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新生适应性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2014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

2018-03-03李金秋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生专业护理

尹 瀛,李金秋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41)

成长于信息时代的“90后”青年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的一代,也是身处社会变革与西方价值观冲击的时代,复杂的时代背景必然会对“90后”青年人产生影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90后”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护理专业的适应程度和思想认知是怎样的、存在哪些问题,高校如何调整应对措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课题组对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2014级护理系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护理学生入校后的适应性现状,为医学院校培养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今后入学的学生更快地适应专业学习,为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迈好第一步”。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4级护理系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人数364人,年龄范围18~20岁。共发放问卷364份,实际回收问卷33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31%。

1.2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测试,问卷由29个客观题组成,测查内容是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各个方面,主要涉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学习与作息时间安排、如何排解压力及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与规划等。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有效,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由课题组成员统一发放问卷,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以确保问卷完成的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理新生入学适应性现状

2.1.1 向往独立但缺乏自律 2014级护理系学生的年龄范围在18~20岁,介于1994至1996年,这个群体正处于“90后”时代的中期。他们普遍的特点是个性突出,向往独立,却又无法完全脱离对家庭的依赖,在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具有主观、片面、自我的特征。根据调查,入校新生普遍向往独立生活。提问中,对于“我能合理支配生活费”这个选项,79.46%的学生选择基本符合,说明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安排好日常开支;在“我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这个问题上,68.45%的学生选择基本符合。相反,说明有31.55%的学生表示作息时间不规律,晚睡、赖床甚至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2.1.2 拙于人际交往而突显孤独感 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依然无法脱离对父母的依赖,44.65%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里面的社交活动感到不太满意,主动参加学校里社团活动的学生只占34.82%,说明学生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还需要一个过程。92.27%的学生选择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够照顾好自己,说明新生对自己的自理能力很自信,但对于“和异性同学相处得较好”这个问题,只有24.4%的学生选择了完全符合,说明刚入校的学生在处理异性同学的关系上,显得较为生疏。在问到“是否时常想家”时,仅有3.27%的学生表示从未想过家。

由此可知,学生进入高校以后,虽然能够独立地进行日常生活,但是自律性的缺乏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里自由宽松的作息时间,又因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导致他们时常感到孤独、想家。

2.2 护理新生专业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2.2.1 调剂造成的专业思想不稳定 据调查,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的学生占62.2%,对自己的学业地位基本满意的占68.46%。说明大多数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后,还可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但还有30%左右的学生并不能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这其中的原因各异,例如填报志愿的时候对所选的专业期望值过高,造成入校后产生心理落差,且一时又无法调换专业,以至于提不起学习兴趣,进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抑郁。还有部分学生是经过专业调剂的,这种情况在护理学系表现突出。因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导致很多考生的第一志愿填报都将护理专业排除在外,且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因为成绩限制,也不愿意调剂到护理专业。特别是男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的情况,对护理专业存在的抵触情绪较为严重。

2.2.2 缺乏护理专业的规划与指导 据统计,在专业学习方面有55.65%的学生还没有找到较为满意的学习方法,更有49.71%的学生表示一直都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在专业实践方面,学生主动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为以后的就业加强各种训练的分别占34.23%和61.9%,说明学生意识到临床实践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主动为将来的就业打基础。然而,88.1%的学生不知道哪些专业知识是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31.5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地位感到失望,38.69%的学生对未来求职没有信心,说明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不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将来的就业情况。

以上问题的存在,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紧缺,采取的全体新生集中式入学教育,集体教育造成学生对护理专业比较陌生,认识不够充分。二是学生入学后的适应过程比较漫长,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指导,对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感到茫然。三是大学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知识量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 建议

在时间上,学校安排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时间为一周或半个月,而心理学家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应该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心理上还处于过渡期,还未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经过高考的洗礼,紧绷的神经一放松就会降低自我约束力,产生懈怠情绪。为了纠正少数学生开始出现的学习懒惰、散漫情况,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顺利度过适应期,护理系创新了一系列教育引导方式。

3.1 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刚入校的护理系学生存在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护士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薪酬待遇不高,升职机会少[1]。另外,受媒体宣传的影响,认为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难免会介入医患矛盾当中,处理不当还会遭到患者家属的打骂。因此,部分学生会对护理职业的前途感到希望渺茫,产生消极情绪。

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护理系邀请了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系主任、教师和辅导员举办了讲座,着重讲解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使学生了解到护理专业被教育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康复、老年护理、妇幼等专科护理将更加炙手可热,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通过系主任讲解专业发展前景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归属感。

3.2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教育

护理专业是一门临床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将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整体护理。因此,护理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各种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尽快融入护理专业学习。

预见习是一种重视临床护理综合实践的实习活动,它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主实习。从大一开始就接触临床,能让学生深入感受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其对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重视,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PBL、TBL、案例分析、双语教学、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教学角色互换和情景模拟表演等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护理系“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并完善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它包括:以提升思想品德素质为主题的“雷锋月”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护理临床操作技能为基础的“5·12”系列活动及实习前授帽仪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积极开展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相关的女生节系列活动及“5·25”心理健康演讲比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放松身心。

3.3 创新班级管理制度,抓好学风班风舍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班风和舍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外在因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团结的班干部队伍和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护理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举措并重的管理方式。

学风建设方面,着重加强入学教育,在立规树纪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学风建设主题班会,从思想上积极教育引导学生端正优良学风、摒弃懒散行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学业预警制度,督促学生重视学业;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走出宿舍,拒做低头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立学习互助组,采取“一帮一”“一带几”“先进带后进”等措施,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的指导帮扶;开展赴台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助力学生做好学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加强考风、考纪、诚信应考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以考风促学风。

在班风建设方面,引入学生班助机制,重点培养学习优秀的学生干部。在高年级选拔出优秀的、学有余力的班干部,担任低年级各班的班级助理,参与班委会抓好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工作,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学校大环境和部系大家庭。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部系组织的各项文体和公益活动,在节假日举办班级联谊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宿舍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优美的寝室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精神面貌。宿舍人际关系是学生在校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辅导员建立了寝室长晚点名、不定时查寝制度。即每天晚上由寝室长报告寝室人数,提醒学生按时作息,对外出、晚归的学生做记录,对屡次晚归的学生进行谈话教育等。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寝室文化节”活动,通过对每间寝室的装饰、环境卫生、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评比,对优秀寝室予以表彰公示等形式,以期形成“宿舍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公共责任意识。

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适应生活变化、学习变化、人际交往变化的需要,是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2]。针对“90后”这一学生群体的特征,在传统入学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以专业特色吸引学生,以科学的制度管理学生,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熊静.护理学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的调查与思考——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1):237-238.

[2]韩金明.关于“9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的研究[J].理论界,2011(8):200-202.

猜你喜欢

新生专业护理
重获新生 庇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新生娃萌萌哒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