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最美中国红
2018-03-03文丨
文丨 钟 芳
红色,如火焰,代表着吉祥、喜庆、美好、和谐,让人心动,让人向往,让人激情。如果要用一种色彩去界定春节的话,那就非红莫属。春联是红的,灯笼是红的,福字是红的,节庆饰品是红的,大年三十晚上一串串惊天动地的鞭炮是红的,孩子吃的糖葫芦是红的,新衣服也大多是红的,派压岁钱的封包自然就更是红的了……满眼飘逸的中国红,闪烁着耀眼的光彩,映红了千家万户的喜悦。
春节传承几千年,很多古老的习俗跟随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沉淀至今,留下了红色的烙印。这种红是中国独有的,溯源于华夏民族对太阳神的虔诚膜拜,是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太阳象征永恒、光明、生机、繁盛、热烈和希望,自然红色表现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凝结着百事顺遂,逢凶化吉的心愿,绵延地传递恒久的温暖情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旧岁,迎新春,贴上红彤彤的春联是过年最具有标志性的民俗文化之一。“大年三十贴春联”是很多人寒冬腊月里温暖的记忆。全家人一起动手,先把门楣上已经泛白的春联除扫干净,再把崭新的火红春联用打好的面浆小心翼翼地贴上去,过年的喜庆和团圆的快乐一下子从心中弥散开来。不论是亲自磨墨书写的还是印制的春联,都字字彰显吉利,寄托着主人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红灯起,年味浓。腊月三十过大年,孩子们打灯笼,家家户户厅堂屋舍大红灯笼高高挂,串串红艳在朔风里飘荡,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新年气象。灯笼又称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它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艺术,以及竹编、铁箍、纸扎与刺缝等工艺技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元素和符号。在民间,灯笼象征着家庭圆满、添丁发财,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装饰品。“盏盏灿烂,撑起一片祥和,握着历史的渊源,围圆地面的银河。”这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庆祝春节花会的盛大场面。
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写出了家家爆竹、户户焰火的景象:“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午夜时分,是放鞭炮的时刻。中国自古便有“开门炮”的说法。即在除夕夜点燃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近年来,为保护环境,不提倡放鞭炮了。有的尝试推广电子鞭炮,在延续春节放炮习俗的同时,兼顾低碳环保,也为红火的春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