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靛果忍冬用种子快速繁殖方法

2018-03-03张京龙金成吉董海涛张道成吴春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草原管理站吉林延吉133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蓝靛湿润根系

●张京龙 金成吉 董海涛 张道成 尹 竭 吴春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草原管理站 吉林 延吉 133000)

蓝靛果忍冬俗称黑瞎子果、蓝靛果、山茄子果、羊奶子、鸟啄李,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野生浆果,含VB1、VB2、VB9、VPP、VC等维生素,其中VPP含量高出常见水果近百倍(2800mg/100g),VC含量是苹果的几十倍(20~170)mg/100g。蓝靛果忍冬含有18种氨基酸,并富含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蓝靛果忍冬还含有8种酚类花色苷成分(果实中酚类含量为24.12mg/g)。在人体内,酚类花色苷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起超强作用。蓝靛果乙酸乙脂萃取物降血脂作用显著,可改善人体内抗氧化能力,提高血管内皮功能,预防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的损伤,所以,蓝靛果具有预防毛细血管破裂、降低血压、改善肝功能、抗肿瘤、抗高血脂、抗疲劳、抗癌等作用,因此蓝靛果具有保健、养生和药用价值。虽然蓝靛果在东北地区分布广,资源丰富,但是,选育适合当地的品种和杂交品系,如何提高和改良果品品质,种籽繁殖的栽培技术尤为重要。为此,本人从2002年开始,潜心研究蓝靛果基础栽培技术,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蓝靛果是多年生落叶灌木,高0.5~2.0m,常见于小溪、沼泽地边缘、河床等,喜湿润,为有胚乳双子叶植物。休眠期可耐-50℃低温,开花期能耐-5℃左右的晚霜。可在多种土壤环境下栽培,pH5~7的沙壤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均适合,水分充足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结果,自然分布于年平均气温0℃、年积温1 200℃以上、昼夜温差大的山区或半山区。

1.1 萌芽早

3月中旬开始树液流动,3月末至4月初开始萌芽,新叶生长。

1.2 开花早

4月下旬现蕾、开花(媒介:虫媒花),5月末开花结束,新梢、果实进入生长高峰期。

1.3 浆果成熟早

6月中下旬果实基本成熟。

1.4 花芽分化早

7月末新梢生长结束,进入花芽分化期,8月上中旬花芽形态分化基本结束。8月初,即湿地植物生长旺盛期之前,开花结果、新梢生长结束。8月中上旬,进入过冬营养积累期,应减少与其他草本植物之间的阳光、空间、肥料等方面的直接竞争,这有利于生长繁殖和种群存续。所以蓝靛果早春需水量大,一年中吸肥量大部分在早春吸收;夏季8月后,需肥量相对较少。

2 繁殖方法

2.1 种子繁殖

2.1.1 种子的特点和繁殖前期准备 6月末至7月中旬蓝靛果果实成熟,种子千粒重约0.8g,为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果汁中含有抑制发芽的成分,因此需充分清洗采集的种子。刚刚采集的种子有光发芽特性,过冬的种子对光不敏感,阴暗条件下也可发芽。新鲜的种子有特殊的吸附气泡的结构,种子在水中可漂浮,所以精选种子时选易漂浮的种子,需耐心地除去果肉和果皮,充分洗净种子后(果肉皮中有抑制发芽物质),浸在水中备用(因为晒干后的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蓝靛果种子短时间保存时(约2周,超过3周种子发芽率开始下降),可存于冰柜冷藏(1~5℃);若要长时间保存种子(1~2年),可直接将果实快速冷冻,需要用时放于1~5℃的冷藏室中慢慢解冻,如此发芽率和新鲜种子相差无几。种子发芽温度为20~25℃,因有胚乳,发芽所需时间较长,20~30天可发芽。

2.1.2 土壤的准备 7月中旬准备土壤,细沙土、田土、腐殖土按等比混合,加水湿润后,装于塑料袋,置于阳光下暴晒10天左右,每两天翻动一次,使其充分消毒。准备塑料育苗盘若干(大小约60cm 30cm 5cm,每盘标准留苗数150~200株)。

2.1.3 种子准备 7月中旬,采集蓝靛果备种。洗净浸水,散射光下置于20~25℃环境备用。

2.1.4 育苗池的准备 备好地势平坦的防雨大棚,用砖砌出育苗池,内置塑料布。育苗池要求:所用育苗盘可置入并留有空间。深度要求:可放入5cm的水即可(约两行砖高度)。防雨大棚需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防止强光直射。育苗盘中填满消毒过的土壤,平整后,放进苗池中,放水浸盘,10天后播种。

