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印天池山

2018-03-02皇甫卫明

当代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公望石壁天池

皇甫卫明

在名山崇阿的影子里,苏州的山实在不起眼。“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几乎家喻户晓,演化为一种大众化的哲思,也让那些排不上位置的小山小丘聊以自慰。就山而言,若无横空出世的巍峨,重岩叠嶂的险峻,或出神入化的秀丽,大多很难进入名山范畴。说文化,历代文豪咏颂的诗章,帝皇的敕封,才使得名山大川有了流芳的底气。

天池山太小,又很偏僻,它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相距不远,且同出一脉的天平山、上方山、穹窿山。且慢,若非因几幅古画的指引,我等也断然到不了这里。苏州绕城高速有“夭池山”出口,一路疾驰,有几个人留意过这个出口,并将它与一段历史勾连?即使在视野中闪过,也大抵隐没在记忆中了。

从天池山东边进门,沿着当年的“御道”上山。很少有这样平缓易走的上山路,但凭脚板的感觉,几乎觉察不到上行。龙体金贵,如华山、泰山那般奇险的山路帝王不会亲自用双脚丈量的,想必十六抬的銮舆,前呼后拥。而在天池山,皇上尽可以从步道“躬行”,同样前呼后拥,气氛大不相同。上溯四百年,黄公望来此游历时,未曾有御道的便利。好在非崇山峻岭,以他云游半生练就的脚力应无大碍。天池山的东边,人称“华山”,正是黄公望在画中题写到的“华顶”。

我们在盛夏预定了一个难得的“好天”,一路阵雨,到这里,雨丝忽然细小若有若无,长松夹道,山风拂面,幽静而怡然。御道东边有一山涧,名日“桃花涧”,涧边立有小景致的指引牌,包括泉眼,大多只能谓之遗迹。我等凡夫俗子虽不能想象其奇妙之所在,但当年这些地方一定是引人驻足逗留的。

在石牌坊前停住,抬头望见上边题额“天池山”,“天池”也在望了。我对“天池”的解读来自媒体,有名的如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山之巅,群峰环绕,一片硕大的水域,天似洗过的瓦蓝,水与天一色的纯净,高远静美。这里的“天池”不过半亩水塘,潜意识里闪过一丝失望,同伴也有这样的感觉。在池边凝神伫立,渐渐觉察它的美妙。池水静谧,周边奇石林立,山坡一侧更令人眼花缭乱。随手指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只是一时语塞无法形容。那么多天然奇石荟萃于池边,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以奇妙的方式连缀、组合、叠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眷顾。不少还有名号:寿星读经石、金蟾峰、比丘石……浓缩版的,写意版的,只觉眼花缭乱。历代摩崖石刻不仅诠释历代名人足迹,也使这座山的人文气息愈发丰满。池水清澈,白云映水,烟岚飘渺,“水底烟云”四字如神来之语,囊括了虚实间种种妙处。

莲花峰是一定要攀登的。这个与黄山著名的峰峦同名的小山头,是否因此而沾光,还是作为陪衬的存在?是哪座山峰先得名?无从考证,也无多大意义去考证。透过寂鉴寺的重檐仰望,山顶危立的奇石似花瓣,整个山巅酷似莲花盛开,作“花蕊”的一块巨石更是抢眼。我们沿着小道登顶,山不太高,但路径狭窄、曲折、陡峭,至半山曲径处,我等扶石接力。此处陡崖壁立,岩壁有石刻“秀屏”。本地的山大多为泥土植被覆盖,裸露的巨岩不多见,而这里是一整块天然巨石,因岁月剥蚀留有层层痕迹,而且还将继续。脚下是著名的“五十三参石”,巨石上凿有53级石阶,据说为方便乾隆登山,僧人一夜间赶凿而成。

