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体结合对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促进研究

2018-03-04陈景华刘金鹏廖勇娟黄景能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体体育运动体育课

□ 陈景华刘金鹏廖勇娟黄景能

(1.广东省番禺中学 广东 番禺 511400;2、3、4.长沙市长郡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教体结合”自1987年的初次提出,到现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策略,学校在“教体结合”的政策下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在上好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体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重智育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体育法规制度贯彻和监督不力、学校体育师资缺乏、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从而造成体育活动和锻炼不能在中小学学生当中得到全面全体开展。因此,中小学校要充分了解“教体结合”的含义,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发现“教体结合”这一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相互配合,大力推进“教体结合”的发展促进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

1、研究对象

以长沙市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沙市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和小学各5所,学生共800人和体育教师60人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中小学体育开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与有关理论书籍,并从中国期刊网、中国教育网等网站搜索有关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相关期刊,收集有关论文和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2.2、问卷调查法

设计相关学生、体育教师2份问卷,学生问卷发放755共份,回收730份,有效问卷689份,有效率为94%。教师问卷发放共25份,回收25份,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为96%。

2.3、访谈法

在课题的研究中,笔者通过走访或座谈的方式,和多位教育专家及一线的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联系、采访,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观点、方法进行交流与探讨,并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4、数理统计法

将获得的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于excel等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学生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活动开展的认知情况

3.1、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途径

调查显示,学生了解阳光体育的途径,学校体育课宣传占42%,教师宣传占28%;报刊杂志阅读占11%,广播、网络了解占23%,学生宣传占18%。可以看出,学校主要是通过体育课、集会或者是体育教师、网络等宣传学校体育,宣传方式较丰富。在实际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宣传专栏,有良好的广播系统,有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学校应利用好这些资源条件,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调查显示,体育教师了解阳光体育的分别占96%,说明长沙市体育教师的体育意识强、态度积极,是学校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基础。

3.2、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

调查显示,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态度,表示非常积极的占21%,积极的占45%,不积极的占26%。这说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较高。访谈中发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有喜爱的体育项目的人数不很多,不愿参与运动强度大的活动,特别是女生。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是落实开展好阳光体育的前提,学校有关人员要正确把握这点,引导学生参与到喜爱的体育项目中,让学生不仅愿意运动、主动运动,还能承受一定的运动强度,真正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访谈中了解到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希望孩子们热爱体育、乐于运动、敢于坚持。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的弱视,现状是开展阳光体育过程受到多因素阻碍。

3.3、对阳光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评价

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认为很有帮助的占53%,帮助不大的占34%,没有帮助的占13%。这说明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对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学校应当切实落实阳光体育,进而取得实质性效果。调查显示,认为学校有完善阳光体育管理机制的占22%,认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占48%,这说明多数中小学学校需要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机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一项持久、长期的体育工程,如果没有实际的、具体的、长期的计划和方案,以及专门的负责与实施者从体制、组织、人力和财力方面提供保障,是无法完成和持久开展下去的。中小学学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真实有效地制订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4、长沙市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4.1、体育课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长沙市体育课完全开足课时的学校占93%。未开足课时的学校占6%。在与体育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学校体育课课时不够,主要原因是开学前体育课被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占用、下雨天由于运动场地不够被文化课占用,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前体育课被占用进行彩排,期末文化考试前体育课被占用复习,部分小学将每周一节体育课改成形体课等,其次是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场地限制等。

4.2、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学校每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2次-3次的学校占74%,这说明中小学学校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在下午必须参加1次集体体育课外活动。调查显示,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项目是篮球、跑步、足球等运动项目,所占比例分别是28%、26%和35%。这几项运动多为政策要求,且易于开展,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也是我国中小学校园普及较好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其他体育项目的学生仅占,实际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设民族特色、新兴体育项目,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少这方面的体育教师。

4.3、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学校能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的占69%,基本保证的学校占82%。不能保证锻炼的原因是由于天气,学校场地维修、周末的时间等客观因素,目前学生除了规定的体育课,还有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选修课等等,这表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一辈子,”不只是一个口号,各个学校真正在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能保证管理到位,有监督、有评价、有总结、有实效。

4.4、掌握体育运动项目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掌握1项运动技能的学生占78%,掌握 2项运动技能的学生占46%。总体来看,学生自认为掌握了1-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比例较高。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小学生掌握的技能主要是跑步、广播操、跳绳、踢毽子、篮球、足球等,中学生掌握的技能主要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健身操等,但是在体育教师看来,学生技能的掌握存在着水平较低的现象,可能体育教师认为的运动技能掌握和学生自我认为的运动技能掌握概念不一样。

5、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与促进的重要性

5.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特长

“教体结合”的提出,使得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在业余的训练中,还落实到了体育课上、贯穿于课外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方面面。目前长沙地区的中小学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大课间比武、“三对三”篮球赛、体育艺术节、体育校本选修课程等。大部分学校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校园场地、设施等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一方面通过竞技体育的引领,带动学校的体育氛围。通过课后业余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比赛,以获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特长的方式考取理想的大学,同时学校积极宣传,积极带动学校特色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如长郡中学的田径、武术、乒乓球,雅礼中学的女篮、男足,明德中学的男篮等在全国有较高的竞技水平,相应的,这些学校的相关项目的运动氛围就比较好,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运动锻炼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为群众体育提供了平台。群众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而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开展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为营造全民体育健身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

