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全口义齿制作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2018-03-04王瑛瑛陆睿黄莉婷韦振飞
王瑛瑛,陆睿,黄莉婷,韦振飞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南宁530000)
1 课题研究的概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中心环节[1]。全口义齿制作课程是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近年来本教研室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仪器等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专业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不足,实训指导教师少,缺乏师资连续性培养方案;二是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2∶1的课程设置,与现代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不一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会导致就业率下降;三是现在使用的教材,通常自成体系且结构庞大,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四是规划教材没有同步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仪器,存在教材内容明显落后于口腔义齿加工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现象。
1.2 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建设中,我们主要通过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完成课题研究:(1)访谈法是通过与企业专家的深度访谈、交流,设计全口义齿制作精品课程教学内容。(2)行动研究法是组织进行全口义齿制作教学评比活动,邀请专家指导,落实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3)经验总结法是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过程反馈情况,总结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改进课题建设内容或方向。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通过三年的课题建设,本课题组分别完成了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室建设,使得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全口义齿制作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能顺利完成,为本专业其他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4.1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1)组建全口义齿制作精品课程项目组,确定项目组组长和成员,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强管理,明确分工;(2)制订全口义齿制作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目的、目标和方法;(3)课题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转化改革观念,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4)做好开题动员。
1.4.2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6年6月。(1)依托校企合作、长期聘请行业专家针对性指导、加强校企双向交流学习、深化课题团队研讨,逐步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工作任务为模板重组全口义齿制作教学内容;(3)根据职业情景和职业要求完善现有的仿真实训室建设;(4)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全口义齿制作》校本教材和习题库,制作多媒体课件;(5)初步建立全口义齿制作网络教学平台;(6)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及用人企业定期追踪访谈,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1.4.3结题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集各类材料,归纳整理,形成各类成果。
2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2.1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2.1.1派遣教师进企业进修,成立名师成长工作室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制订长期稳定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在课题建设周期内建成一支有较高教学水平、理想教学效果、数量充足的主讲教师与实践带教教师相结合的教师梯队[2]。成立课题研究组之后,每年均外派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2015年黄莉婷老师参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为期3个月;2017年初王瑛瑛老师到广西医科大附属口腔义齿制作中心进修3个月;2015年韦振飞老师成功申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2016年、2017年多次参加广西中职名师培训工程的集中培训。通过不断外出学习培训,本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很大提高。
2.1.2优化校企合作方案,建立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全口义齿制作课程开发与建设能顺利完成,离不开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高度配合。依托校企合作的方式,每学年均会邀请口腔义齿加工行业的专家来校进行全口义齿制作教学指导,同时通过每学年的校企研讨会修改教学内容[3]。我们通过引厂入校的方式,邀请南宁牙得安义齿公司在校内设立义齿加工中心,将义齿中心的技师聘为学校兼职教师,加大实践带教教师的比重。与深圳现代齿科技术公司、深圳康泰健齿科公司建立合作培训方式,每年这些企业均会派遣相关技术总监或培训师来我校讲学。
2.2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建设周期内,本课题组通过制订课程标准、开发学习情境、编写校本教材、改革学业评价模式等方式来优化全口义齿制作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1制订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为了培养适合现代企业的人才,尤为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即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中更侧重考核实践动手能力[4]。为了完善课程标准,一方面,在课题准备阶段,部分教师脱产去企业相关部门学习,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开题报告之后,本教研室教师利用寒假期间多次深入合作企业调研,与深圳现代齿科技术公司、深圳康泰健齿科公司、广西靖佳义齿制作、南宁牙得安义齿公司等多个行业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分析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及素质,制订课程技能标准时,引入口腔义齿加工行业的企业岗位考核标准,并渗透职业素养,有效衔接了课程标准与企业员工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制订全口义齿制作课程标准时引入口腔修复工的考核标准,学生在校阶段同步完成专业课与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学习,实现日常教学与岗位技能证书有效挂钩。双管齐下,课题组明确了全口义齿制作课程教学的定位,按照“加强基础、突出核心、注重实践、强化素质、培养能力”的总体方向,制订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2.2.2重组教学内容,开发学习情境,编写《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校本教材我们将全口义齿制作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以工作过程为引领,细分为模型准备、制作蜡托、确定颌位关系上颌架、排牙与平衡的调整、牙龈雕刻、全口义齿的完成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岗位需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项完成教学内容。
我们在课程开发建设期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紧紧围绕全口义齿制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开发和收集了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以全口义齿制作具体任务为主线,划分具体的训练操作任务,开发并出版了《全口义齿制作》教材。我们在编写实践环节时,改变了原来以文字叙述为主的传统模式,插入大量的实践操作图片,并辅以简洁文字描述,便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根据图片引导完成练习。此外,增加行业真实情景的作业,以增强与行业工作内容的联系。在2014级、2015级、2016级中采用校本教材教学,学生反馈学习内容比其他专业课本更易理解。
2.2.3构建多元化的考评模式,重视实践过程的评价(1)将企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引入课程考核。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的开发,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参照企业岗位技能进行设计授课,还要将企业对产品的评价标准引入教学评价中,达到教评标准统一。另外,学生在完成全口义齿制作的学习后参加“口腔修复工”职业鉴定考试,为了提高考证通过率,我们也将职业技能鉴定中与全口义齿制作有关的考核标准引入教学考核中。
(2)重视实践过程的评价。全口义齿制作是一门以实践动手为主的课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除了评价完成的产品,还应该重视实践学习的过程,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操作的规范性。
(3)多元化评价主体。以往的教学中评价主体只有教师,一名教师需要对同一小组内15名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目标。在新的评价模式中,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既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更全面评价学生的实操成果与成效。
