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生态课堂建设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的数学生态课堂
2018-03-0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小永小学郑波贤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小永小学 郑波贤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植树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育人之理,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
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
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也是教改反思后的理性回归。它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物质能量转化,在充满个性、自由、真实、创造性的课堂中,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思想方法、提高学习品质、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的数学生态课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本真和谐
数学课堂的“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及师生的真诚。“和谐”是指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的、自然的、生活的、自主的、情感的、兴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励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维互动,最终促进生命自由快乐地成长。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为此,我们应着力开发一个让师生清新舒适,流连忘返的物质课堂和师生情心通融,沉醉期间的精神课堂。
二、生命灵动
课堂教学不仅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而且还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得到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所以生态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师生灵感相互交织、思维彼此碰撞的课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相信学生,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解决问题。
三、整体提升
“整体”是指生态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统一在一个整体中。提升是指不断地开发师生的潜能,取得教学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老师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使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剪切,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学生们在讨论中,有的剪,有的拼,相互交流、探讨、研究,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了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分享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数学课堂。
四、欣赏学生,鼓励创新
以往,老师就是教书的,学生就是念书的,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尊敬师长,他们如壁垒森严的敌我双分,稍有僭越,便视为不敬。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应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可以见到:课下,师生谈心交流,其乐融融;课上,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融洽的氛围里给了学生想要的,学生在和谐中掌握了需要掌握的。情感体验落到了实处,思想教育有了大的改进。呆板、对立的教学方式不见了,鲜活,生动地教学场景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不在话下。我常与学生讲,当我走上讲台,咱们是师生,共同来学习;当我走下讲台,咱们是朋友,携手谋发展。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3、30、300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们顿时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此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思索,能否用同一个单位把上面的各式表示出来呢?于是有的学生得出了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我接着说:对于上述的几个算式是否正确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研究它们。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使学生急于探究,积极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习新知,贵在质疑问难,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就问题却需要有创新性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疑问,生发新的见解这是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条件。尤其要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结论中,不相信唯一的解释,不迷信老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善于在不疑处生疑,点燃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