5.2、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素质等条件做出合理选择,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制定终身体育发展规划。不管是体育课程还是体育特长项目,让学生各取所需,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筛选出有特点、运动天赋较好,适合竞技体育发展的人才参与体育业余训练。如长郡中学的体育课程开设,就是舍弃了传统的行政班级上课的模式,以3-4个行政班为单位,采用分班选课的模式,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操等相关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运动基础,自愿选择。这中间不乏出现了有运动天赋的普通学生,最终走向体育特长的道路,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运动水平。

6、中小学教体结合实施存在的问题

6.1、中小学对“教体结合”的内涵认识不足

“教体结合”从字面上看,“教”就是指文化课知识的学习,“体”就是体育运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才能共同发展。现如今,中小学校的思想观念还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 “教体结合”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充足。学校重视文化教育,压缩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占用体育课程对其他文化课进行补课,打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校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时,过早的进行基础以及体能训练,占用学生文化课的时间,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的不全面,遗漏知识点。而且,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得不到好的教育,而放弃让孩子成为竞技体育人才。

6.2、中小学实施教体结合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中小学由于对体育课程的压缩,对体育专业教师的要求也会降低,并且对教师的人数需求也会减少,可能好几个班级以及年级进行不同体育项目时只有一个体育老师。同时,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实际训练的经历与经验不足,不能给学生更专业的指导。然而,一些专业体校的教师,实际训练的经验比较丰富,可以给学生更加专业的体育技能指导,但是对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教育经验缺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上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水平比较单一,参差不齐,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训练全面发展,不能实施“教体结合”。

6.3、中小学实施教体结合的经费缺乏

在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障碍就是经费问题,缺少经费是体育团队发展的阻碍。中小学一般只有操场,并没有其他体育项目的专业场所,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各个项目可能会因为场地的限制相互阻碍。同时,缺少经费就不能置办专业的体育器材,以及体育训练的基本设施。有的体育器材还是老旧的,没有专人进行维修,也没有经费换新的器材,使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得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进行羽毛球锻炼时,羽毛球拍有损害,不能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打击学生的兴趣。所以说,缺钱是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一个重大阻碍。

7、关于教体结合下体育活动实施建议

7.1、提高对“教体结合”的认识,打破传统观念

我国中小学也在积极地发展体育教育,逐渐进行符合新时代下体育标准的改革,要有效的实施“教体结合”就要改变老旧的观念,提高对“教体结合”的认识。“教体结合”就是新时代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竞技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让体育和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发展。首先学校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占用体育课进行文化课的补充,正确了解“教体结合”的内涵。除此之外,学生和家长也要打破传统观念,不阻碍孩子学习体育专业,积极配合专业教练和教师,正确认识教育和体育的关系。

7.2、加强地方政府部门对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督导评估

校园体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到位,加强对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督导评估,形成长效机制。一是要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体系,重点要把学校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教育评估的范畴,提高体育活动在学校评估中的比重。二是要引入公共监督机构加强对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督导,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考核结果,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使全社会都来关心了解学生体质健康,共同督促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三是要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奖励和问责机制。每一学年对体育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宣传;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采取取消学校荣誉称号,对校长进行约谈,直至免去校长职务,进行通报等刚性惩处措施。

7.3、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制度管理

为了保证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落到实处,一是学校必须成立体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落实。结合中小学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体育活动方案和相关制度,并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使其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各中小学校以创建各级阳光体育示范校为工作目标,规范学校校园体育活动。三是落实校园体育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检查评比。每学期开展对班级、班主任、体育教师在校园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班级评优、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工作年终考核挂钩。

7.4、加强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公开招聘力度,结合外聘、转岗等途径,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师进行筛选,专业水平或教育水平不足的可以进行培训等方式,对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经验不够的教师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教课训练,对实际训练学生经验不足的教师进行体育专业的训练,掌握更标准的体育技能,加强师资力量。运用好教师“县管校用”机制,鼓励优秀体育教师跨校走课、送教下乡,开展农村与城镇学校间的校际体育教师结对帮扶。二是加强对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培训,规范兼职体育教师准入制。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内教研共同体的优势,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促进体育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还应定期给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进修,并且建立奖励制度,可以对培养出国家运动员以及在比赛上拿到奖项的教师进行奖励,最终可以建设一支教育和体育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

7.5、加强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校园体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学生掌握一至二项终身有益的体育技能。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趣味性较强和较强健身作用的体育校本教材,全面普及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学校体育局面。二是建立具有适用、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尝试学校、年级体育选项教学、班内小组合作学习、规定与自选项目学习,选项与身体素质课课练结合等形式和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让课程改革接地气。

7.6、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配置和利用

学校要加大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防止资金流入个人或者使用到其他与体育活动无关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拓宽资金引进的道路,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仅仅靠政府所拨的资金是不够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的。

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小学体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体育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的比例,配齐配足并及时补充购置体育器材,保证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中小学要加强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合理布局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切实避免体育器材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对资金的需要是有要求的,因为经费的缺少学校减少体育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得不到体育锻炼,不能使思想品德与体育运动共同发展。

7.7、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引导

加大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和体育锻炼培训,从上到下,明白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目的和要求;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校园网站等途径,让学生和家长了解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有利于文化成绩的提高,增强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对校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激励学生的体育行为,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逐步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基。

猜你喜欢

教体体育运动体育课
湘西州举行教体工作务虚会议
岳阳县:歌唱教体事业,献礼70周年
上饶县教体系统积极 投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体育课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