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古巷地区10 kV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设计
2018-03-04苏汉钊
苏汉钊
(广东电网潮州潮安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潮州521000)
0 引言
架空配电线路是供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担负着电能输送及分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潮安古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进一步加大,故潮安供电局加大对古巷电网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古巷配电网,进一步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但由于古巷地区地形复杂、夏热多雨,再加上南北负荷密度不平衡、部分线路供电半径过长且运行时限过久、绝缘水平不高,很容易在恶劣天气受到雷击。据统计,2016—2017年两年期间,全镇共发生线路雷击跳闸35起,严重影响了配电网正常安全运行。因此,结合区域地形地质、环境条件及用电特点,深入分析雷击的类型及成因,做好配电线路防雷设计,对提高古巷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减少、避免雷击灾害,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区域基本概况
潮安古巷镇是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广东省陶瓷重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 km2,地形复杂,三面环山。东北部、西北部、中部为山区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是典型半山区半平原镇。地下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瓷土和锡已有多年开采历史。年最大风速35 m/s,无覆冰,年平均雷电日为90天,属多雷区。
2017年全镇共有10 kV线路24回,总长度193.65 km,其中架空线路120.59 km;平均长度8.2 km,其中10 kV古水线长达24.6 km。年供电量5.8亿kW·h、最高负荷10万kW,其中约60%负荷集中在南部平原地区。
2 雷击类型及成因
古巷镇由于区域地形地势特点及地下有色金属大量存储原因,区域雷电活动活跃,且强度较大,造成线路雷击跳闸情况突出。分析近几年雷击跳闸原因及资料,主要雷击类型为直击雷、感应雷及地电位提高。
2.1 直击雷
直击雷是指自然中的雷电直接作用在配电线路上,导致线路上产生强烈的电流,直接对配电装置产生损害。最常见的是雷电击中杆塔顶部,导致杆塔顶被雷电击毁,配电线路遭到破坏。
2.2 感应雷
感应雷是由于雷雨天气,配电线路同雷电产生了感应力,造成雷电作用到了线路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静电感应会让架空配电线路瞬间出现大量反向电荷和雷电波,会对配电装置形成冲击,严重损坏配电装置。同时,电磁感应会让配电线路产生高频电流,形成巨大的磁场,干扰和破坏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让整个配电线路陷入故障。在配电线路的雷击事故中,感应雷是最常发生的类型。
2.3 地电位提高
在架空配电线路遭受到雷击后,因各种因素并未被击毁,还能正常运行。但雷电流传入大地后,会导致地电位提升。地电位的升高会导致线路接地电压大大提高,甚至超出线路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破坏配电设备,让配电线路陷入瘫痪。据测算,配电线路被雷击后,雷电流导入地下所产生的10 Ω电阻,会使接地电压瞬间提升100 kV,从而让整个配电线路的总接地电压高达200 kV。如此时线路没有及时切断连接,过高的电压会在瞬间烧毁配电装置,严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雷击是自然界大量电荷产生的放电过程,瞬间产生的雷电电压可能高达400 kV,这远远超过了架空配电线路所能承受的额定电压,一旦雷电作用到配电线路上,将很容易损毁配电装置,让配电线路陷入瘫痪。因此,在开展配电线路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跨越周边环境以及线路负荷分布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配电线路的雷击进行防护。
3 配电线路防雷的设计要求
按照潮安“十三五”电网规划,“十三五”规划后期2018—2020年古巷镇安排配电网资金1.46亿元,计划新出10 kV线路6回,新建(改造)10 kV线路90.51 km。根据规划,2018—2020年期间新出10 kV线路涉及3座变电站,建设区域包括了古巷东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南部等区域,基本覆盖了全镇。因此,开展10 kV线路设计时,要在严格执行广东电网公司标准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古巷地形地势,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防雷方案。
3.1 南部平原地区配电线路防雷设计
古巷南部平原地区是城镇中心地带、工业集中地,人口众多,电能的需求大。由于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建筑物较多,架空配电线路附近的建筑物都有较高的引雷能力,直击雷情况较少发生。因此,防雷侧重点在于做好感应雷和地电位提高等对配电线路危害的防护。
防感应雷方面:考虑到感应雷的引雷范围会随着配电线路的高度等发生改变的特点,在开展防雷设计时,要特别注重区域线路的合理架设及有效的感应雷防护系统的构建,多选择同塔多回路防雷和绝缘导线防雷方式。其中同塔多回路防雷方案在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设计中使用较广,其优点是既能实现对架空配电线路的空间节约,又能有效提高架空配电线路的密集程度。同时,要通过加强裸导线改绝缘力度、添加绝缘子片数以及间隙避雷器同绝缘子联合使用(避雷器能很好地对配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进行防护,但其只能保护安装避雷器的杆塔,整个线路不能全部安装避雷器)的方式,提高配电架空线路防雷水平。
防地电位提高方面:城镇地区地电位提高引发的线路故障较少,但其造成损害很容易引发配电线路的损坏,一旦因雷电导致地电位升高,将会让设备外壳和配电线路间产生非常大的电压差,严重危及设备装置正常运行及人身安全。因此,对雷电引起的地电位提高进行防护,可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采取控制接地电阻或将设备外壳接地等措施,解决地电位升高的问题,从而起到防护效果。
3.2 山区配电线路防雷设计
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山区丘陵地区不同于南部平原地带,地形较为复杂,而且区域地下存储大量有色金属,发生雷击灾害的概率会更高。为保证架空配电线路在山区的安全运行,在开展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合适的区域架线,避免经过雷电经常发生的区域。如果难以绕开这些区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形和导线高度计算出引雷范围,选择最恰当的防护措施,减少直击雷灾害的产生。同时,要加强对配电线路的保护,可以在电线上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及时对雷电产生的电流进行吸收,有效避免雷击事故。山区的居民密集程度较低,网架简单、负荷较轻、线路架设又较为稀疏,少产生感应电灾害。对此,在设计时,可通过加装耦合地线或延长接地线来对配电线路进行防雷保护。
对于古巷东北部和西北部等区域,峰高谷深,起伏大,电阻率较高。在这些区域架设的配电线路,很容易引发地电位提高的灾害。对此,在开展线路设计时,应采用降阻剂抑制接地电阻的升高,减少地电位提高的幅度,避免对配电设备的损害。同时,也可调整配电容量,降低地电位提高对配电线路的冲击。
3.3 特殊环境下配电线路防雷设计
除了平原和山区丘陵等地形,架空配电线路在经过一些特殊地形环境时,也要做好防雷设计。例如,当架空配电线路经过易燃易爆场所时,需对线路做好防雷设置,保证安全距离,最好设置屏蔽器,以免因雷电的影响而引发爆炸或燃烧;当架空配电线路靠近大型水域时,要使用绝缘导线,导线两侧加装氧化锌避雷器。这些特殊地形进行防雷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以往的防雷经验,建立起有效的防雷系统,避免因疏忽而导致雷电灾害的产生。
4 结语
架空配电线路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设计架空配电线路时,应保证安全性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考察地形地质等因素后,设计出最适宜的防雷方案,通过加装避雷装置等有效措施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平原地带还是山区地带,配电线路的架设都要做好防雷设计,给供电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