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3-03曾晓霞
曾晓霞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栓塞引起的缺血,容易引起各种心血管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临床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威胁大[1]。临床治疗中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新颖护理模式,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临床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临床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48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其中24例实施循证护理,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48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研究资料的获取均通过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肝肾脏器严重疾病、有严重精神智力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27±2.06)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5.03±1.22)年;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47±2.31)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53±0.2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医嘱进行用药指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基础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措施的落实提供科学依据。由护士收集科学文献资料并结合科室护理经验,制定患者的护理流程和相关的应急方案。具体包括:①循证护理支持。根据临床针对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文献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查找,通过相关文献书籍的翻阅,查找与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科学系统的临床评价。由相关护士对所查找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评估该文献资料在临床实际中是否合理。寻找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护理的相关理论支持,根据文献中的资料以及临床护理经验,制定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案,护士在文献收集中应确保所有其支持的护理操作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等。②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输注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增加心脏的负担。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等,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且汗液较多,则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护士应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内心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饮食上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
1.3 评价指标
护理效果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心肌梗死症状明显缓解,心力衰竭情况明显好转,能够下床进行轻微活动;有效:患者心肌梗死症状稍缓解,心力衰竭情况稍好转,能够进行少量的床上运动;无效:患者经护理后无上述情况的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若无有效的措施,容易引起患者血压下降、发生休克甚至导致死亡[3]。循证护理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之前,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考虑患者和家属的意见,积极寻求护理支持[4]。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并结合护理经验,不断修正和改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细节,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研究中循证护理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在基础生活指导上,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操作。指导其合理健康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提高机体的耐受力。结果表示,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1] 邓小琴.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187-1188.
[2] 王瑞芸,谢金平,卢进杰,等.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4):2237-2238.
[3] 王怀霞.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64-65.
[4] 李 杨,杨连娟.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55-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