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需创新管理方式
2018-03-03王勇术
王勇术
【摘要】近年来,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但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产能偏低、缺乏科学决策等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科学定位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政府需要在管理中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并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我国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关键词】文化产业 政府管理 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中叶,文化产业理论起源于欧洲,以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为典型代表。后来,理论界把美国学者加里·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文化产业理论中,形成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化产业的繁荣依赖于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时还指出,政府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也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科学管理。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四大障碍
文化资源开发相对不足,文化资源优势与文化产业弱势并存。中国历史悠久,是文化资源大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园林艺术等文化种类丰富。截至2017年7月,我国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2处,同时也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当前依然缺乏对古迹、遗址、文物等物质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对于地方戏曲、生活艺术、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待进一步传承和开发。总体来说,我国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依然任重道远。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虽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文化产业强国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文化产能偏低,文化产品供不应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文化消费需求也在大幅提升。近十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年均增长率逐年攀升,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文化消费需求已经步入快速增长期。但从供给侧角度看,我国文化产业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文化服务标准城乡差距较大,乡村文化服务水平偏低;文化产业原创能力不足,文化产品数字化水平较低;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多而散,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因此,文化产业总体供求关系的失衡,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缺乏科学决策,发展模式有待转变。經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的现象。由于一些地方对产业定位不准确、产业化水平较低,导致其缺乏对历史古迹、文物、遗址和风景区的保护,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后果。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一些地方的管理人员缺乏科学决策,曲解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内涵,不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最终导致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的“错位”“缺位”和“越位”。
中国文化价值观传播不到位,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亟待提升。不少学者发现,文化价值观对文化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传统增长理论往往把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的投入联系在一起,而没有把文化因素作为一个变量加以考察。新增长理论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人力资本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文化价值观、文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被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在内外力量的双重作用下经历社会转型,传统文化价值观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外来文化产品大量传入中国,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或许会遭遇更大阻力。因此,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就显得十分重要。
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创新管理手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想更好地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认识并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繁荣的根本,这就要求企业充分认识并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不违背文化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市场原则。同时,还应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决策权,使企业行为接受文化资源配置、文化产品市场供需等一系列市场杠杆的调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政策从企业投入环节或者产出环节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对于文化产业,政府可以间接通过税收与财政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加强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需要不断学习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而独特的文化产品往往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换言之,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坚守,我们要努力突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特色。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挖掘并传播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文化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属于环境友好型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给予生态环境最大的尊重。
选择合理的驱动手段。发展文化产业应当选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驱动方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缺乏,人们往往不会选择投入较高的文化产业,如影视、动漫、出版等。但这些地区却可以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通过非资金要素驱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例如中国西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可以在旅游文化产业上下深功夫。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比较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关键要找准比较优势。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是按比较优势战略发展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只有具备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市场,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号,使其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维护好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政府。若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资本优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至关重要。在宏观层面,国家应制定长远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中观层面,地方政府应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及文化产品生产标准;在微观层面,政府要从税收、人员培训、产品销售等多层面对新兴文化企业进行扶持。
加强新型文化产业链培育。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文化产业链的培育,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能够在产品信息传递、交流创新思路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我国正在兴起的文化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均有助于文化产业链的培育和形成。未来,我们还要加强文化产业链平台的搭建,使文化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者为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民族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项目编号:sdjj16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胡惠林:《新型城镇化:重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秩序——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的一种观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
责编/王妍卓 刘芋艺 美编/宋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