盲点,也能将更为前沿和丰富的体育锻炼知识点迁移至体育教学维度,可直接或间接增强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3.4、增强多元化趣味授课形式

体育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展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增强体育课程本身的趣味性,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达到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要求。在教学规划上,体育教师可多借鉴商业健身会馆的授课形式。诸如,在体育游戏环节中,可配以韵律感较强的音乐素材,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同时相应的设置比赛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授课形式上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法,扩增体育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从多元化教学机制中寻找趣味性元素,才能够真正增强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受限于学时不足、知识讲授不全面、授课方式单一性的教学弊端。为了加强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需在训练效果层面、体育知识层面、及活动参与层面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满足新课改对于体育专业教学的全新要求。可借助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增强体育运动本身的兴趣度。可针对单课时增加体育训练强度,对体育知识拓展多维度展现平台,对体育课程设计多元化趣味性呈现方式,真正增强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信息,完成对于体育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达到新课改体育教学标准。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新课改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