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督导理念,构建新型教育督导机制
2018-03-03江西省医药学校刘香菊欧阳晓露
江西省医药学校 陈 静 刘香菊 欧阳晓露
经济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由粗放型转向质量型,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促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在这样一个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时代,中等职业教育走质量之路是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中职学校的现状
由于多年来国家的不重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限制,职业教育发展可持续性的缺乏,社会体系中职业和薪酬的不对等性,使得职业教育沦为人们观念中的“二流”和“三流”教育。为了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不得不深入到农村的中学去做宣传,以便争取到哪些升学无望的所谓的“潜能生”,而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是迫于经济压力或孩子的“不争气”才选择了免学费的职业学校。因此,中职学校走质量之路显然举步维艰。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国家加大了职教培训资金的投入,培养出了一批理实一体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优化和共享职业教育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所以,现在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最好的时代,但许多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原有的办学水平之上,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社会用人标准之间的相去甚远,中职学校要抓住这一发展时机,就必须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大批的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人,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的职业观念真正走进人们心里。
二、中职学校当前教育督导机制
那么职业学校究竟怎么来提高教学质量?众所周知,教育督导作为中职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许多职业学校质量提升的主要动力。中职学校要走质量之路,谋求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完善督导制度。从中职学校目前实行的教学督导机制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教学主管校长直管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直接领导教学督导工作,一切教学督导工作由主管校长负责;(2)挂靠教务处型。此类督导完全处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仅为其一个下属科室,虽然增强了教学工作和督导工作的协调性,但是也使督导丧失了其独立地位,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附属,起不到应有的督导教学的作用;(3)职能处室型。单独设立教学督导处或科,与教务处或科同级,此种督导类型有利于督导部门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部门和督导部门的协调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我校自成立督导处以来,不断发展进步,依次经历了以上三种模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督导体制。目前我校采取职能处室型督导机制,与教务科同级设立了教学督导处,共有处长一名、干事一名以及作为教学巡视员的教师几十名,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设定了教学督导方针和政策,并根据教学和督导情况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程序,如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图、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和教学事故处理规定、教学台账管理制度、任课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等, 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实现了教、评分离,建立了角色明确、职责明晰的二级教学检查督导体系,强化了督导工作力度,加强了督导质量,并且创新性地组织了校长巡视日的活动,坚持采用教学巡视情况拍照上传微信群,提高透明度和督导效率。经过几年实践,已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评教体制。
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学质量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校原有的教学督导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督导效能下降
传统的教学督导机构在学校规模不大的情况下确实可以提高督导效能,但随着近两年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难度的加大,而学校目前的督导处身兼教学和教学管理督导的多项工作,在大量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对学校教学质量实施全面、持续的监控。
2.督导处人员结构不合理,督导人员来源单一
我校的督导处设处长一名,干事一名,教学巡视人员几十名。组成督导队伍的这些成员都是本校的任课老师。首先,这些老师身兼行政、教学和督学各项工作,往往就对督导工作处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对督导工作的重视性不够,甚至对督导工作不是很了解,只能机械地记录巡课情况,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更不用说提出解决改善的方法。其次,督导队伍里的老师相互之间非常熟悉,本校的老师之间经常会出现互相包庇、打人情分的现象,难以客观公正的显示教师教学水平。这不仅会影响督导工作的公正性,更会使教学工作陷于创新停滞的不利局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
3.督导形式单一
学校的督导主要是采取听课、学生评价等形式,只能单一的反应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能全面的反应出一位教师工作的连续表现,有些时候还可能出现,抓的严格的老师遭学生报复,被学生打低分的现象。这就导致了督导工作“督的片面”、“导的不到位”。
4.过分强调教育督导的监督功能,重“督”轻“导”
督导即监督与指导,它既有监督、检查和评价的职能,也有指导、咨询和服务的功能。但是,目前普遍看来,许多的中职学校的督导工作教学督导工作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对“当事人”进行监督与检查,进而对老师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以保证教师不敢再犯,而忽视了督查后与教师的沟通和指导,使老师很难明确的了解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种传统做法如同“走马观花”,仅仅停留在分析问题的表面,不能深入地解决实际问题。无形中,督导者在教师中要么留下“教师警察”的严厉印象,要么留下“走走形式、不负责任”的不良印象。结果导致教学督导功能单一,督导工作缺乏效力,从而使督导工作流于形式。
