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冷宫”、焕发“光彩”
——小学语文课后“阅读链接”的创新利用
2018-03-03天津市滨海新区小王庄第二小学马志敏
天津市滨海新区小王庄第二小学 马志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来开展课堂教学,这说明资源创新利用的重要性。其实,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资源可以进行创新利用。比如,教材在有关课文后面还提供了“资料袋”“课外书屋”“阅读链接”和“交流平台”等板块内容,供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不过,对于这些板块的使用率并不高,甚至有很多语文教师直接忽视了它们的存在,致使这些板块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最近两年多来,我特别注重对“阅读链接”这一板块的创新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天,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阅读链接”的创新利用。
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利用“阅读链接”导入课题
设计精妙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浓烈的兴趣,把他们迅速带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之中,能够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为了课堂导入的“精心设计”而“煞费苦心”。从网络上搜索图片、视频、音乐等,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拿来为课堂导入而“添彩”。可有的时候,花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的导入设计,对于课堂教学并不一定有益。
其实,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导学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资源来进行课题的导入设计,而且省时省力,效果还不错。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课后就有“阅读链接”板块,是一篇小事故《随身带着笔记本》,讲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乐于观察的事故。这篇小故事中提到的人物特性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用——叶圣陶就有很大的相似点,那就是“乐于观察”。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就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故事——《随身带着笔记本》。
(2)思考:从这个小故事中知道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个怎样的人?
2.引入课题
师:大家刚才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乐于观察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以此引入课题。
从此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中,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到课外去搜索资源,倒不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既省时又省力。这正如一句古诗所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利用“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升华情感”这一教学目标的途径也有很多。比如,利用文本让学生感受情感,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体验情感,借助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感知情感等,都可以达到升华学生情感的目的。除此以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利用“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只要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阅读链接”中的情感体验素材,就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感状态。
例如,在《慈母情怀》一课的教学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升华情感,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
3、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纸船一一寄母亲》的阅读,体会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升华了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阅读链接”是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链接”这一资源,就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材提供的“阅读链接”这一板块,为我们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片“拓展天地”,通过这一片天可轻松到达“升华情感”的巅峰,真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利用“阅读链接”拓展知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地利用“阅读链接”中提供的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又能实现拓展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板块中的《浓碧》是描写漓江的水,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所描写的“漓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阅读链接”板块设计了“知识拓展”这一环节,教学设计如下:
1、学生自由阅读“阅读链接”——《浓碧》。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
3、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4、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浓碧》这首诗的学习,加深了对桂林山水特点的了解,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再如,学习《猫》这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之后,我又通过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周而复、夏丏尊写的猫的片断,让学生比较老舍的“猫”与周而复的猫片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的作者写不同的“猫”,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让我想起一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如同那“无穷碧”的“接天莲叶”,需要我们“驻足欣赏”、细细品味。而“阅读链接”就如同“映日荷花”另有一番风景。
总之,既然教材中提供了“阅读链接”这一板块,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而不能把它“打入冷宫”。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利用“阅读链接”来导入课题、升华情感、拓展知识,就能有效发挥“阅读链接”这一板块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主动积极地探索“阅读链接”的创新利用策略,就一定能够让“失落”的板块走出“冷宫”、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