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们》 教学设计
2018-06-29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王新伟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 王新伟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词语,学习比喻句。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比喻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文后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理解爱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
听写词语:井边、第一、很痛、沉甸甸、走走停停
二、新授
(一)引思:这是一篇写( 事 )的文章。
(二)投影:本文写的是一位老爷爷听( )介绍( ),面对妈妈们( )时,( )的不同表现的事。
整体读文——指名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交流(投影):本文写的是一位老爷爷听(三个妈妈)介绍(自己的三个儿子),面对妈妈们(提水)时,(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的事。
(三)学习1~6自然段
投影学习任务:
自读1-6自然段,用“ ”画出三个妈妈介绍儿子的语句。
1.结合投影问题,画句子。再指名读一读。(教师引:3个妈妈都是怎么介绍的?)
出示PPT投影,3个妈妈介绍儿子的句子。
2.3个妈妈的话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一处对比
相同点预设:——教师贴词条:灵巧有力气+嗓子好
第一个妈妈:爱孩子,极力夸赞孩子很棒(灵巧,有力),谁也比不过他。——在妈妈眼中是独一无二的优秀。
第二个妈妈:爱孩子,极力夸赞唱歌好,谁也没他(嗓子好)。——在妈妈眼中与众不同。
前两个妈妈都是夸自己的孩子,大谈儿子的优点/长处。
(教师引:怎么夸的?指名学生赛读“夸”——读小高潮,从哪些词体会到的?——重点词。)
不同点预设:
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在妈妈眼中一般,没有什么出奇地方。(不炫耀孩子的好,但妈妈也是爱孩子的。)
由浅入深:
(层1)第3个妈妈没有夸孩子.
(层2)3个妈妈的语气不一样。
(层3)教师总结过渡:前两个妈妈爱自己的孩子,极力夸赞孩子的各种好,而第三个妈妈很谦虚,没有给孩子过高的评价。但并不说明她不爱孩子,相信天下所有妈妈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
教师过渡:妈妈口中的儿子们到底是三个怎样的儿子呢?继续往下看。
(四)学习7-13自然段
PPT投影:
2.与同桌讨论:你喜欢哪个儿子?说明理由
3.学生默读、画句子,再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多谈,不要唯一答案。
喜欢: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教师启发思考3个动词:跑、接、提
引发思考:在孩子这一跑一接一提时,他会想什么呢?(妈妈提水太辛苦,想赶快分担妈妈提水的辛苦,帮妈妈提水。)
教师引:用实际行动分担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妈妈,这才是真正爱妈妈的表现。
——“沉甸甸”这水桶有多沉?——描红,合适词语搭配,看看前文怎么写的?
指名说:
“一桶水可重啦!”
“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
正是由于一桶水之重,所以作者在这特意写出妈妈们提水的辛苦,再来读:
第二处对比:
师生总结:这两个孩子与第三个孩子比,不同在于,他们仅展示自己的才艺,本领,没有体谅妈妈的辛苦,为其分忧解难。所以,觉得第三个孩子想到实际行动爱妈妈。
PPT投影这三个儿子的做法。——副板书:对比
教师总结:看这三个儿子,前两个心里仅有自己,展示才艺罢了。而第三个儿子心中想到的却是妈妈的辛苦,帮助妈妈分担,心里挂念的是对妈妈的关爱。
教师过渡:而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的老爷爷,在妈妈的询问中只说了一句话,
齐读: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是为什么呢?
(从这里拎出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力气大,嗓子好,懂孝顺,三个儿子各有特点,但老爷爷看到这3个儿子的中,能真正用实际行动关爱妈妈,懂得孝敬父母只有第三个儿子,所以才说只见一个儿子。
——课文学到此,想问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
懂得道理:该用实际行动去关爱长辈,分担其辛苦。爱在不言中,爱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
一事一理,板书:爱、孝 亲 理
国学经典的教育导入:(中华传统典籍)
三、教师过渡
作为子女你们会怎样去用实际行动爱父母,做个孝顺的孩子呢?此刻,相信你们心里都有一个答案:请同学例举生活实例,谈做法。
国学经典的教育导入:(中华传统典籍)
四、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回味爱的故事。
五、作业
尝试日行一孝,帮父母每日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