5.对班级和教师的量化考核过分强调鉴定性评价
学校督导处自成立以来,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也形成了一套量化考核的方式—鉴定性评价,以检查验收为主要方式,以统一的、刚性的量化指标核对打分为基本方法。鉴定性评价对于低层次的合格性达标验收的确很有必要,但是对于高层次、高水平、独具特色的教育及管理工作就很难做出科学的鉴别,并且很容易扼杀被评者的创新精神。鉴定性评价因为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第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无论对于督学们还是对于被督导的对象,鉴定性评价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指标达成度和时限上。这两点对于保证教育投入水平和基本规范是否达标是有效的,但是一旦指标要求和现实差距太大,且时限又较紧时,少数被评者虽竭尽全力也难以企及,要么积极性严重受挫,要么很难保证其采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指标达成度。相反,对于那些已基本达到指标体系的被评估者往往无须太多努力便可获得好评,因此评价也就失去了它的激励性。第二,强化了督导与被督导双方的矛盾对立,弱化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指导促进功能。鉴定性评价容易造成被评者的对抗心理、应付心理和迎合心理,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造成督学们及其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被架空,自然也弱化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指导与促进功能。
三、创新督导理念,引进诊断与改进,筑梦提高质量
针对督导制度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创新教育督导理念。创新教育督导理念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2016年4月7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出台了《关于做好中等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通知》,我校积极组织了对通知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的学习,方案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构建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要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要以培养人才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根据这一任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做出了重大调整:一是实现管办评分离;二是教育教育评估体现新的特点三是办学方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四是管理方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因此传统的教育督导制度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中职学校的发展。传统的督导评估作为外部的评价,是一种外部动力,是形成职业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升的外部压力。中职学校要发展,要走质量提升之路还需要完善制度、建构机制、强化激励,不断诊改以形成职业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只有外部评价和内部刺激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共同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中职学校才能繁荣发展。但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这两种动力建设还处于不平衡的发展,以传统的督导评估为形式的外部评价由于实践历史较为长久,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在“诊断与改进”推出以前,而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体系的思路和举措还一直处于理论探讨、实践摸索之中,即没有普遍认可的工作抓手,也没有系统的评价模式。
诊断本是医学术语,最早将“诊断”原理运用于社会科学,作为内部管理重要手段的是企业,并形成了企业诊断理论,促进了企业的自我发展和良性运转。本世纪后“诊断”进入普通教育视野,成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教育管理技术。诊断的行动核心是“目标导向”下的“问题引领”,“诊断与改进”是从学校工作现状入手,依据计划目标寻找问题,进而界定和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制订整改方案,着力改进的过程。“诊断与改进”将质量提升的重点集中于学校内部,它突破了职业学校质量提升一味依赖外部检查评估促进的传统思想,改变了学校被动应对外部压力的状态,而且激发了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从强化要素和构建动力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要素建设,强化了质量提升的支撑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常态性的周期进行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了旨在质量提升的自我促进力量;它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质量中的应用,改变传统的过多依赖定性分析的习惯,更多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寻找质量提升的新的突破口;它以复核为推手,培植学校不断诊改,力图使学校诊断与改进在规范平台上高效有序进行。
“诊断与改进”让质量提升永远走在路上,它是学校走出困境、步出平庸、奔向高峰的动力源泉,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努力。它作为新时期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新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新时期,教育督导也应引进诊断与改进的思想,我们的督导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以督导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外部评价,另一方面应以目前学校需求为导向、以教育督导的问题为行动核心、以质量为主旨、以三全为基础、以目标为依据,以不断的完善制度、建构机制、强化激励,形成职业学校走出困境、创新个性、谋划辉煌的内在动力。诊断性督导,需要我们的督导人员学会做“扁鹊”、当“名医”,要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步诊病法,多途径了解信息,有意识查找问题,挖出学校问题的“病根”,全方位分析成因,准确为学校的发展把脉。还要及时拿出诊断性的评估报告,召开学校班子成员大会,要求学校各部门拿出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同时将督导情况上报督导室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