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跃东印象

2018-03-02张化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名师课程语文

张化万

10年前闷热的暑假,在全省小语习作教学培训班上,我第一次近距离地认识了周跃东老师。13天接地气的创新互动、听课观摩、当堂评点作业、专家讲座互动研讨、评选优秀作业、会议主持介绍、伙伴创新教学方案呈现……的确,天天是挑战,时时学创新,累并快乐着。周跃东——特级教师金剑辉老师学校的骨干,给我留下了低调、专注、勤奋、独立的印象。

三年前,根据桐乡市教育局名师工程的安排,我有缘和周跃东成了互助的师徒,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一起学习和相处、理解和熟悉,共同寻找教育的幸福。

周跃东是一个朴实而低调的人

他朴实低调,不仅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有遗传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人生历练后的一份价值坚持。他觉得,“我的教育之路没有特别的风景,平凡,甚至平淡。但是对教育的热爱、执着、信念、思考、感恩,也许会成就平淡中的一路风景。风景就在心里,就在点滴的生活碎片里,在成长中的一个个温暖的故事里”,“教育在我成长的感受里,只有生活和成长的在场感,没有教育的技术痕迹。善良、勤劳、淳朴、责任,这些便是印记在生命中的教育本源和开始……教育就是一种在场感,让心灵彼此靠近,彼此默契,彼此融化”。他从不炫耀自己是优秀党员、师范书画会的会长,国画作品还在海宁米谷画廊展览过。他不讲评省教坛新秀时的辉煌,却常自责研究水平低。1998年,他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关于《提高小学生写字速度的实践研究》的规划课题,研究论文《关于写字速度的解读》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2000年,他负责的第一个课题被列为省规划课题,此后又有三个省级课题立项。研究领域从阅读教学、校本研训一直到作文教学,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整合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研究》《小学教材作文情趣化策略研究》等科研课题,在习作材料获取及教学策略上提出了可借鉴的范例。周老师从新教师到教导处主任,再到副校长,一直朴实、低调行事。

周跃东是一个执着想传承的人

多读书、写好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1996年初登讲坛,他就在桐乡实验一小建立起第一个图书角和漂流站,每周坚持布置课外阅读单。整整三年,他盯着如何积累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培养一直在年级中遥遥领先。有的学生已成家立业,但谈起当年图书角、漂流站的阅读,却仍是儿时最为深刻的记忆,都说受用一生。工作才两年,他就以主要实践者的身份参加中央教科所关于《提高小学生写字速度的实践研究》的规划课题,提出“百字文天天练”,养成课堂记录习惯,写字纠错,希望“写得好”+“写得快”。研究成果在中央教科所写字教育年会上获得了张田若教授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很多时候,我们对文化与成功经验的传承,不是没有想法和激情,常常缺的是一份称得上执着的坚持。成长,除了有心去做一件事,还需要执着和付出。

2013年8月,周跃东当了崇德小学的校长。学校发展与管理是校长的第一责任,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是第二位的事情。我很欣赏周跃东的校长责任意识与对学校文化传承的执着。他不愿盲目地去玩新校长的“三板斧”,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他讲究办学精神,讲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他说“崇德小学作为幸福教育的特色学校,一个管理者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引领一群人去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件大事”。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断:“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周跃东当了校长后,首先是接过前任班子“幸福教育”的重任。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力量是什么?就是课程。要深入实施‘幸福教育,在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同时,更要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一方面课程建设依托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开发去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深化‘幸福教育,享有‘幸福童年,成就‘幸福教师是我来到崇德小学做的第一件大事”。

周跃东更是一个善于反思突破的人

名师当校长,只以名师自居,一头扎进自己的学科教学研究,疏忽学校整体发展和管理,是失职;相反,不上课,整日泡在会议里、接待中,远离学科教育和课堂教学研究,更缺乏名师校长的境界。周跃东将两者融合得比较成功。他是省教坛新秀,搞语文研究、上语文课都是一把好手,但他不断“清空、重装、刷新”自己。我看到了他一路走来的不懈努力、个性坚持和理性思考;看到了他研究跌宕起伏的过程和聚沙成塔的成果;赞赏他理性反思的习惯和严密的自我剖析能力。20年来他在读书实践和反思跟进中慢慢清晰起来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不要劳绩的诗意,而是要让教育与生活体面共存”。这才是教师应该和可以得到的幸福。有意义的工作、有意思的生活,生活和工作是一门哲学。追求幸福的工作状态就是追求幸福的生活,而拥有幸福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

作为小学语文的省教坛新秀,我特别欣赏他对当下语文教学的些许质疑和持续思考,特别欣赏他将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主张逐步在实践反思中沉淀为显性的个人教学特色与风格。他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思想,认真研究学生,突破以往只关注教材内容、只注重内容分析的禁锢,把以学定教作为一种主张,把课堂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实践语用的天地。他敢于突破自己和名师们的范式,走自己的改革之路。

他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根据崇德小学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个性,大胆用任务驱动,让学生根据文本给静音的视频片段配上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的对话,课堂语用对话方式新颖有趣,语境中的语用效果真实有效。

在山东德州的语文研讨会上,他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虞大明、张祖庆等名师对此课均有响当当的案例,但周跃东坚信课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演绎,而不是盲从和一味模仿。他牢牢抓住语言能力培养,另辟蹊径,让学生抓住五壮士杀敌的两个片段自主阅读,感受人物形象,掌握人物群像描写的一般方法。他贴着学生的学习思路行走,构建了一种有效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生态,做了一次成功的教学尝试。

周跃东在应中国继续教育网的邀请,为国培项目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清单还没有出炉,他便大胆尝试阅读的联结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适时搭建联结的支架,提供媒介,以实现联结的无缝对接,提高联结实现的效率。他运用经验唤起、情景再现、思维换位、朗读感悟、比较对照、矛盾设置、想象补白等策略,实现文本理解与语言运用的同步发展。

正是这样持续的思考和不断的成功积累,2016年6月在乌鲁木齐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他代表浙江省执教习作课《毕业赠言》,将阅读思维的培育进行移植,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以他的实践智慧和教学主张为依托,两人合作完成了论文《“让学于生”的实践观察和理性思考》,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小学语文教与学》杂志全文转载,并在浙江大学“千课万人”会场做了互动讲座。这不再是蜻蜓点水式的瞬间冲击,而是有主题的长周期的学习研修成果呈现的一种形式的创新,更是研修深化思考的彰显。

在统编本教材落地施行之际,怎样丰富和完善自己,追寻师生真实的教育幸福,周跃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讨论与借鉴的范本。

(作者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师课程语文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名师"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名师读意林
自行车的发明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