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浅析

2018-03-03侯健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班主任

张 也,李 欣,侯健俣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大学生在面临学业、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多方面压力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自身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排解、协调,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有关部门对北京部分大学的调查中显示,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不少大学中精神类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1]。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教育群体,面对大学生如此多发、突发的心理问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予以重视。

1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环境适应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环境适应、离家焦虑、人际交往是新生刚入学时的主要压力。初次远离家乡、亲人,新的环境、住宿条件、新的同学等,都让他们感到陌生,如果大学生不能尽快把自己融入这一新的环境,尽快找到与室友、同学的相处方法,就极有可能因为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引起心理问题[2]。

1.2 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心理压力

与高中的填鸭式教育不同,大学教师很少精细化讲解,主要靠大学生课后自行学习,这就需要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同时,在看似大量空余时间的背后,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各种技能等级考试、考研、考博培训等,使大学生倍感压力。再加上许多大学生入学后无法适应、成绩平庸,因此往往极易产生消极、自卑情绪,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1.3 情感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

对情感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因素。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由于缺乏恋爱经验、缺乏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往往会因失恋、暗恋等问题致使情绪起伏,影响学业甚至走向极端。

1.4 社会、家庭影响带来的心理压力

社会、家庭等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中的不当观念、单亲环境的负面影响、校园中的消费攀比等,都是部分大学生产生忧郁、自闭、敏感多疑等巨大心理压力的隐性因素。

1.5 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心理压力

抱着“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许多大学生对未来择业的期望值过高,这就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同时,因不同家庭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的就业机遇差异,会使大学生对社会的公平性产生强烈质疑,从而引发偏执、自卑、怨恨、暴躁甚至报复社会的过激行为。

2 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早期,辅导员以“政工干部”“政治辅导员”等身份承担高校大学生工作,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各项日常事务管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高校工作的“一线人员”,作为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亲人”,辅导员除了上述传统意义上的角色定义外,面对大学生入学后因方方面面因素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及时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疏导心理危机、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健全人格等一系列心理健康辅导,也是其工作职责。那么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日常事务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者便是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辅导员大体相同,只是部分高校的班主任由校内任课教师担任,属于兼职工作。

(2)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班主任的多重身份可具体分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心智并不成熟,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个性强烈的他们,也很难顺从“古板”的说教方式。“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班主任只有努力提升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才能使大学生信服,成为大学生的榜样。二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在大学生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前,辅导员、班主任主要通过对大学生的行为观察、班级同学情况反馈以及心理测试等途径事先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即被消除。同时,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能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心理问题的起源,在与班级同学的沟通互动中敞开心扉、融入集体。三是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除特殊的严重情况需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心理咨询师干预外,通常情况下由辅导员、班主任分析原因,查找症结并对大学生进行疏导。在心理学中,3个主要因素是人类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即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3]。这就需要辅导员、班主任以自身的专业技能、反应力、洞察力分析处理大学生因不同情况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3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专业素质培养

目前,虽然各个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都较重视,但相关工作的开展却不理想。辅导员、班主任在心理教育方面专业素质的欠缺,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些辅导员甚至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心理问题、思想问题混为一谈,工作仅仅流于表面,难以解决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而部分班主任因日常课时任务较多,也会忽略心理教育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近年来,教育部已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具体方向、紧要任务做出明确规划,高校应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能力培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目前辅导员、班主任整体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高校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在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实践中,也应重视积累经验、做好总结,不断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及发展特点,为高校大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高校辅导员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是学校专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所以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动态,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随时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这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重要前提。一些高校要求辅导员不定期检查大学生宿舍、检查大学生课堂出勤、召开主题班会、与大学生一起参加早操等,都是为了使辅导员能够与大学生之间进行接触,加强沟通交流,以便及时、妥善地应对突发事件。同样,对于兼职或全职的班主任也应该在授课任务以外的时间开展上述活动,增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以大学生为中心,加强沟通交流,能使大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之间形成情感共鸣,能使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思想波动、心理变化及时掌握,第一时间予以排解和疏导,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正视问题,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护航者、引路人。

3.3 加强不同疏导方法的灵活运用

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学生工作者应根据大学生实际采取适宜的心理教育疏导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疏导法,分为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即在大学生面对突发情况或巨大压力时,辅导员、班主任针对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积极劝说等,以达到大学生增强信心、减轻压力、放松自我的目的。心理教育,即教会大学生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以健康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二是环境疏导法。高校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心智尚不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构建和谐融洽的寝室环境、温暖包容的班级环境、民主文明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三是激励疏导法。这一方法主要针对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自卑、自闭、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大学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被人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层次需要[4]。激励疏导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与大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让大学生感受到被人尊重,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以此克服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状态。四是宣泄疏导法。部分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因长期压抑消极情绪,没有正确的宣泄或排解渠道而产生的。因此,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建立“心理减负室”“心理发泄室”;班级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倾吐箱、开展心理团体训练等多种切实可行的心理宣泄方法及渠道。

[1]谭丽莎,潘祎.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185-187.

[2]李帅,马春晓,赵望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商业经济,2013(1):113-115.

[3]王方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问题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40-41.

[4]尹怀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J].教育时空,2013(9):164.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