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穷根走“花样”扶贫路

2018-03-03刘光琳

农家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鸡木村黑山羊

本刊记者 刘光琳

为使贫困群众实现多元增收,广西各地坚持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千山万弄百万羊、百村千万跑山鸡、户均一头瑶山牛、满坡茶树遍地果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合浦:六湖蜂蜜和曲木黑山羊走俏市场

位于北海市合浦县的曲樟乡,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贫困乡,全乡有12个自然村,库区移民占总人口70%。其中曲木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共135人。

程卫东是派驻曲木村的第一书记。当初走进曲木村,程卫东发现,曲木村地处僻隅,农耕技术落后,再加上人多地少,种地仅够自给自足,完全没有其他额外收入,导致贫困户近半。程卫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脱贫成了他最伤脑筋的事。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他曾尝试过种植蘑菇、饲养猪牛等多种经营,但都见效较慢。因为养牛的周期性比较长,况且购买牛犊的成本很高。养猪虽说当年能见效,但投入成本也大,除了苗种,还要购买饲料,最后一头猪也只能卖到300多元钱。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卫东了解到蜜蜂养殖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见效快,且曲木村林木茂盛,自然条件、环境都非常适宜蜜蜂放养,他决心试一试,将养蜂产业确定为脱贫产业。有了想法,程卫东就动员贫困农户尝试养蜂,从2015年开始,仅用了半年时间,全村34户贫困户就有20多户开始养蜂,不少农户当年就已经实现了脱贫。

“我从2015年开始养蜜蜂,仅用了半年时间,20多箱蜂就产70多斤蜂蜜,按市场价格每公斤120~160元出售,2016年时第一次收蜜就卖了5000多元呢。”曲木村的农户陈世光高兴地算起了“甜蜜账”。

虽然养殖了蜜蜂,但并不能让当地群众都能脱贫致富。怎么办?曲木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除了适合养蜂,也适宜发展黑山羊养殖。

“我们本地黑山羊,专吃天然青草,不喂饲料,纯绿色环保,肉嫩鲜美,供不应求。”曲木村养羊基地负责人陈洪维介绍说。

2017年以来,该村为了更好地发展特色养殖。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该村吸纳贫困户成立“六湖合作社”,分别与本村养蜂大户、养羊大户签订合作养蜂、养羊协议,先后投入后援单位扶持资金12万元,购买200箱蜜蜂;投入市县级专项扶贫资金43万元,搭建羊棚510平方米,购买黑山羊、波尔羊410只,建成要岭、屋元两个养羊基地,均由养殖大户负责养殖、防疫等事宜,实行保本经营,按比例分成。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该村成功打造养羊、养蜂两大特色产业,使“六湖蜂蜜”“曲木黑山羊”声名鹊起,订单不断飞来。如今,坝角养蜂场有蜂群250余箱,每年产蜜约2500公斤,价值25万元;要岭、屋元两个养羊基地有410只羊,年产羊羔1025只,价值82万元。按照分成协议,合作社养蜂每年收益2000公斤蜂蜜,价值20万元;养羊每年收益410只羊(每只羊不低于20公斤),价值32.8万元,合作社留10%发展资金,集体经济留10%,剩余80%分给入股的38户社员,每户社员收入1.1万元。

“现在村里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更大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包括100亩牧草场,一个羊乐园农家乐,养殖黑山羊2500只,总投资220万元,这是自治区村级集体经济扶贫项目。”程卫东说,目标是把曲木打造成北海最大的黑山羊养殖基地,“至于蜂蜜产业,2018年村里目标是蜂群1000箱,产蜜1万公斤,成为北海市村级集体经济中最大的养蜂基地。”

都安:“跑山鸡”跑上致富路

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元力村位于大石山深处,自然环境恶劣,村民以种植玉米为生。驻村“第一书记”单振风按照“投资不如引导,上新不如改旧”的思路,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都安跑山鸡养殖点。

弄记屯村民唐秀优从事养鸡业,但一直难成气候。2015年11月初,单振风和唐秀优一起圈地养鸡,不喂饲料,每天喂食一顿玉米,其余时间将鸡放到山坡散养,杂食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几个月下来,因为鸡的肉质好,颇受市场欢迎。单振风认为,产业要想成气候,就应该有自己的品牌。于是,就把唐秀优饲养的鸡命名为“跑山鸡”,并且引导12户贫困户一起养殖,使“跑山鸡”在当地成为一个品牌。

