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革新思路
2018-03-03罗朝晖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我国正逐渐形成大数据,云时代的信息交流特点,信息变化频繁。与此同时图书馆信息服务形成新的信息交流体系。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新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管理新理念的形成的革新方式进行了相关探索,从而形成了图书馆管理信息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管理;革新方法
一、“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概述
(一)“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新理念的形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全球经济、文化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国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相关理念。“互联网+”的提出是关于空间思维的再次创新和发展革命,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发展理念,结合虚拟与现实、环境与城市、服务与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创新过程。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构成模式也提出结合“互联网+”发展的新理念。“互联网+”图书馆理念与传统图书馆构成理念有很大区别,传统图书馆理念是历史线性理念,是时间发展观念,体现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性与单一性。“互联网+”图书馆理念具有空间发展性,即运用现代空间发展技术如信息、通讯、移动技术等促使传统图书馆发展观念产生突破与思维崛起,“互联网+”图书馆理念模式使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崛起,把传统的复合空间模式与新兴的多层次空间模式相结合,促使“互联网+”图书馆理念在平等、创新、共享、合作等观念的指导下发展。
(二)“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
“互联网+”图书馆理念形成的图书馆新形态,是在大环境下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发展模式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图书馆发展模式,为读者提供纸质文献的阅读体验,从个人图书馆向面向公众开放这都是图书馆伴随着时代进步发展图书馆所经营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在进行不断的改变。而“互联网+”涉及多个领域,“互联网+”是结合移动技术、通信、无线网路等信息技术进行的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把“互联网+”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相结合促使了图书馆立体空间的建立,吸收创新思维与互联整合进行的新的空间格局形成。使图书馆空间模式进入到了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传统向现代,现实向虚拟的转变,促使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空间模式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使图书馆在新时代形成大数据平台,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读书体验与信息资讯平台。
二、“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革新方式
(一)树立用户新思維
“互联网+”背景下形成的图书馆新理念,用户思维的转变与重新树立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传统用户思维对图书馆资讯的获取具有时效性,及用户对某一信息的查询,只是满足用户某一时间段的信息需求,并不能与用户构成长久有效的用户关系,图书馆用户流动性强。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通过应用互联网对图书馆资讯或文献进行检索,互联网记录下用户每次内容检索,通过这些信息构成用户的兴趣与爱好,图书馆以此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设立相应的云数据,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贴心的信息服务。用户转变思维方式应用图书馆数据服务,用户与图书馆形成伙伴关系,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对用户进行相关信息积累,在为用户提供相关文献支持的基础上,并未用户进行同类型的相关信息推送,提升用户使用感官,发展潜在客户。
(二)智慧服务,提升管理员水平
运用“互联网+”对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的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也与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区别。“互联网+”下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身份与智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图书馆管理人员已从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向应用网络管理咨询用户、调控咨询内容、检测咨询过程相转变,图书馆管理员已成为咨询环境的设计者。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处理突发状况下做到临危不惧。同时图书馆管理员应具有以用户为主的服务理念,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保持创新思维,对待用户端正自身态度,树立平等观念,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坚持开放性与专注性,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图书馆管理员还应提升自身水平,加强责任心,利用对信息的挖掘、整合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还要与用户建立亲密的信息关系,消除彼此隔阂,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使“互联网+”图书馆信息管理更加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从而促使图书馆新模式的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智慧化,形成智慧服务方式。智慧服务的具体转变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挖掘、吸收、重构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更深化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智慧服务培养用户的分享意识,增强用户体验感受。
(三)跨界服务,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具有明确领域界限,所提供的服务信息仅具有学术研究与知识获取的相关供能,且不具备盈利性。但随着“互联网+”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相结合,“互联网+”下思维开放,信息获取自由度高,使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扩张。服务方式的跨界融合性愈发明显,服务用户关系相重合,通过对大数据、智能云的运用,形成主动式、探索式、嵌入式等信息服务方式,而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围绕用户驱动相结合,达到了利益最大化。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在“互联网+”背景下形成了一个信息互动相互交流,彼此互联的合作共赢关系。同时图书馆信息服务在线支付的形成,也推动了信息服务经济化的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图书馆,云图书馆的形成,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形成,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相互交流,扩张了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推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形成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促进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袁红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06):63-66.
[2]田利.“你选我购”背景下的“互联网+”采访工作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09):88-91.
[3]邓己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6,(07):28-30.
作者简介:罗朝晖(196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大专,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