2.1.5 种子播种和出苗管理 种子与干细沙混拌,保持湿润,即要使种子不脱水,又不可结块,能充分散开。沙量:能把种子充分均匀地散播即可。除净杂草后,把种子散播于育苗盘中,不需要覆土(因其为光发芽种子),每盘保证400~500粒种子。池中水保持3cm深度,育苗盘上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经常观察,保持3cm左右深度的水,及时除草,土壤温度保持在20~30℃。30天后,除掉盘上的遮阳网,这时种子基本发芽整齐。7月末播种,到9月初可间苗,每盘留苗150~200株。如留苗过多,第2年生长密集,植株细弱,根系相互缠绕导致移栽难,移栽伤苗严重。出苗后,喷杀菌剂防病,每2~3周喷1次。因易产生肥害,且易贪青导致过冬难,所以苗期最好不要施肥。

2.1.6 苗后期管理和过冬管理 9月下旬开始,将池中水放干,盘中土保持湿润,可促进根系生长。10月初,株高可达1~1.5cm,盘中土干可浇水(如不干,可不浇水),浇水时,浇湿润即可。如浇水过多,10月末至11月初,因土表水分夜冻昼化作用下,可导致苗产生提根现象,严重时根系完全露出土面,因根系干枯而发生大量死苗,难于过冬。如发生苗的提根现象,应及时用湿润的锯末覆盖,预防根系晒干导致死苗。11月末浇1次大水封冻,再盖草帘过冬。

2.1.7 第2年春季管理及移栽管理 4月中旬,掀开草帘,如用锯末覆盖,去掉锯末,浇透水1次,喷多菌灵1次,紧贴苗盘附一层塑料膜,有防止或减少春季提根的作用,又可防止水分蒸发,提高温度,促进苗生长。5月初撤除塑料膜后,再喷多菌灵1次,施速效氮肥1次(硝铵等5g/m2)。6月上旬,当苗长到5~8cm高时,移栽到营养钵中。钵中土由细沙和田土按比例1:1配制为宜。每立方米土中掺氮磷钾复合肥2kg,营养钵按15cm 15cm。移苗时,根茎部位不要埋入土中。钵中土经常保持湿润。9月末,植株高可达20~35cm。此期应注重防病虫管理。

2.1.8 第2年过冬与第3年的大田移栽 11月中旬,当地面冻而不化时,将营养钵中土浇2次透水,营养钵上盖一层锯末,防止冬天营养钵中土壤干燥。第3年3月下旬至清明节前,顶浆移到大田,保持1m 3m间距,垄沟中移栽,根茎部位要露出土面,用“除草通”喷1次。此作法优点:冬天蓝靛果苗可集中管理,既省工又能安全过冬;农闲季节移栽,劳动力充足,最大限度降低农残,易活苗。移栽苗成活后,垄沟有集水作用,春季灌溉水分流失少,能集中灌溉根系,肥料流失也少;第3年,蓝靛果植株基本都能分化花芽,第4年春季开花结果。

2.2 无性繁殖方法

无性繁殖方法有分株方法、压条方法、扦插方法(绿枝扦插、硬枝扦插)及组培法等。其中分株方法和压条方法(压条时土壤湿度要求高)与其他果树无性繁殖作法基本相同,需初期母株多,费工多,效益不高,用野生母株,易破坏自然生态资源,故不提倡。

扦插时,根据本人经验,扦插基质用无污染细沙和草炭土(二者比例为4:1)。绿枝扦插时,用ATP1号生根粉20mg/kg浸泡插条2~3个小时;硬枝扦插时,先用清水浸泡插条12小时,除去单宁等抑制生根物质,然后用ATP1号生根粉100mg/kg浸泡插条12小时(选条、修剪和扦插等作法和其他植物扦插要求类似,在此省略),扦插在全光照喷雾下,其生根效果显著。生根后,不要当年移栽,留床1年后移栽,否则易断根。扦插成活的苗,虽然开花早(硬枝扦插时,第2年极个别的能开花,几乎没有结果的,第3年形成树冠,花芽分化,第4年才有少量果实),早结果,但是移栽后,形成树冠过程相对播种苗慢,耐干旱能力差,比播种苗后期管理难。所以,在没有选育好适宜本地的新品种前,不要用扦插方法来繁殖种苗。组培法繁殖苗术技术要求高,需专业人员和设备,成本高,不推荐。

猜你喜欢

蓝靛湿润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山桐子雌树根系结构分析*
露天矿排土场草本植物根系加固效果
蓝靛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The Desert Problem
蓝靛果的酶解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海边的沙漠
蓝靛种植增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