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梦

2018-03-03文丨

遵义 2018年4期
关键词:豆花参军回老家

文丨 全媒体记者 龚 琴

随着空气中飘散着的腊肉味越来越多时,年,愈发近了。

彭九万最近很忙,每天,除了像往常一样推豆花去菜市上卖外,他还在忙着置办年货。虽然很忙,但他却很充实,也很快乐。

或许是年纪越来越大,在回到家后,彭九万总爱抱着孙子,给小孙子讲过去的故事。彭九万的老家在重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因为地少人多,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30年前,他还不到30岁,大女儿刚出生没多久,看着嗷嗷待哺的女儿,再看看破败的房子,他难受极了,也下定了决心要出去闯一闯。

闯一闯,就这样,彭九万来到了遵义,一待就是30年。

刚到遵义时,彭九万拉过板车、当过搬运工、做过泥水匠,生活都没有太大的起色。后来,彭九万跟一个朋友学推豆花。靠着这门手艺,彭九万在遵义安家立业。其间,彭九万的儿子出生,他的干劲更足了。

30年了,彭九万早已在遵义买了房、落了户,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遵义人。他的儿女也各自婚嫁。因为交通不畅,彭九万并不常回重庆老家。今年1月开通的渝贵铁路大大地缩短了重庆到遵义的距离。最近,随着年关将近,彭九万就想回家看看,从遵义茶叶、烟酒到鸡蛋糕、牛肉干等小吃,他买了几大袋。他还有一个愿望,过完年,想将家中的老母亲接到遵义,让母亲在遵义安享晚年。

和彭九万不同,龚宣强是一个地道的遵义人。

龚宣强的老家在新蒲新区虾子镇兰生村。自45年前离家参军后,他就离开了老家。但每年春节,他都要回老家。以前,他有点儿“怕”回老家,只是因为回家的路实在不好走。

从虾子镇街上到兰生村的这条路,龚宣强走了60年。1958年,龚宣强3岁时,由公社带头,群众集资、出工,修建了兰生村到虾子镇上的马路,没有石头、没有水泥,路面狭窄而弯曲,其实就是一条泥巴路。与其说它是马路,不如说它是“牛路”。因为在这条路上从来没有车子在上面开过,只有村里的牛日日从上面踩过。

龚宣强读小学时,学校离家大约要走1小时,路还是那条路,没有多大的变化。每天用脚丈量,步行往返,那条路也成了龚宣强行影不离的伙伴。风来时,尘土飞扬,睁不开眼睛;雨至时,泥泞不堪,常常“摸爬滚打”才能到学校。

在10岁之前,龚宣强的天地就是家附近的山坡和河流。有时站在山顶,看着那条弯弯曲曲的小道,龚宣强就想走到路的尽头去看看,在路的另一边有些什么。龚宣强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可是父母却总是告诉他:“娃子,路不好走,等你大点儿才能带你去镇上转转。”

路在脚下,却无法向远方延伸。

1974年,龚宣强参军了。第一次穿上了军装,也第一次坐上了汽车。胸戴红花,身穿军装的龚宣强和战友们一起迎接自己的参军生涯。在阵阵锣鼓声中,汽车缓缓地向远方驶去。坐了汽车又坐火车,每一样都是那么新奇的体验,龚宣强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村庄渐行渐远。

路不通,回家不易。

后来,修路、扩路、护路、养路。那条回家的路总是弯弯绕绕。

到了2018年。路还是那条路,又不是那条路。

前两年,由政府先后出资近千万对虾子镇到兰生村的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的道路宽5米,全长14.5公里,路面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现在从虾子开车到兰生村只需不到半小时。

现在龚宣强回家再也不发愁了,儿子的1.4排量的小轿车也能很轻易地开到老家门口。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又是一个春节,龚宣强打算年后回老家定居。老家的房屋进行了翻修,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去哪儿都很方便。出来几十年了,落叶归根,他还是想回到他的来处。

“看我新修的房子,三层楼、门前还有一个大院坝,可以停车、也可以种花!”徐晓凤很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她家新房子的照片。

徐晓凤是播州区三岔镇的村民,今年40岁,家里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以前家里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

她家以前的老房子就只有一层楼,年久失修,天上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为了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10多年前,她和丈夫来到遵义打工,徐晓凤卖菜,丈夫当泥水工。这几年,遵义的发展很快,他们也赶上了好时候,挣了不少钱。

用这些年的积蓄,再加上一些借贷,他们新修了老家的房子。

孩子们的成绩都很不错,也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徐晓凤的新年愿望有很多,她想让日子更红红火火,也想把欠的钱尽快还清,还希望女儿今年能顺利地考上大学,再难,她也要让儿女完成学业。

猜你喜欢

豆花参军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杨参军
再回老家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坐高铁回老家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媳妇跳井
好男儿,参军去!
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