雨后的石阶湿滑,小心移步才是。在没有开凿石阶以前,这段上山路很艰难,耄耋之年的黄公望,不止一次攀登峰顶。自然,作为画家,他揽胜兼有采风,入眼的景象皆可入画,移步换景,不同视点的山水气象也变幻多姿,不到最高处便无以找到最佳的观察点。中国山水画讲求一个“远”字,平远、高远、深远、宽远,所有的“远”也是与目力之及相关。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的构图,近景视角都呈俯视,远景飘渺而虚幻。

峰顶视野开阔,晴天,南望可轻易看到太湖万顷碧波。在巨石边盘桓良久,暗自惊叹。巨石上宽下窄,随意地踞于有一定倾斜度的石基上,危如累卵,令人惊心动魄。席地坐于山顶,好友摊开几幅画,一一指点、对照、辨认,我们怀着好奇心,试图从画面与实景间发现更多的相似点。六百多年时空的横跨,草木枯荣,更朝换代,原有的建筑连断垣残壁都荡然无存。但山势依然,自然景物的驻颜术非凡人可比。黄公望最早作的《天池石壁图》,山势层层盘桓而上,画右中,能很清晰地看到一池四边石壁陡立,桥阁筑于水中,这无疑就是天池了。此乃点题之笔,似文学作品中的“文眼”。

好友研究黄公望,并不囿于画作,黄公望每一段足迹,他都了熟于心。就他提供给我的资料,有文字史料及《天池石壁图》和《华顶夭池图》彩印稿。至今,题材来源已无可争议。亦真亦幻,画作不是写生,更非摄影作品(即便这两者,也可以在忠于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处理)。他画的是眼中的山水,也是胸中的山峦丘壑。黄公望发展了宋人对景作画的写生笔法,又从山川自然中获取灵感,兼有艺术创作,画与景在似与不似间。我曾见到一幅注释版的《山居图》(子明卷),似一幅导游图,好像在昭告天下,这幅画就是画的平阳。好比从文学作品里硬要找原型,未免穿凿附会。富阳人说,但看题款就是画的富阳,常熟人说,黄公望把乡愁,把对家乡山水的思念,融进了这幅画,留在大陆的《剩山图》画的是他家乡的小山呢。

黄公望一生画作甚丰,《富春山居图》的光华太耀眼,遮蔽了其他画作,使得一般人对他大部分作品了解甚少。其实,黄公望浅绛山水的代表作,当为《天池石壁图》,黄公望以《天池石壁图》为题的画作就有三幅,包括《华顶天池图》在内,画面构图迥异,画风也有所不同。一般介绍的都是故宫收藏的画轴,而这幅画,山势几呈垂直状,层峦叠嶂,气势雄浑。七十九岁那年的画作山势曲折,相对温柔。另有一幅山石峭拔似斧劈,植被很少,山间云雾缭绕,堪比黄山、华山。从落款可见,作这几幅画间隔了好多年,所以以后作的几幅画,地点未必都在天池山。或许因友人索要,或许因其他原因重作。画家不像工厂式批量生产的现代画匠,他们拒绝重复、抄袭自己的作品。

我等的举动可能有别于一般游客,一对中年夫妇凑过来看“热闹”。他们是苏州市区人,吴侬软语,对黄公望共同的景仰,让彼此间一下拉近了距离,也让他們疲惫的神情中多了几分自豪感。

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缺陷的,先前对天池山的认知有所偏差。好友给我的史料中有一首清代诗人王珏的绝句:“姑苏名山无多少,唯有天池形势好。四面山光施彩色,松柏常被白云绕。”这是对天池风光的诗性演绎。

吴中无高山,却也风情万种,吴地少名山,却不乏名人光顾。我脚下这方石曾印有他们的足印,我手扶的这一株松树也曾留着他们的体温。时间无涯的荒野里,唯有青山不老,思慕依然。

编辑:耿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公望石壁天池
今夜的天池
愿君读读黄公望
黄天池
曹洋铭 谢妤天池 刘洛煕
天池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登剑门关
咒语
争石壁
石壁民间音乐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