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指纤纤玉笋红

2018-03-02回声

中华手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维摩脚趾甲凤仙花

回声

何为美人?古人曰:“所谓伊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作为第二张面孔,拥有双手如柔荑,指若青葱”的纤纤玉手,才算美人。

为此,古代佳人蓄甲、染甲,以达“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的境界。

古人蓄甲之风源远流长。《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应该是古人蓄甲的主要原因。

他们以为,与生俱来的指甲蕴藏生命的精华,即便是为了生活方便修剪,也要注意时辰。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认为:“凡寅时剪指甲,午时剪足甲及烧白发,吉。”影响至今,倘若晚上剪脚趾甲,家里老人必定念叨。剪下的指甲,古人也不随意丢弃,而是放入囊匣子或埋入土中。

人在过世后,指甲处理也极为重要。《礼记·丧大记》云:“君、大夫实于绿中;士,埋之。”君主和士大夫的头发、指甲埋在棺内,士阶层就埋在坑里。后世礼仪中,都有类似记载。可见,古人很重视指甲,无论男女,都留长指甲。

而闺中女儿留指甲,会显得双手纤细、华丽。因此贵妇、小姐、青楼女子、大户人家丫鬟都蓄甲,有的甚至长达寸许。经过保养的长指甲晶莹润泽,如同玉簪花的花瓣。古人以“四寸玉簪”来形容。《陈书·高祖章皇后传》记载,南朝章皇后手指甲长五寸,每逢丧事就会有一根指甲先折断。《拍案惊奇》中,素梅姑娘性急开门,狠心一拽,愣是把两三根长指甲给折断。

因为重要,长指甲还是古代女子最看重的信物。唐代女子晁采与邻家书生文茂相爱,就剪下自己的指甲送给文茂。“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红楼梦》第77回,贾宝玉私底下去看晴雯。“晴雯拭泪,把那手用力拳回,搁在口边狠命一咬,只听咯吱一声,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了宝玉的手,将指甲搁在他手中。”可惜红楼梦碎,徒留遗恨。

蓄甲之风普及,染甲之习亦盛行。

《红楼梦》第51回,晴雯生病,大夫来看。“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风花染得通红的痕迹。”

金凤花,即凤仙花,也叫“蔻丹”,是古人染指甲的常见材料。南宋周密《癸辛杂志》云:“凤仙花,红者捣碎,明矾少许,染指甲,用片帛缠定过夜,如此三四次,则其色深红,洗涤不去。”先将凤仙花捣碎,加入少许明矾,再将捣碎的凤仙花和汁液一起敷在指甲上,用布条缠住过夜,指甲便染出了颜色。开始颜色很淡,连续染三五次,指甲才能艳若胭脂,且许久不褪。

那么,染指甲的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

商周时期,妇人将橡胶、蛋白、明胶和蜂蜡混成光漆,再掺入金属粉末。但此物贵重,只有富贵之家才用得起。唐代郑奎妻诗《秋日》云:“洞箫一曲是谁家,何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古今事物考》卷六上说:“唐杨贵妃生而手足爪甲纽……宫中效之,此其始也。”可见至少唐代起,就用凤仙花染红指甲了。

到了明清,染指甲已十分常见,且成为了群体活动。清代《闻见偶录》记载:“七夕,妇女采风仙花捣染指甲,红如琥珀可爱。”七夕聚一起染指甲,比乞巧有趣多了。《本草纲目》说凤仙花有一定腐蝕性,难怪能染色。其实凤仙花还有抑制真菌的作用,用它来染指甲,同时还可治疗灰指甲和甲沟炎。

敦煌壁画初唐第335窟北壁《维摩诘经变》中,维摩诘右手握扇,左手放在扶手上,五个指甲都清晰可见涂有黑色,露袍外的脚趾甲也涂有黑色。维摩诘旁边的少数民族王子,黑色脚趾甲也清晰可见。有学者推断,黑色最初应该是红色。这说明,当时染甲风气非常流行。不仅是女子,古代男子也染指甲。endprint

猜你喜欢

维摩脚趾甲凤仙花
敦煌壁画中的“探身维摩”像①
云冈石窟中维摩诘造像的类型与分期
入骨三分凤仙花
脚趾甲可能该剪成方形
六月节令殊胜之维摩诘居士维摩无病自灼灸 不二门开休闯首
如果脚趾甲内陷
莫高窟第98 窟《维摩诘经变》新探
神回复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