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就这样成为了生活

2018-03-02豆叔

妇女之友 2018年1期
关键词:肘子管风琴科隆

上午的工作一直忙到午饭前,才意识到明天就要登机飞往欧洲。

2018年1月13日,时隔两年后,我要再次飞往德国,柏林、汉堡、不莱梅、科隆,终点是德荷边界那座著名的小镇埃默里希。同以往每次出行的目的相同,贯穿这些城市唯一的主题只有咖啡。

多年前,我犹如一粒种子就在那个环境中被紧紧地包裹孕育成长,今天豆叔之所以成为了豆叔,仰赖那个平行世界所给予的滋养。

柏林。和以往一样,到柏林依然住在陶姐家里,这是我在柏林的家。这次到柏林,主要是和豆叔咖啡品牌的设计团队做2017年的总结和2018年设计需求的沟通,就算在柏林和设计师开年会吧。

和设计师见面的地方选在柏林东区一家叫“有好房子的林荫大街”的咖啡馆,因为要转车,陶姐索性送我们过去。正值星期日,到了这家咖啡店,店门口人头攒动,还有一位貌似是老师的在讲解着什么。见到设计师,他告诉我,这家店正在做粉丝推广工作。看来全世界的精品咖啡套路都差不多。

这是一家1902年开业的面包房,据说在柏林非常有名,所有的家具古旧而整洁,虽谈不上豪华,但浓浓的复古怀旧气息扑面而来。烘豆师傅骑跨在咖啡豆的麻袋上,正一炉一炉地烘着咖啡,店内弥漫着烘烤咖啡和烘焙面包的气味。

我的设计师告诉我,离这个店约有20分钟路程的地方,还有另外一家店,是一八几几年开业的药店,十几年前改成了精品咖啡店,老年间留下来的药柜等家什都被用在精品咖啡店内。

设计师说,在柏林,装修崭新而前卫的店,客流量是远远比不上这些有历史感老店的。中国的咖啡店是做旧,而柏林的咖啡店是真正的怀旧,是传承,是历史的积淀。

店内人非常多,声音嘈杂,我们的年会每个人的发言基本都调高到演讲的分贝。一个话题结束,设计师为了让我多转几家柏林的老店,转场到下一家咖啡店继续开会。

从这家店出来,步行几分钟向柏林的“墙”公园走去。那里是柏林著名的酒吧餐饮聚集区,有点像北京的三里屯,尽管密度上比不上三里屯的稠密,但从街上走过的男男女女的言谈和服饰上可以看出,这里是年轻人的乐园。到了一家新派精品咖啡店,从橱窗望进去就知道里面已经没有座位了,但由于不能坐下来继续讨论,我们就又向前面走去继续找店。连找5家店都没有座位,柏林咖啡馆真可谓一座难求。

柏林很干冷,太阳时隐时现,最终我们不得不选了一家意大利餐厅继续开会。午饭已过时,晚饭还尚早,店家还是接待了我们。我们就把意大利餐厅改成了茶歇点,继续讨论2018年豆叔品牌设计的需求。老板可能是一位摇滚音乐家或摇滚达人,用黑胶唱片做店内的装饰。

直至晚上6时,方要去吃晚饭。我的设计师为我安排了一家肘子店,他告诉我这家店有50多年的历史,是真正的柏林传统肘子餐厅,像这样的餐厅在柏林已经不会再超过5家了。柏林的肘子店很多,但大多都是为游客准备的,设计师说柏林的肘子是煮的,类似于中国的水晶肘子,而南部拜仁地区的肘子才是烤的。尽管肘子的做法不同,但啤酒都是肘子店的永恒主题。

2018年开年,我们就在有着有轨电车的柏林城东部怀旧着德国柏林的过往,前瞻着中国豆叔咖啡品牌的未来。

世界是平行的。

科隆。每逢周日上午10点是科隆总主教区主教的弥撒。我们9点30分到科隆教堂,望弥撒的入口处有服务人员在值班,通常普通游客是不能参加弥撒的。天阴沉沉的,风很大,教堂高高的通体玻璃彩窗在灰蒙蒙的天光的照射下,耶稣苦路的场景更加阴沉恐怖。我们找了前排的座位坐下,唱经班和管风琴已经开始磨合试唱,为今天的主教弥撒做准备。

不时还有教友进堂,但大多都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这几年每每在欧洲去教堂都觉得基督信仰的老年化这个现象日趋严重。

9点50分,科隆教堂钟塔大钟齐鸣,这来自天际的钟声为整个城市报时,同时也宣布弥撒即将开始。堂内的小钟清脆响起,宣告弥撒开始,管风琴声犹如火山爆发般从教堂顶端硕大的管风琴音管中爆发,声音好像要冲破教堂的墙壁,宣告那份欢乐和铿锵。在国内也见过几位在欧洲学管风琴的朋友,由于国内管风琴数量很少,特别是大型管风琴寥寥无几,所以他们回国后大都转行。

能够身临其境地在科隆教堂这样规模的管风琴旁聆听,不仅能够感到震撼,你甚至可以找到欧洲古典音乐各种音色配合特点的起源。聆听管风琴的演奏,甚至你可以找到交响乐的音色。

