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短期临床效果分析探讨
2018-03-04张明东张文杰宋建豪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兰陵277799
张明东,张文杰,宋建豪,王 磊 (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兰陵277799)
0 引言
膝关节置换术应用率越来越高,在术后早期通过进行主动以及被动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假体关节功能,但是训练过程中的剧烈疼痛干扰了康复训练效果。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有直接作用于神经阶段、阻滞准确率高等特点,近些年此项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在结合超声神经引导器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区域神经阻滞并发症[1]。为进一步改善假体关节功能,本研究对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辅助康复训练,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辅助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纳入标准:(1)80例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患者均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1)非首次手术患者;(2)严重并发症无法完成随访者;(3)神经系统疾病者;(4)患者无法配合本研究或不能理解疼痛模拟评分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4.9~79.4(平均66.28±4.71)岁。 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5.6~88.2(平均66.25±4.28)岁。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给予局部麻醉药物,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术辅助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镇痛辅助康复训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镇痛辅助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超声神经刺激器的引导下于患侧行股神经穿刺置管。取腹股沟韧带下2 cm、股动脉外侧1 cm处作为穿刺点,选用配套的神经刺激针刺激股神经。刺激电流为1 mA,缓慢将刺激电流降为0.2 mA。头侧置管10~12 cm,并固定导管备用。镇痛药物配方为:0.25%罗哌卡因250 mL,基础量为2 mL/h,追加量为0.5 mL/次,锁定时间为10 min。镇痛维持时间为2 min,导管连接至电子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疼痛评分对两组48 h内疼痛度进行比较,置换术后7 d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两组患者主动屈伸活动范围,测量直腿90度以下的活动范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各项数据均纳入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独立,正态,方差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表示。疼痛度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度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疼痛度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n=40)
3 讨论
骨关节炎是导致关节骨性破坏的主要病理因素,病情严重需要给予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膝关节置换术是解除患者痛苦的有效手段,其最为主要的作用即为重建关节功能,但是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锻炼的恢复效果往往不佳[2]。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可有效提高股神经阻滞成功率,连续股神经阻滞相较于静脉自控镇痛更有利于达到阻断伤害性感觉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其操作简单且总体镇痛效果较佳,可凭借连续式镇痛泵注入罗哌卡因,罗哌卡因药理机制可使感觉以及运动神经阻滞分离,并且对运动神经无负面影响,有利于促使镇痛效果最大化以及运动阻滞效果最小化。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辅助康复训练可提升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有利于使患肢尽早适应压力。本次研究结果即表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说明此麻醉方式为患者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研究表明连续股神经阻滞可帮助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改善术后生活质量,通过留置管实施麻醉给药,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是较为理想的辅助康复训练方式,有利于加强术后屈伸功能练习效果[3],长期留置导管注意护理防止感染。
综上所述,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短期临床效果较佳,其操作简单,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度,有利于加强假体功能锻炼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