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觉醒
2018-03-03彭渝芝邓乔尹
彭渝芝+邓乔尹
摘要:本文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灵与肉的契合两个方面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中国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做比较研究。尽管这两部作品发表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文本以不同性别的主角展开,《太阳照常升起》中以美丽优雅的新女性勃莱特为主角,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则以心怀报复而被受压迫的知识青年章永璘,虽各有差异,但其中都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思想觉醒,比如: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性的跟高层次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追求等等。文本中其思想的觉醒对于我们看待两性问题、灵与肉的问题、女性地位等问题都有一定的启发,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女性主义;灵与肉;男女平等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因为女性的生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客观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包括政治体制、思想意识状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对女性身心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灵与肉的契合两个方面的同与不同之中来探讨两性问题,并得到一定的启示,对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1、女性形象的塑造
在两部作品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女性形象,一类为《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另一类为《男人的一般是女人》中黄香久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勃莱特的女性形象特征是不突出的,没有女性标志性的长发,娇小的身躯,柔弱而温顺的性格,有的是干练的短发,迷人而健壮的身躯,勇敢、不羁的性格。对于她的形象塑造往往通过的是男人的视角,言语中的赞叹,极少有外貌等特征的凸显来宣扬其女性的身份,表明女性的特征。下面为罗伯特?科恩和杰克的一段对话,“这个女人很有魅力。”“是吗”“她有某種气质,有某种优雅的风度。她看来绝对优雅而且正直。”“她非常好。”“她这种气质很难描述,”科恩说。“我看是良好的教养吧。”“听你的口气似乎你非常喜欢她。”“我很喜欢她。要是我爱上她,那是一点不奇怪的。”由此可见,她在男性中的吸引目光的,是他们为之钦慕的女性形象。此外,她的勇敢不羁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作息之中,沉迷于酒吧,大量的酗酒,徘徊在几个男人之间,狂热的投入斗牛比赛的激烈之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文本中对于黄香久的塑造大不相同,首先,便是从最具女性特征的躯体描写切入,其次便是社会环境下她的女性形象,最后便是借婚姻来展现其女性的形象。对于黄香久的身体描写也是来自一个章永璘的所见所闻,起初黄香久和一起劳改的女性没有任何的差异,穿着黑色的粗布衣服,女性不过是习惯加在她们身上的一个概念。她们没有腰、没有胸脯、没有臀部;一张张黑红的、臃肿的面孔上虽然没有“劳改纹”,但表现出一种雌兽般的粗野。最起初的形象是最为一个人而存在于男人的视野之中,和男人并无差异。而后出现的是对于女性身躯的赤裸裸的描绘,在排水沟中间去,她两脚踩着岸边的一团水草,挥动着滚圆的胳臂,用窝成勺子状的手掌撩起水洒在自己的脖子上、肩膀上、胸脯上,腰上,小腹上……她整个身躯丰满圆润,每一个部位都显示出有韧性、有力度的柔软。对于女性的此段身体的描写不是为了审视其本身的美而产生,而是通过前后女性形象的突变来展示其对于男性欲望的激发,忽略了女性本身。描写身体不再是为了唤醒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而是服务于男性。其次,文本中所展示的社会环境也对黄香久的形象进行了塑造。在邻居的眼中,黄香久是一个离婚两次的不检点的淫荡女人,不能生孩子,不具备一个女人应该有的义务和责任。在此处女人们的集体意识里面,女人的应该具备社会对女人所要求的一切,下面将结合最后一点黄香久的婚后生活来提及这一点。黄香久的婚后生活不是她一个人的婚姻生活,是以她为代表的无数女性的繁琐生活。婚后的她,收拾家务,为丈夫做饭,等待丈夫的归来,做尽一切的家庭琐事。而他的丈夫的体会便是,结婚不过是多了一个人等待,为她洗衣做饭,没有任何爱的符号蕴含其中。她竭尽所能的去爱他的丈夫,或者说是集体默认下的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来不吃肉或是油等好吃的东西,一切都留给他的丈夫。黄香久就是许许多多传统女性中的一个,而勃莱特正是这样一个反抗者的形象出现。
2、灵与肉的契合
《太阳照常升起》以一战后的巴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新女性”勃莱特和她身边几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女性解放运动掀起第一次浪潮,在处于革命前沿的浪漫都市巴黎,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受这次女性运动影响极大,勃莱特就是其中一个。和男人无异的勃莱特以一个反抗者的形象出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文革”下所创造的世界, 在政治高压下,充斥着一具具残酷的肉体、精神的折磨、性饥渴、阴谋和监狱。在极左政治所造成的乡村,劳改农场的犯人们被剥夺了正常人所具有的正常权利,政治压抑和性压抑所造成的性饥渴、性能力丧失和性变态将他们折磨到非人的状态。于是便有了,以章永璘为代表的男性形象,性饥渴、性压抑,追求灵与爱的完美结合。勃莱特和章永璘具有相似性,他们都在一路追求爱与性的完美结合,勃莱特的目的在于宣扬女性的独立性,对于爱情的自由选择,而章永璘则是为了自身对于性压迫和政治压迫的反抗,正是由于他的此种反抗,更加凸显了黄香久的传统女性形象。通过这一角度的比较,从不同的性别出发探讨其对统一问题的追求与探究,使两位女性的性别特征更加的不同,也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的审视男权下女性的畸形形象。