唱經班是四部混声合唱,各声部整齐协调,在整个弥撒中没有管风琴伴奏时,唱经班团队的音色是庄严优美的,这是今天风靡全球的阿卡贝拉的起源。

整台弥撒人数远不及北京的人数多,但弥撒的庄严和氛围非常感人,在辅祭的行列中,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亚裔的面孔,“革命”自有后来人呐。

DB(德国铁路)也不总靠谱,上午10点半计划从布莱梅到科隆。车票本是十几天前扬扬预先定好的,早早赶到车站找到上车的站台,车却一直没有来,也没有任何公告,比正常开车的时间推迟了十分钟后,扬扬一路小跑到问讯处咨询,结果告知这班列车取消了。我们在出示原车票后被改签经汉诺威转车去科隆,到了汉诺威,本想在改变车次的列车上登记上座位,不料售票窗口人山人海,轮到我们的时候告诉说不莱梅给我们的转车车次根本不存在,只好再次换了一班车,座位就更别提了。按原计划应当13点到科隆,结果混到17点才到达,看来DB的确不如中国国高铁靠谱呀。

汉堡。早晨出酒店大门后,才发现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满天鹅毛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肆无忌惮地在德国最北部的这个大城市里飘洒着。能见度很差,上午十点钟了,街上的汽车还都亮着大灯。

汉堡的L&B是豆叔品牌在欧洲最重要的生豆合作伙伴,我们也是他们在中国最大的买家,2016年他们曾派人和豆叔品牌在上海共同参展,很多业界人士和上海咖友至今还记得这家德国公司派来的大帅哥。

按照以往的惯例,L&B为我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cupping,13组来自各地的咖啡,其中也包括他们特别为我推荐的一些品种。从磨粉到杯测结束和卖家原产地情况的背景介绍,两个小时搞定。endprint

下午,我被邀请参加他们公司的一个重要会议,那是有关于他们2018年度销售的吹风会。近几年他们在欧洲业务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8年他们将目光望向地球另一半的中国,同时目光也紧紧地盯住了我。會议是用德文开的,为了准备这半天的会,我请设计师洋洋为我做德语同传,信息量很大,传译一天后,建筑师姑娘累得基本快不会说话了,但会议中所传达的信息犹如那天汉堡的暴风雪般强劲持久。

不莱梅。这次在德国北部和西部几个城镇走访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咖啡馆是我这次走访的重点。诸如像火车站,路边咖啡店,商业区咖啡店,这些纯粹服务于市民和游客的咖啡店格外被我重视。

从威悉河西岸的工厂区回到东岸的市中心,走累了,索性就进了一家路边的咖啡馆。这里离市政厅和圣母教堂仅百米之遥,咖啡馆位于商业街的二楼,推门进去,灯光明亮 环境整洁。

下午4点左右,店内基本全都坐满了,但客人大多以中老年为主。咖啡馆用的是WMF的全自动咖啡机,询问店家得知,店里用的咖啡豆是不莱梅当地烘焙的,在德国商超里都很有名的雅各布品牌的咖啡豆。打开菜单,时下流行的咖啡品种和当地传统的咖啡品种很全,价格非常亲民。我点了一壶黑咖啡,用壶装给客人端上桌的咖啡,我在中国已多年未见了。银色不锈钢小保温壶容积约350毫升,可以倒2杯,供一人畅饮,价格也比两份单杯的咖啡要便宜许多。坐下来喝咖啡期间不时有人进入,店里除了老板娘,只有一个店员。

看着临桌的一位老夫人在窗边优雅地品尝着小银壶咖啡,那画面的本身就是穿越。

科隆教堂前也是咖啡馆林立的地方。

因为是旅游中心,价格不菲。那天望完弥撒,也点了一小壶咖啡,要6个欧,但店里外国人很多,一看就是景点咖啡馆的特色。

这一次走访行程安排得太紧,虽然随处都可以路过Tchibo(奇堡)店,但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去坐坐。Tchibo是德国最大的连锁店,据我的设计师讲,Tchibo的受众也日渐老龄化,年轻人并不热衷。但Tchibo每天推出的特价套组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杯美式加一份芝士蛋糕,可以卖到不超3个欧,因此当年就热衷于Tchibo的顾客虽已年迈,但他们依然是这里的忠实用户。Tchibo店里最壮观和最感人的就是银发族在收款机前排队。

各类咖啡馆都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吸引着属于自己的客人,捍卫着自己的腔调,也正因这样的差异化经营,咖啡成为了人们的生活。这句话是扬扬说的,她告诉我,如若引用,请注明出处。

就要启程回国了,满满的收获,满满的满足感,但外面的世界再好,也并不完全属于我们。明天北京下飞机后就要立即投入到烘焙工作中去了,真心希望我们满满诚意的烘焙能够成为大家的咖啡生活。

作者简介:豆叔,咖啡烘焙工坊烘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肘子管风琴科隆
电子管风琴曲《赛马》的演奏实践研究
广东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舌尖上的美味
和声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科隆蛋扣件力学特性分析
肘子一百种吃法
不睬无理抗议,科隆大办“中国节”
2015年科隆展览取得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