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 仰之弥高

2018-03-02朱新良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渔歌子读书会名师

朱新良

不知为何,我对语文的喜欢自我工作以来的十几年里,没有半点褪色,就像人們打趣的那样:“语文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她如初恋。”仔细想想,有一个人对我的影响很深,是他将我领进了语文教学的大门。他就是我的师父——周跃东老师。

记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学校要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并从中推荐人员参加市里的评优课比赛。因为这是我们在学校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所以大伙都铆足了劲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磨课之中。

那次赛课,我执教的课文是张志和的《渔歌子》。记得第一次磨课的前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灯光下翻阅各种教材、参考书,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我又通过网络广泛浏览信息,突然,一篇关于张志和写《渔歌子》的背景故事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随着文字渐入佳境,终于找到了心中所想的满意解读。

第二天,我信心满怀地开始了试教。结果,事与愿违,紧张、严肃、胆怯,过于强调对资料的补充,试教很不成功。一瞬间,茫然失措的我脑海一片空白。

“看得出,你对这堂课做了很多准备,了解了不少信息,是吧?”周老师看着我问道。

“嗯。”我只沉沉点了一下头。

“将词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引入课堂是诗词教学很重要的补充,对了解内容、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至关重要。”周老师继续说道。

听着周老师的话,我慢慢抬起头,一种被肯定的骄傲使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准备了一个晚上挺辛苦的,你先好好休息一下,今天回去再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梳理调整一下。我今晚也备一节课,明天我们一起磨课。”

周老师的话似雪中送炭,点燃了我的信心。

第三天,师徒同台上同一个内容,引来学校老师好奇的目光。周老师用洪亮的声音深情引领学生反复读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说,边说边读,环环相扣,车过无痕。时而是教师的语言打动了学生,时而是学生精彩的发言升华了课堂;时而是书声琅琅诠释着内心的感动,时而是余音绕梁的无限遐想。

听着听着,我全然忘了磨课的紧张。轮到我时竟也能镇定自若,言谈举止犹如脱胎换骨有了质的变化,正如课堂上互动顺畅的感觉。这一次的磨课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磨课经历。周老师亲自示范,润物无声,没有滔滔不绝的说辞,在课堂教学的言谈举止之间,真切地告诉我,课就是这么上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常常轻声吟诵《渔歌子》,回味周老师的那节示范课,回味张志和内心满满的向往,回味学生动容的

言语,回味课堂的每一个美妙

瞬间。

岁月悠悠又匆匆。前不久,我又十分荣幸地接到了周老师交给的任务——整理一篇课堂实录。巧的是,内容就是那篇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渔歌子》。

没想到,周老师还在研究这篇课文。我在电脑前盯着发送过来的视频,一接收完成便迫切地打开了视频。我坚信,周老师的这节《渔歌子》肯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果不其然,新颖的思路更加贴近词的本身,“一切景语皆情语”。周老师巧妙抓住词中景物,与其他景物的诗句进行比较,让学生不断发现词中景物的奥妙所在。

看着视频里的周老师,听着这节熟悉又充满新意的《渔歌子》,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周老师对教学不断超越的执着令我肃然起敬。教学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打磨、不断超越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成无限的可能。

感慨再三,内心波澜涌动,一种雀跃感让我又忆及那段有趣的读写时光。

在周老师的主持下,学校所有青年教师开始了每周一次的读书会。读书会旨在鼓励、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素养,夯实人文底蕴。

第一次交流会上,周老师让我和大家交流了阅读《老人与海》的感受。初出茅庐的我大言不惭,故作新颖地将目光聚焦到了小说中的那个不曾怀疑、一直坚信老人的小男孩身上。没想到,我的发言得到了周老师的赞赏。他建议我将文章发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就是从这次读书会开始,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各种随笔、感悟、体会接连出炉。

就在我兴意正浓时,周老师找到我,对我说:“小朱,最近你的状态还不错啊,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书,也写了很多文章。”

“哈哈,谢谢周老师夸奖。”能够得到周老师的关心,我的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我仔细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感受、随笔居多,但是对于教育类的专著阅读好像不多,可以再多看看名师们的文章,比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还有李镇西、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等等。”

真是自愧见识狭隘。那时的我听得只顾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因为自己听过的名师名字太少,心头有些慌乱。

“接下来你好好读读这些人的书,对你平时的语文教学肯定会有不少启发。加油吧,小伙子!”周老师再次鼓励我。

感觉自己还真是一个听话的小孩,认真阅读名师著作的时光就此开启了。在阅读中,我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无比神往,对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无比赞同,对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无比钦佩。

现在想来,周老师似乎总能在你需要更进一步的时候出现,并和你聊上那么几句就能帮你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引领,使我获益不少。

一日,周老师又找到了我,说:“过几天学校会请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做讲座,老师们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交上来请张老师指点,机会不错,你自己提早做好准备。”

“周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

“你可以将平时阅读的体会与这几天教研组的主题活动相结合,思考思考,提炼出一个主题来写。”

经过几天的琢磨,我写了一篇题为《文本解读是基础,及时生成要抓牢》的案例分析。没想到,在全校只有5个一等奖的情况下,排在前四位教学名师后面的竟然是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只听作为本次主持的周老师又讲道:“当然,这里的一等奖是对老师们的鼓励,有的文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但是里面的想法很好,值得表扬。”

我知道,周老师的这句话是讲给我听的。

好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这份特殊的收获之中,骄傲也一丝丝慢慢生发。兴许又是周老师看出了苗头,一个消息就在这时传入了我的耳中。原来,我们的读书会、网络交流,竟然都是在周老师名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组织下的活动。我震惊了,课题研究竟然可以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我们乐此不疲,斗志昂扬。于是,我赶紧跑去问周老师怎么做课题研究。

周老师见了我,笑得很开心,如同等候多时一般。

他说:“教育科研不是什么难于上青天的事,要有自己的想法,更要去做。不管是论文,还是课题研究,都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学习、不断生长、不断发现的。作为老师,你还要有清晰的为师意识,你为什么做老师,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还要有规划意识,这一年有什么目标,三年有什么目标,甚至这一生有什么目标……”

经过那次促膝长谈,我也开始了我的课题研究之旅。我的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个喜人的进步。

在教学的路上,感激有周老师这样耐心的指导与引领,让我拾起了自己看似坚强却实际脆弱的心,让我快速踏上了教学的正道。是他,在潜移默化中为我指明了方向,给予了我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渔歌子读书会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爸爸的读书会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渔歌子·咏春蚕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浅议"名师"
渔歌子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