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通过养殖“跑山鸡”脱贫致富,元力村成立了“都安跑山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引领群众通过自养和领养模式发家致富。自养的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回收等服务,收入全部归群众所有,群众一年可以养殖3批土鸡,每年可收入1~2万元。领养则由合作社统一建鸡舍、统一管理,群众出劳动力,公司统一定价回收土鸡,扣除前期付给群众的工资和鸡苗成本,收益归群众所有。“目前已带动发展有6个分厂,社员30人,涉及贫困户20户。一般情况下,一只鸡的纯利润在10~15元左右,一个分厂一年可收入10万元以上。”合作社负责人唐秀优说。

村里像唐秀优一样通过养“跑山鸡”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很多。也带动了周边村屯群众养殖“跑山鸡”的热情。

“从2012年回来开始养鸡,两年我家就脱贫了。”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镇六里村弄内屯村民周上渊一边洗着刚买的新车一边说,“养殖‘跑山鸡’,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两个养殖场年纯收入20多万元。”而2016年就脱贫的村民周锡炳则说:“政府给我建鸡舍,合作社技术员教我养鸡技术,在家养鸡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

据了解,“跑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饲养土鸡1万只以上的大规模养殖户3家,饲养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1家,500只以上的养殖户26家,50~200只的养殖户遍布该县7个乡镇500多户贫困户。 “跑山鸡”作为该县主要扶贫项目产业之一,目前已发展跑山鸡养殖合作社198家,注册资金3.38亿元,年养殖跑山鸡313万羽。预计2019年底,全县饲养都安“跑山鸡”1000万羽,覆盖19个乡镇。

作为该县产业扶贫示范点、青年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元力村的“跑山鸡”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月出栏“跑山鸡”量已近万只,产品在南宁、柳州等地打开市场。同时,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广西贫困片区农村扶贫试点示范项目援建资金300万元。基地使用援建资金修建鸡舍,免费分给贫困户使用,有效地帮助了贫困群众增收。

此外,在单振风的倡导下,元力村成立了包括“都安跑山鸡”在内的7个合作社,形成了弄记发展跑山鸡、弄变发展食用菌、弄通养牛和弄帮养羊等产业带动点。随后,他又联合元力村委会,和返乡农民工一起,成立了都安元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当地的土特产品经过深加工,推出了美人藕粉、山隐产品、跑山等一系列农产品,并注册了“元力村”牌商标,使元力村的特色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更好的价钱。

容县:“牛大力”致富“真给力”

容县石头镇石剑村位于镇西南部,属于“十三五”贫困村。村中有耕地70公顷,其中水田64公顷,林地16667公顷。

梁汉生原是水口村的经济能人,走南闯北做八角、玉桂生意三十多年,在经过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动员后,梁汉生马上放下所有生意,邀上好友莫开枝共同回乡带领父老乡亲通过种植中药材牛大力脱贫致富。

2015年10月底,以梁汉生、莫开枝为法人代表的和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石头镇石剑村成立了,该合作社以种植中草药材牛大力为主,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扶持贫困户就地进行中药材种植、初加工,然后公司回收深加工,以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2016年3月, 梁汉生、莫开枝在营垌石剑试种的牛大力幼苗通过了高温、雨雪的考验,长势良好,试种大获成功,更加坚定了他们种植牛大力的决心。他们经过研究,决定以石剑村红石队的300亩盘古山作为基地,向周边村屯辐射,希望做大做强牛大力种植产业,带领贫困村的农民一起致富。他向卡村民宣传解释,像石剑、营垌、上石和甘冲都是偏远的山区乡村,山高路远,人均耕地不足0.5亩,相反山地和林地多,每家均有5亩以上林地,一亩可种植1200株牛大力,经过3~4年的生长后每株可收获2.5公斤以上的牛大力药材,每亩可收3000公斤,目前每公斤100元。就算3~4年后市场价格波动,按最低每公斤20元算,每亩地也有6万元的收入,纯利润超5万元,这是一项前景非常可观的项目,值得大力发展。很快在宣传后短短的3个月就有8户农户加入了种植牛大力的行列。

在种植模式上,经过考察研究,他们决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村经济能人以带动模式大胆引进大企业大老板,借力发展,共同致富。经过努力,他们与广东罗定的和发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签订了牛大力种植收购合同,解决了种植户的销路问题。

梁汉生和莫开枝两人还计划通过和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种植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收购”模式,扶持贫困户就地进行中药材种植、初加工,然后合作社回收深加工、销售,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牛大力种植的致富路上来。

猜你喜欢

山鸡木村黑山羊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会跳舞的山鸡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台声》画坊
暮晚的黑山羊
池奕民养山鸡致富
山鸡起舞
喜欢吹嘘的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