(4)期末评价分值的设计。全口义齿制作的学业评价项目及分数分配说明:学生最终成绩包括3个部分:①段期考考核(60%):段期考中安排一次理论考试,一次为操作考试;②平时表现(20%):包括参与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能力等,将学生自评分、组长评分和教师评分计算平均值,期末记入学生成绩单;③实践考核(20%):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2.3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阶段教学法等;同时我们收集了一些企业岗位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如微课教学引入课堂中,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2.3.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全口义齿制作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纯粹的理论讲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学习情境“排牙”为例,教师会设计相应学习材料,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完成学习材料为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微课视频学习操作;而教师在进行示范或微课视频播放的过程中,穿插讲解排牙的理论知识。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2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尝试微课教学(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学校多年来重视教师多媒体制作能力的培训,每年都会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运用能力。在课程建设期间,我们制作了21个课件和4个教学视频,涉及了几乎所有的知识点,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2)尝试性将微课引入教学中。微课是在网络快速发展情形下和教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而新生的教学模式,因其内容丰富,使用便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其多样化、实用化、简单化与智能化的特点,在中职教育中被广泛应用[5]。2016年,韦振飞老师开发设计了“全口义齿装盒”微课,并运用于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站下载后可以利用手机反复观看学习,这个教学模式不仅受到学生的好评,还获得2016年创新杯微课比赛二等奖。
2.3.3建立习题库,丰富考核方式在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就读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的情况。为检测教学效果,本课题组首先是建立习题库,我们分章节完成了题库的建设,帮助学生在课后了解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如果只是单纯的教而不考,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懈怠心理,影响“全口义齿制作”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将考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常态性的段期考考核,还针对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理论实践考核相结合,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3.4组织全口义齿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对于课程建设而言,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既可以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又可以让教师通过竞赛过程结果来发现日常教学中的不足,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不断完善课程开发与建设。
(1)举办“现代杯”校级全口义齿技能比赛。从2013年起,我校与深圳现代牙科集团合办南宁市卫生学校“现代杯”口腔技能竞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性竞争的平台。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竞赛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全口义齿制作能力,整合理论知识,在相互竞争过程中提高了全口义齿制作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全口义齿制作技能竞赛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检验。
(2)选拔学生参加“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我们学校多年来坚持参加“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全国赛为广大中职口腔专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学习的平台。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一是可以了解现在全国赛中对全口义齿制作的要求,便于我们在教学中不断修订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教学能与先进性的标准接轨:二是将参赛选手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在参赛前刻苦学习,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在2013—2017年课程建设期间,我校参加“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并年年获奖,尤其是韦德玉同学在2016年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技能比赛中荣获雕牙和排牙比赛一等奖,说明我们的课程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
2.3.5完善实训室建设根据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按照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标准,我们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完善实训室建设,使之更适应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我们原有的实训室没有黑板,无法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课程建设期间,学校购置了可移动的多媒体设备、液晶电视,有利于教师在实训室内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工作;二是定制一批不锈钢工作桌,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变化课桌组合形状,既可以是3~5人小组形式的组合,也可以是单人单桌的独立形式。
2.3.6建设全口义齿制作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平台是指用于支持实施网络教学活动的教学平台,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利用网络工具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有鲜明的特点[6]。课题组将全口义齿制作的习题集、多媒体课件、教学实操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学生能够针对自身学习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和学习资源,反复揣摩同一知识内容,消化理解,或者链接相关最新科研信息,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3 课题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和成效
(1)完成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2)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
(3)制订了全口义齿制作课程标准。
(4)完成了6个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和学习材料的开发。
(5)制作了21个多媒体课件、4个教学视频和1个微课视频。
(6)开发了全口义齿制作习题库。
(7)编写校本教材《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并出版发行。
(8)在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多次获奖。
(9)课题组成员参编教材情况:①韦振飞担任副主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②王瑛瑛参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③陆睿参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口腔工艺材料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
4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体会
(1)教学科研长期的积累是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精品课程能反映当前这个课程内容的行业前沿与基础教育的水平,是学生知识、职业素养、能力培训的重要载体。只有我们教师长期致力于教学教研,才能更好地开发出于行业适应的课程标准、学习情境等相关内容,而在教研中撰写论文可以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并改进。
(2)强化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保证。教研室在日常教学中强调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集合众人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高级讲师在教学手段、课堂组织、科研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我们课题组重视以老带新,如韦振飞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指导黄莉婷老师到企业进修、参加各种教学比赛,使得青年教师在课程建设期间的教学能力和科研素质迅速提高,有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
参考文献:
[1]李永萍,李焰.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4(1):72-73.
[2]严子良.如何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3]蔡应昌.高职院校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J].管理观察,2007(8):71-73.
[4]金鹏,蒋永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审视及推进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6(6):32-35.
[5]陈兰.高职院校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4-17.
[6]张剑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