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途径分析
2018-03-02曾晋
曾晋
摘要: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文章探寻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途径,提出要遵循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引领主流思想舆论,改进话语方式和创新传播手段等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传播方式
今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除了强调“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还首次提出了一个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战略任务,就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党一直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①新的时期,如何有效“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遵循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坚定“四个自信”
意识形态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相符合、相适应,必须着眼于瞬息万变的社会,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实际而体现出灵活性。②可以看出,意识形态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任何意识形态发展创新的基本方向、实践方式应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变化而变化。③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指导思想不断演变的过程密切呼应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历史任务。相对应地,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这种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性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因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充分尊重其发展规律,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产生了新的变化。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具有规律性的必然结果。遵循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道路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理论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制度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文化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增强“四个自信”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建设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理论指南。新闻舆论工作的对象是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新闻媒体肩负的神圣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途径。
引领主流思想舆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内容
主流意识形态是多元化新闻舆论的主体部分,而多元化的新闻舆论则是主流意识形态得以表现的手段与途径。④在多元化的舆论场域中,一些非主流的声音被放大,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出现偏差,从而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这时候就需要权威媒体传播主流声音引领主流舆论场。
广播电视媒体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方式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本质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说,培育意识形态核心内容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体现着其本质和灵魂。⑤
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广播电视媒体在引领舆论思想时,要始终坚持不断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筑牢思想基础和认知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时代新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解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进话语表达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都是承载着某种特定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一种观念表述,都是反映特定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的理论表达,每一种意识形态无一例外都是服务于本阶级或某些政治集团的利益。⑥提升新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需要适应新时代用新的话语体系来阐述。广播电视媒体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是体现党和人民话语权的工具。
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程中,首先要弄清“为谁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新时代我国提升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必须直面的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原则,因此在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关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奉行与人民共命运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和对社会生活的解释力,增强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⑦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其次是把握“怎么说”。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思考。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在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创造性地提出、探索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去回答时代问题,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植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环境,解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程中只有突出问题意识,才能提升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创新传播手段,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
广播电视媒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载体,自身的传播力加强了才能更好建设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要求时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是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阵地,是新闻舆论工作争夺受众的主战场。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是能够有效吸引数量众多的用户。
在新媒体语境下,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熟练运用互联网话语传播规律,充分挖掘与使用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借鉴吸收反映人们心理、情感、诉求和愿望的网络流行语,转换广播电视的宣传话语风格,将党的执政理念、制度政策用新媒體和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亲民性。以“两微一端一抖”( 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吸引海量受众,聚集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抖音”为例,“抖音”平台国内日活用户突破1.5亿,用户规模巨大,包含人民网、央视新闻等传统主流媒体进驻,大量的活跃用户是年轻人,这毫无疑问是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兴阵地。如何在这一新兴阵地上进行有效传播?用“抖音”用户喜爱的短视频是较好的方式。如“抖音”的一些播放量破亿的短视频,为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力、引导力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创新传播手段,除了运用新媒体表达方式,还要尊重新媒体语境自由平等、多向互动的特点,摈弃说教式的话语体系,引导受众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互动性。广播电视媒体要积极探索建立双向式话语体系,在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的前提下,构建适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体系。这方面,中央媒体如新华社的传播语言体系从“新华体”变为 “刚刚体”,成为新媒体传播的语言范式,其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是新华社小编“趁热打铁”在评论中与网民互动。新华网副总编辑刘洪说刷屏的《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成为现象级稿件有多重原因,大忌是关起门来做文章。构建适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体系,要善用网络热词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络潮流。再如,今年10月16日,赵丽颖结婚带火“官宣体”,而作为官微最有名且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民日报》,也迅速跟上话题热潮参与到官宣体讨论。《人民日报》发声了:54年前的今天,官宣——“在54年的今天,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日子,也是第一次看到一个蘑菇云升起,也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这样的日子真的是值得全国人民纪念,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瞬间引爆舆论场,起到了良好的引领效果。
结语
探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途径,需要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需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改进传播方式。新闻工作者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增强政治能力,提高专业本领,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注释:①《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
②李俊伟:《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基本规律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4)。
③王永贵:《把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略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5(10)。
④田 莺:《多元舆论格局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传媒观察》,2014(12)。
⑤陈秉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光明日报》,2011/02/25
⑥⑦吕 峰,王永贵:《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多重维度?》,《社会主义研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