勃莱特一直都在追求灵与肉的结合,下面将从其对于迈克利用的反抗,对于科恩征服的反抗、对于罗梅罗控制的反抗三方面来探究其思想的觉醒。首先,关于迈克利用的反抗。迈克是一个贵族,追求面子他曾经为了展示自己的威风,在酒吧里散发自己的勋章,女人与他而言和勋章一样,只是一个炫耀的物件,和其他东西没有任何的区别。不只是迈克尔将勃莱特作为利用的寻欢作乐的炫耀工具,对于大多数男人而言,都是一样的,于是,勃莱特将迈克尔抛弃。其次,对于科恩征服的反抗。科恩的征服欲一方面来自于第一人妻子离开对于他的伤害,自尊心的打击,以及第二任妻子弗朗西斯的沉重的压迫;另一方面来自于勃莱特身上散发着的女性的刚毅之美,这和他哭哭啼啼的怯懦性格是截然不同的。科恩一直追随着勃莱特,在巴黎的时候如此,在西班牙的时候也如此,他时时刻刻的紧跟在勃莱特的身后,强烈的控制欲望不允许他得不到勃莱特的消息,哪怕只是短暂的一刻。科恩的目的在于征服勃莱特,将她时时刻刻的禁锢在自己的身边,那样便失去了自由,对于追去自由的她来说,是不可能的,于是,科恩被打发离开了勃莱特。最后,勃莱特是真的爱上了那个体格健壮的斗牛士罗梅罗。她和他一起私奔,他要求她和他结婚,看似是美丽的结婚,完成了她一直以来对于灵与肉的追求,但是罗梅罗却提出了一个要求,让短发的勃莱特留长发,逐渐的去拥有女性所具备的一系列标志性特征,使女人成为女人的东西。勃莱特还是选择和罗梅罗分开了,她要的是爱,婚姻不应该是一种禁锢,一种控制。在与罗梅罗分开走之后,她对杰克说她是爱他的,可是他不能带给他性。勃莱特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不失刚毅的现代女性,她不屈不挠的反抗传统的男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生活,勇敢地选择自己的生存与爱情,追求着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凑合过日子。她的复杂性格由传统父系文化和战争以及女性运动共同作用而形成,因此,在思想的觉醒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海明威在小说结尾处提出“太阳照常升起”,暗示着勃莱特仍然渴望寻找到两性平衡的真爱,也暗示了其思想的不断觉醒,不断的进步。
章永璘生活在劳改的场所,长期的与女性隔绝,对于一个正常的健壮的男性来说,他性苦闷,对于性充满着渴望,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在众人讨论性话题的时候不敢去释放自己。在文革时期,作为新青年的他可能有所抱负,于是,性和政治一直压迫着他,他选择了反抗,选择的方式是和黄香久结合来满足自己的这两个需求,一方面可以看出他思想的进步性,为了原始的本能欲望去反抗,追求自我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将女人作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虽然其态度有所转变,但是其结婚的动机不是正确的。肯定自己的原始欲望,不再压抑自己,不再通过与女鬼的幻想结合来排解自己的寂寞,可以拥有独立的家庭的空间來私密的书写文字,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黄香久只是她排解欲望的工具,处于一个依附的地位。
两个不同的主角都在积极的追求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一个为了女性自身而呼喊,一个实实在在的造就了一个他者形象—黄香久。两者都有进步的地方,也有其局限性,但是却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两性共同构建的文化造就了女人和男人。
不管是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的分析还是对于两个不同主角对于灵与肉的契合分析,都为了探讨男女平等的问题。两部作品中都存在主角对于男女平等的呼喊,都是在努力的追求男女的平等。但是,最终的结局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一直都是在主动的选择爱情,而不是出于被动的地位,但是她一直选择的爱情总是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即使占据主动权的她依然最后没有选到合适的伴侣,一方面在于其思想的觉悟,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主动权的男性中依然想对女性进行控制,使他们成为他们依附的对象。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章永璘自在和黄香久真正的相爱之后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男人,一个完整的人,但是他去离开的了,理由是他接下来的行为可能会招来祸患,她不想黄香久和他一起承担。表面上看似是对于黄香久的爱,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他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她可能会成为他的拖累,她也不具备和他共同反抗的智慧。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在思想的觉醒下,男女平等,女性依附性的消失,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M].作家出版社
[2]海明威著,赵静男译.太阳照常升起[M].上海译文出版社
[3]陈世丹.两幅不同时代的荒原画卷——海明威和张贤亮的作品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
[4]刘春慧.性别视角下的透视——海明威张贤亮女性意识的比较[D].黑龙江大学
[5]胡嘉雯.不存在的女性——以女性主义批评分析《男人的一半是女人》[J].时代文学
[6]王堪林.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D].西北大学
[7]郭朝.《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